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行時空一旦存在 未來你可能會出門遇見你自己

遇見另一個自己, 是科幻小說中的常見套路。 通過設定世界存在平行宇宙的橋段, 讓同一個世界同時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成為可能。

時間旅行的劇情, 要麼是回到過去, 遇到曾經的自己, 要麼是跑去未來, 發現以後的自己。

這與現實情況完全不一樣的劇情, 往往需要作者燃燒無數個腦洞才能讓整個故事顯得有那麼一些邏輯。 但就算再有邏輯, 故事裡總是會留下悖論。

比如就算存在兩個平行時空, 但兩個平行時空因為什麼不平行了?

就算平行時空發生了交叉, 但世界那麼大, 怎麼說碰見另一個自己就碰見了呢?

就算碰見了, 那兩人相遇之後, 對各自的生活或者對整個世界的發展又有什麼影響?

呃…

從實際的思維出發, 會發現這裡面好像有無數的問題需要去思考…

當然也有人從不拘泥於這些思考, 想不通這些前因後果?醒醒這是科幻小說!這怎麼說遇上就遇上了?別想了不知道主角光環嘛!

這麼一思索, 好像所有悖論都迎刃而解?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任何以時間旅行為題材的小說, 都要考慮悖論的問題, 需要作者不斷地思考什麼樣的邏輯可以解決悖論的問題, 更需要層層剖析故事的因果聯繫, 讓整個邏輯鏈顯得可靠而正常。

如果什麼悖論都不考慮的話, 那寫出來的小說只能被冠以“穿越小說”的名頭, 而不是“科幻小說”了。

在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裡, 一開始便設定了彗星的到來讓平行時空發生連通。

彗星來的那一夜, 時空與時空相連, 坐在你身旁的這個人, 可能就因為時空的想通, 在你不知道的時候變成了另一個時空的他。

這聽起來很玄幻,

但朋友, 你聽說過薛定諤的貓嗎?

(《彗星來的那一夜》劇照)

正常的思維早已無法限制住編劇的腦洞。

現實生活中, 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只能有一個結局, 但假如當我們每做一個決定的時候, 時空便進行了一次分裂呢?

我們總是會後悔當初自己怎麼沒有做出另一個選擇,

但如果當我們選擇向右走的時候, 另一個自己已經分裂出來決定向左走呢?

是不是細思極恐?

雖然聽上去很扯淡, 但事實上這些想法完全有據可依。 對於文科生來說這需要想像力, 但對於理科生來說或許只需要搞懂量子物理理論就可以了。

(小編選擇依靠想像力)

一套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看下來, 會發現時間旅行似乎是一個迴圈, 你曾經做過的一個決定, 可能在另一個時空產生影響, 從而反過來影響現在的你。

萬物都有聯繫, 一環扣一環之後, 命運中的所有齒輪都在慢慢契合起來。

雖然我們會擔心另一個自己會對現在的自己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 但是如果現在的自己才是那個暗黑版本呢?

如果遇見另一個自己該怎麼辦?

到底還有多少腦洞等著被發現?

科幻劇看的燒腦?

不如來聽聽科幻廣播節目 @不存在電臺 的直播

如果你出門遇見了你自己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如果遇見另一個自己該怎麼辦?

到底還有多少腦洞等著被發現?

科幻劇看的燒腦?

不如來聽聽科幻廣播節目 @不存在電臺 的直播

如果你出門遇見了你自己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