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記載的世界上最早情報機關,居然是中國的這個機構!

談到明朝, 可能大家記憶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 而作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錦衣衛與東廠, 則更有名。 東廠官署名。 即東緝事廠,

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員警機關。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 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 在朱元璋自身的經歷中, 在郭子興軍中由於多次險遭暗害, 使朱元璋的警惕性和疑心, 隨著權力成正比增加。 而他的布衣出身, 自己是從平民爬到皇位, 那別人也有可能爬到自己的位子, 由於害怕朝臣出賣自己、危險的無處不在和皇權的巨大誘惑, 這一切使朱元璋從消極的一面接受了元朝的教訓, 不擇手段的殘酷鎮壓可能的任何反叛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錦衣衛誕生了。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 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
後改稱“親軍都尉府”, 統轄儀鸞司, 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 洪武十五年(1382年), 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 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 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 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 直接向皇帝負責。 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特令其掌管刑獄, 賦予巡察緝捕之權, 下設鎮撫司, 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朱元璋為太子朱標繼承大統而鋪路, 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 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 將錦衣衛廢除。

明成祖朱棣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 朱棣。 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後, 朱棣的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中, 一方面, 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是出現, 另一方面, 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並不十分支持。 為了鞏固政權, 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機構, 由於錦衣衛在宮外他覺得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 於是打算成立一個新的機構。
一些宦官和和尚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 所以在他心裡覺得宦官還是比較可靠, 而且他們身處皇宮, 聯繫起來也比較方便。 就這樣, 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 建立了一個由宦官掌領的偵緝機構, 由於其位址位於東安門北側(今王府井大街北部東廠胡同), 因此被命名為東廠。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 與錦衣衛均權勢”, 起初, 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 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 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 但到了明末, 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 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 除此以外, 東廠中設千戶一名, 百戶一名,
掌班、領班、司房若干, 具體負責偵緝工作的是役長和番役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 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 東廠都要派人聽審;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 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一些重要衙門的文件, 如兵部的各種邊報、塘報, 東廠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老百姓柴米油鹽的價格,都在他們的偵察範圍之內。東廠獲得的情報,直接稟報皇上,比錦衣衛方便,因為錦衣衛要以奏章的形式上報。東廠府衙是這樣佈置的,大廳旁邊的小廳供著嶽飛的雕像,廳右的影壁上刻著胰式芏案的故事。西側的祠堂裡供奉著歷屆東廠廠主的牌位,,堂前還有一個“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東廠人的所作所為和他們這些偶像相差甚遠,東廠番役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裡面活動,大多的是為自己謀私利。他們常常羅織罪名,誣賴良民,然後就屈打成招,趁機敲詐勒索。到了明中後期,東廠的偵緝範圍甚至擴大到了全國,連偏僻的地方也出現了“鮮衣怒馬作京師語者”,搞的舉國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則是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得皇帝的信任。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慢慢的變成了上下級,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皇帝需要一個獨立于官僚機構之外的勢力供自己使用,而最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只要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們就有他們的用武之地,雖然他們經常給朝政製造混亂,但任何一個聰明的皇帝都不會輕易捨棄這個有力的工具,這就是為什麼宦官能夠區別于外戚,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原因。

東廠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老百姓柴米油鹽的價格,都在他們的偵察範圍之內。東廠獲得的情報,直接稟報皇上,比錦衣衛方便,因為錦衣衛要以奏章的形式上報。東廠府衙是這樣佈置的,大廳旁邊的小廳供著嶽飛的雕像,廳右的影壁上刻著胰式芏案的故事。西側的祠堂裡供奉著歷屆東廠廠主的牌位,,堂前還有一個“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東廠人的所作所為和他們這些偶像相差甚遠,東廠番役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裡面活動,大多的是為自己謀私利。他們常常羅織罪名,誣賴良民,然後就屈打成招,趁機敲詐勒索。到了明中後期,東廠的偵緝範圍甚至擴大到了全國,連偏僻的地方也出現了“鮮衣怒馬作京師語者”,搞的舉國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則是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得皇帝的信任。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慢慢的變成了上下級,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皇帝需要一個獨立于官僚機構之外的勢力供自己使用,而最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只要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們就有他們的用武之地,雖然他們經常給朝政製造混亂,但任何一個聰明的皇帝都不會輕易捨棄這個有力的工具,這就是為什麼宦官能夠區別于外戚,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