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太宗立下鐵軍紀,這個將軍違反四次卻勝仗連連,成一代戰神

宋初軍事制度中有一條“硬杠子”:依詔用兵。 宋太宗尤為重視這條軍紀, 每次作戰都會親自下發“陣圖”, 嚴令前線將領必須依詔作戰, 否則就是違詔。 將領們也都小心遵從, 因為只要依詔用兵, 就算輸了也是皇帝的責任, 而如果違詔用兵, 贏了還好說, 輸了麻煩就大了。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宋太宗親自策劃的大規模圍攻幽州的戰役失敗, 遼軍大舉反撲, 宋太宗派兵在滿城(今河北滿城縣)禦敵, 皇后的長兄李繼隆為監軍。 主將按宋太宗的陣圖, 將宋軍分為八個小陣禦敵。 副將認為宋軍兵力本來就少, 還這麼分散, 容易被遼軍精騎各個擊破, 應該將陣型改為大小兩陣。 諸將都不敢違詔, 唯有李繼隆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 要求主將變陣。 變陣後, 宋軍大獲全勝。 之後, 李繼隆以其靈活的指揮方略, 多次擊敗遼軍。

雍熙三年(986年), 宋太宗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幽州戰役,

結果又大敗而回, 遼軍再次反撲。 老將劉廷讓奉命率萬餘兵馬禦敵, 結果鑽進了遼國名將耶律休哥的包圍圈。 不過耶律休哥圍而不殲, 意圖誘李繼隆來援, 將李繼隆吃掉以報前幾次戰敗之仇。 劉廷讓多次求援, 宋太宗也多次下詔催促李繼隆立即救援。 但李繼隆看穿了耶律休哥的計謀, 撤退到關內, 保住了宋軍主力, 耶律休哥也只好退兵。

端拱元年(988年), 耶律休哥集結了草原上的八萬鐵騎精銳, 專攻李繼隆鎮守的定州行營(今河北正定), 很快連克數城, 將前鋒推進至唐河(今河北保定一帶)。 李繼隆麾下只有萬余兵馬, 宋太宗下詔要求他堅守唐河以待援兵聚集, 嚴禁單獨出戰。 但副將認為遼軍孤軍深入, 宋軍士氣激昂, 完全可以一戰。 太監拿出禦詔, 提醒諸將不要違詔。

李繼隆慨然道:“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我在河間不死(第二次幽州戰役中, 宋遼曾在河間激戰), 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 報效國家!”諸將士氣激昂, 催鋒直入, 從正面衝開了遼軍鐵騎大陣, 斬首一萬五千級,

繳獲戰馬萬匹。 耶律休哥大敗而逃。

端拱二年, 耶律休哥又精選了八萬大軍南侵, 發誓要打敗李繼隆報仇, 其中包括很多遼聖宗和蕭太后的御前近衛。 耶律休哥首先切斷了宋軍一個威虜軍的糧道, 引誘李繼隆來援, 伺機以大軍圍攻。

宋太宗下詔要求李繼隆放棄威虜軍,

在內線聚集兵力迎戰。 但李繼隆依然沒有遵詔, 而是親率萬餘精兵護送數千輛糧車運入威虜軍。 李繼隆率軍回程時, 耶律休哥從背後襲擊, 未料李繼隆在後路留有小股伏兵, 反從遼軍背後發起攻擊。 遼軍陣型被擾亂, 李繼隆趁機從正面發起猛攻, 再次大敗遼軍, 耶律休哥的一隻手被劈斷, 至此終於認輸, 不再向李繼隆挑戰。 此戰之後, 宋遼戰爭的形勢為之一振, 此後十年遼軍沒敢再次大舉進攻。

宋太宗的陣圖制度規範了軍事指揮,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將領的發揮, 李繼隆正是以一次次“違詔用兵”, 戰勝了契丹戰神耶律休哥, 成就了一世英名。

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黃如一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