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日軍稱為地獄的新幾內亞戰役,20萬日軍死了19萬

1941年12月8日, 就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同時, 日軍同步發起進攻美屬菲律賓殖民地、英屬馬來亞殖民地的戰事。 在馬來亞-新加坡戰役中, 兵力處於劣勢的日軍將英軍揍得屁滾尿流。 1942年2月15日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率7萬英軍向不到3萬日軍無條件投降, 這一戰後總共約13萬英軍、印軍、澳軍成為日軍俘虜。 而在這次被俘虜的盟軍士兵中, 就有一萬五千澳大利亞士兵, 可是最終這些澳大利亞人活下來的不到七千。

不僅如此, 在1942年2月19日, 近 200駕日軍飛機轟炸了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 炸死 243澳大利亞人, 炸傷近 400人。 這成為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外國襲擊到了本土, 這更讓澳大利亞人充滿了憤慨, 要求對日作戰, 展開報復。 當時麥克亞瑟被日本人趕出了菲律賓, 而澳大利亞甚至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 但是隨著澳大利亞投靠美國,

讓麥克亞瑟得到了喘息之機, 並獲得了穩定的後方基地, 太平洋戰場的局勢也逐漸被扭轉。 而隨著曾去北非、中東參戰的澳大利亞士兵回國參戰, 再加上美國人毫無保留的軍備援助, 澳大利亞軍隊很快就脫胎換骨, 在整個二戰期間, 7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曾有 57萬多人參軍, 每 10個18至 35歲的男子中就有 8人曾在軍中服務。

日軍被虐, 究竟有多慘?

決意復仇的澳軍和日軍之間真正的大仗還是在新幾內亞戰役中, 這場戰戰役至今仍然是日軍的噩夢。 從1942年3月開始, 日軍和澳大利亞軍在新幾內亞島上展開了大規模戰鬥, 日軍先後向新幾內亞戰場傾注了20萬左右的兵力。 但是麥克亞瑟採用“蛙跳戰術”, 切斷日軍的補給。 導致日軍不得不在沒有後援補給的情況下和澳軍作戰。

而澳軍採用“占地方戰術”, 借助美軍幫助, 佔領一切沒有人的地方, 遇到日軍時, 直接炮火推平。 這樣做好處就是讓日軍沒地方躲。 面對以拼命著稱的日軍, 澳軍也變得“殘忍”, 因為他們對日軍恨之入骨。 澳軍在新幾內亞打仗使用的是空中運輸的手段, 將部隊用飛機從莫爾斯貝港空運到米爾恩灣, 再從米爾恩灣修一條寬達12米的柏油公路, 沿著公路向布納進攻, 目標首先是布納, 最後是要拿下一開始日軍登陸的萊城。 1雖然澳軍的炮火沒能給日軍造成巨大的傷亡, 可是卻足以將日軍困死在防彈洞裡不敢冒頭。 可是新幾內亞島是熱帶雨林氣候, 在那炎熱潮濕的防彈洞裡,
見不了風, 曬不著太陽。 南洋新幾內亞地方本身就潮氣大, 又老下熱帶暴雨, 洞裡面都是積水, 見不了風曬不著太陽人會得皮膚病, 爛都會把你爛掉, 當時在新幾內亞島上的日本人, 就算逃過了瘧疾也逃不過皮膚病, 好人身上能長青苔, 那時候沒有抗菌素, 傷兵就能活活爛死。

澳大利亞軍隊在包圍之後, 就直接斷了日軍的補給, 沒有食物來源的日軍很快就有1萬多人投降, 但澳大利亞軍隊並沒有優待戰俘, 他們大部分還是照樣殘忍的將他們殺掉了, 以解心頭之恨。 沒投降的不得不靠吃戰友屍體來維持生命, 1944年12月日本第18軍司令部甚至曾經發佈過“禁止食用戰友屍體, 違者嚴懲”的佈告, 可見當時日本兵之慘狀。

最終20萬日軍活下來的只有5%!在這麼大規模的軍事作戰中能夠弄死對方95%的戰例在世界戰爭史上很難找得出來。

至今找到的日軍屍首就只有2萬具左右, 還有大概15萬日本兵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 20萬日本大軍, 在新幾內亞戰役死亡19萬, 絕對是二戰史上日軍最大最慘烈的一次失敗。 二戰後在對日本侵略罪行的審判中, 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要求將日本天皇列入戰犯要求審判的。 各國檢察官圈定的甲級戰犯名單中, 美國提交的名單有30人, 英國11人, 而澳大利亞提交了整整100人!其中第一個是裕仁天皇, 澳大利亞政府堅決處死天皇。 美國出於便於管理日本的考慮, 請求澳大利亞將裕仁名字抹去, 遂將東京審判首席法官的位置讓給澳大利亞人。 更值得一說的是,澳大利亞戰後處死了140名日本軍官,數量比美國還多!

更值得一說的是,澳大利亞戰後處死了140名日本軍官,數量比美國還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