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向天再借五百年,到底是康熙還是鄭成功

十餘年前, “歷史劇”《康熙王朝》熱播, 其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 語調鏗鏘, 鐵骨柔腸, 當時唱響全國, 更在2008年12月獲得“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電視劇歌曲”。

然而, 網路上另有一種聲音, 認為《向天再借五百年》本是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的主題歌, 只是因為《大英雄鄭成功》當年遲遲未曾播出, 因此這首歌被移花接木拿去給了《康熙王朝》使用。 於是, 原本歌頌反清英雄鄭成功的歌曲, 反而成了給清朝皇帝歌功頌德的歌曲, 頗為辛辣諷刺。

但這件事到底真假, 也還沒有定論。 有人又提出反轉, 說這歌並非是《大英雄鄭成功》的, 而是一開始就為《康熙王朝》專門創作的。 種種分歧, 不一而足。

這中間涉及到的娛樂圈諸多人事, 咱們這裡也扯不清楚。 不過, 作為歷史愛好者, 咱們可以單從歌詞賞析和歷史人物解析的角度, 看看這首歌到底配給鄭成功合適, 還是配給康熙靠譜。

下面, 先列出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網上歌詞, 一共12句。 其中5-12句重複第二遍。 咱們逐句分析, 看每一句給誰更好, 再從整首歌的格調分析。

沿著江山起起伏伏溫柔的曲線(1)

放馬愛的中原 愛的北國和江南(2)

面對冰刀雪劍 風雨多情的陪伴(3)

珍惜蒼天賜給我的金色的華年(4)

做人一地肝膽 做人何懼艱險(5)

豪情不變 年復一年(6)

做人有苦有甜 善惡分開兩邊(7)

都為夢中的明天(8)

看鐵蹄錚錚 踏遍萬里河山(9)

我站在風口浪尖 緊握住日月旋轉(10)

願煙火人間 安得太平美滿(11)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12)

先看(1)(2)句, 講述主人翁在中華大地上縱馬賓士, 豪情之中柔情頻現, 這是大英雄的雙重闡述。 這段話, 放在康熙和鄭成功身上都不錯。 但比較起來, 還是放在康熙身上要更貼切一些。 畢竟康熙是一位征服了全中國的皇帝, 他來說北國、中原和江南, 說江山, 比鄭成功更有底氣。 當然, 鄭成功的基調是恢復江山, 所以也完全不算錯。

再看(3)(4)句, 既說了冰刀雪劍, 說了風雨, 又說了多情陪伴, 說了金色華年。 老實說, 這兩句歌詞顯得軟綿綿的,

有點不得勁, 也算不上優美。 配康熙和鄭成功都可以, 但也都不算什麼佳作, 不具有獨特性。 簡單說, 就是個萬能搭子歌詞。

然後是(5)(6)句。 一地肝膽, 感覺有點血腥啊, 肝膽怎麼弄一地?還要年復一年的豪情不變, 整個兩句更像是在寫一個江湖大俠, 而不是爭奪江山的英雄。 給康熙和鄭成功, 都有點顯得格局小。 不過, 具體要比較, 這兩句給鄭成功比給康熙更好。 畢竟, 站在康熙的位置上, 他是生下來不久就做皇位。 雖然也遭遇了內有權臣專政, 外有三藩叛亂與沙俄入侵等困難, 但整體來說, 畢竟是手握更多籌碼, 資源更加充裕, 所以能夠一一化解。 康熙遠沒到需要一地肝膽的地步, 說何懼艱險都有點勉強,

畢竟你是大國皇帝啊。 作為皇帝, 也沒必要刻意去強調什麼豪情年復一年, 萬里江山都是你的, 還非要去生造個豪情麼。 相對來說, 鄭成功要恢復明朝, 任務更加艱巨和危險, 強調豪情不滅也更加吻合。

再看(7)(8)格局就進一步下降了。 無論是清朝皇帝還是南明大將軍, 怎麼居然退化到“善惡分兩邊”的地步了?爭奪天下, 王朝存續, 是簡單的善惡麼?這個夢中的明天, 簡直有點學生作文的味道。 這兩句不適合康熙或者鄭成功, 而適合郭靖、楊過來唱。 不過, 硬要從標題這兩個人中間選一個人來結合這句, 我認為還是鄭成功比康熙更合適。 原因和前面一樣, 鄭成功更加弱勢, 更加艱苦, 目標更加遙遠。 他來強調有苦有甜, 善惡分兩邊(大約有點堅持理想, 恪守原則的味道),強調夢中的明天,比康熙要有資格。

從第(9)句開始,全曲的高潮來了。“看鐵蹄錚錚 踏遍萬里河山”,這一句就很明顯,不太適合康熙了。

為啥?在中國語文中,鐵蹄踏遍河山,通常都是用於形容外來異族入侵,是一種悲慘和令人憤怒的行為。例句中形容鐵蹄最多的是1931-1945年入侵我國的日本。

如果是康熙王朝,當時康熙本人的陣營滿清,是已經控制了全國大半領土的,無論是吳三桂還是葛二蛋的叛亂,都只波及到部分省份,沙俄的入侵更是邊境苦寒之地的小規模衝突,都談不上“鐵蹄踏遍萬里河山”。而如果康熙用“鐵蹄踏遍萬里河山”來形容他們滿清皇朝的統治,那麼,只能說,他太囂張了。

相反,對鄭成功而言,“鐵蹄踏遍萬里河山”,恰好是滿清入侵,神州淪亡的直接寫照,是鄭成功決意與之一戰的惡劣局勢,非常貼切。

第(10)句“我站在風口浪尖 緊握住日月旋轉”,是非常霸氣和豪邁的,適用於一切叱吒風雲、倒轉乾坤的英雄人物。這首歌出來後,這句話被不少人用來形容歷史上的其他英雄,諸如曹操。

顯然,這句話用於形容康熙皇帝或者鄭成功這兩位英雄,都非常合適。不過,若用於形容鄭成功,則較之康熙更為貼切。為何?因為鄭成功出身海軍世家,他爹鄭芝龍是著名的海盜軍閥,曾打敗西洋海軍,“風口浪尖”對鄭成功是真實寫照。而“日月”則拼成一個明朝的“明”字。據說臺灣鄭家軍的戰船,船頭就繪畫有日月圖案。所以,這一句簡直是為鄭成功量身定做的。

第(11)句,“願煙火人間 安得太平美滿”。這句話放在康熙身上非常詭異。首先,“人間煙火”常用來指代世俗生活,那麼“煙火人間”是啥意思?為什麼要“願煙火人間”?難道之前人間沒有煙火,需要康熙作為一個很大的希望提出來麼?“安得太平美滿”就更奇怪了。安得的意思,是哪裡有,到哪裡去找,有種“求之不得”的渺茫企盼。前面說了願煙火人間,後面再加一句到哪裡找太平美滿,這真是“康乾盛世”的主格調麼?放在這裡就相當地莫名其妙。

相反,在《大英雄鄭成功》裡,按照目前網路上流傳的說法,其實原唱(11)句並不是“願煙火人間”,而是第一遍“血淹沒人間”,第二遍“怨淹沒人間”。這就完全通順合理了。血淹沒人間,是指滿清入侵帶來的戰火瘡痍,百姓死難無數(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怨淹沒人間,是指滿清強制剃髮易服,引來的華夏百姓怨憤如山如海。而正因為有“血淹沒人間”“怨淹沒人間”這種淒慘的局面,才有後面的發問,“安得太平美滿”,一氣呵成,邏輯上非常嚴密。

至於具體原唱是不是,大家可以仔細去聽,見仁見智吧。

最後第(12)句,好想再活五百年,這個放在哪一位英雄身上都是合適的。畢竟人都渴望長生,從秦始皇開始就在做這美夢。康熙雖然基本上功德圓滿,他可能也還想再活五百年,看看他的大清盛世到底如何——雖然他只要再多活一百多年就可以看到大清被西方列強打成屎了。

但相對來說,康熙畢竟在位60餘年,年近古稀才去世,而且去世時候已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打敗葛二蛋,沒有太多遺憾。相反,鄭成功剛剛收復臺灣後幾個月,就以39歲(虛歲)的英年早逝。在他死前,臺灣這塊反清複明根據地剛剛拿下,還沒建設;整個中原江南北國都已經淪陷滿清鐵蹄下。這時候,鄭成功不甘心,萌生出“我好想再活五百年”的感歎,希望天能假壽,讓他繼續反清複明大業,這是比康熙更加合情合理的。

由上面的逐句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全部12句歌詞中,除了(1)(2)兩句配康熙略比鄭成功好(但配鄭成功也並沒有什麼不妥),以及(3)(4)兩句大家都差不多外,其餘的8句,都是配鄭成功比配康熙更好。尤其高潮部分的(9)(11)兩句放在康熙身上簡直莫名其妙,放鄭成功身上則順理成章。而(10)句則與鄭成功的契合度舉世無雙。顯然,單句歌詞,是更傾向於鄭成功的。

而從整首歌的調子,前8句都是抒情,後4句是關鍵。按康熙的說法,得意洋洋看著自己的“鐵蹄踏遍萬里河山”,興奮地“站在風口浪尖緊握日月輪轉”,馬上就轉為低調的“安得太平美滿”,然後說個“好想再活五百年”,轉折過於生硬。而換鄭成功,眼看著滿清鐵蹄踏遍萬里河山,自己在風口浪尖守住明朝最後的陣地,感慨“血淹沒人間”“怨淹沒人間”,最後好想再活五百年來完成複國大業,這就順暢得多。

總之,不管這首歌最初到底是給康熙寫的還是給鄭成功寫的(這期待更多的法律證據),至少我們可以評價,這首歌用來配鄭成功,比用來配康熙要合理得多。

「目錄」三國水滸武力評比

「目錄」老巴聊魏延

「目錄」蜀漢五虎將

「目錄」朝鮮半島高麗時代(五代末至明初)

恪守原則的味道),強調夢中的明天,比康熙要有資格。

從第(9)句開始,全曲的高潮來了。“看鐵蹄錚錚 踏遍萬里河山”,這一句就很明顯,不太適合康熙了。

為啥?在中國語文中,鐵蹄踏遍河山,通常都是用於形容外來異族入侵,是一種悲慘和令人憤怒的行為。例句中形容鐵蹄最多的是1931-1945年入侵我國的日本。

如果是康熙王朝,當時康熙本人的陣營滿清,是已經控制了全國大半領土的,無論是吳三桂還是葛二蛋的叛亂,都只波及到部分省份,沙俄的入侵更是邊境苦寒之地的小規模衝突,都談不上“鐵蹄踏遍萬里河山”。而如果康熙用“鐵蹄踏遍萬里河山”來形容他們滿清皇朝的統治,那麼,只能說,他太囂張了。

相反,對鄭成功而言,“鐵蹄踏遍萬里河山”,恰好是滿清入侵,神州淪亡的直接寫照,是鄭成功決意與之一戰的惡劣局勢,非常貼切。

第(10)句“我站在風口浪尖 緊握住日月旋轉”,是非常霸氣和豪邁的,適用於一切叱吒風雲、倒轉乾坤的英雄人物。這首歌出來後,這句話被不少人用來形容歷史上的其他英雄,諸如曹操。

顯然,這句話用於形容康熙皇帝或者鄭成功這兩位英雄,都非常合適。不過,若用於形容鄭成功,則較之康熙更為貼切。為何?因為鄭成功出身海軍世家,他爹鄭芝龍是著名的海盜軍閥,曾打敗西洋海軍,“風口浪尖”對鄭成功是真實寫照。而“日月”則拼成一個明朝的“明”字。據說臺灣鄭家軍的戰船,船頭就繪畫有日月圖案。所以,這一句簡直是為鄭成功量身定做的。

第(11)句,“願煙火人間 安得太平美滿”。這句話放在康熙身上非常詭異。首先,“人間煙火”常用來指代世俗生活,那麼“煙火人間”是啥意思?為什麼要“願煙火人間”?難道之前人間沒有煙火,需要康熙作為一個很大的希望提出來麼?“安得太平美滿”就更奇怪了。安得的意思,是哪裡有,到哪裡去找,有種“求之不得”的渺茫企盼。前面說了願煙火人間,後面再加一句到哪裡找太平美滿,這真是“康乾盛世”的主格調麼?放在這裡就相當地莫名其妙。

相反,在《大英雄鄭成功》裡,按照目前網路上流傳的說法,其實原唱(11)句並不是“願煙火人間”,而是第一遍“血淹沒人間”,第二遍“怨淹沒人間”。這就完全通順合理了。血淹沒人間,是指滿清入侵帶來的戰火瘡痍,百姓死難無數(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怨淹沒人間,是指滿清強制剃髮易服,引來的華夏百姓怨憤如山如海。而正因為有“血淹沒人間”“怨淹沒人間”這種淒慘的局面,才有後面的發問,“安得太平美滿”,一氣呵成,邏輯上非常嚴密。

至於具體原唱是不是,大家可以仔細去聽,見仁見智吧。

最後第(12)句,好想再活五百年,這個放在哪一位英雄身上都是合適的。畢竟人都渴望長生,從秦始皇開始就在做這美夢。康熙雖然基本上功德圓滿,他可能也還想再活五百年,看看他的大清盛世到底如何——雖然他只要再多活一百多年就可以看到大清被西方列強打成屎了。

但相對來說,康熙畢竟在位60餘年,年近古稀才去世,而且去世時候已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打敗葛二蛋,沒有太多遺憾。相反,鄭成功剛剛收復臺灣後幾個月,就以39歲(虛歲)的英年早逝。在他死前,臺灣這塊反清複明根據地剛剛拿下,還沒建設;整個中原江南北國都已經淪陷滿清鐵蹄下。這時候,鄭成功不甘心,萌生出“我好想再活五百年”的感歎,希望天能假壽,讓他繼續反清複明大業,這是比康熙更加合情合理的。

由上面的逐句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全部12句歌詞中,除了(1)(2)兩句配康熙略比鄭成功好(但配鄭成功也並沒有什麼不妥),以及(3)(4)兩句大家都差不多外,其餘的8句,都是配鄭成功比配康熙更好。尤其高潮部分的(9)(11)兩句放在康熙身上簡直莫名其妙,放鄭成功身上則順理成章。而(10)句則與鄭成功的契合度舉世無雙。顯然,單句歌詞,是更傾向於鄭成功的。

而從整首歌的調子,前8句都是抒情,後4句是關鍵。按康熙的說法,得意洋洋看著自己的“鐵蹄踏遍萬里河山”,興奮地“站在風口浪尖緊握日月輪轉”,馬上就轉為低調的“安得太平美滿”,然後說個“好想再活五百年”,轉折過於生硬。而換鄭成功,眼看著滿清鐵蹄踏遍萬里河山,自己在風口浪尖守住明朝最後的陣地,感慨“血淹沒人間”“怨淹沒人間”,最後好想再活五百年來完成複國大業,這就順暢得多。

總之,不管這首歌最初到底是給康熙寫的還是給鄭成功寫的(這期待更多的法律證據),至少我們可以評價,這首歌用來配鄭成功,比用來配康熙要合理得多。

「目錄」三國水滸武力評比

「目錄」老巴聊魏延

「目錄」蜀漢五虎將

「目錄」朝鮮半島高麗時代(五代末至明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