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運動不僅防病,還能治病!

多運動對身體好,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如今, 有長跑、騎行這樣運動習慣的人越來越多。 但說起運動, 對很多人來說,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沒時間。

《時代》雜誌9月的一篇封面文章就說了, 別再拿“沒空”做藉口, 運動效果, 不在時間長短。 1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效果其實跟跑50分鐘差不多, 而且就連咱們過去認為不適宜運動的人群, 像是得了重病的病人, 其實也需要動起來, 因為運動能替代藥物的作用。 也就是說, 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預防疾病, 還能治病。

先來說說運動時間長短的問題。 看運動效果, 時間長短不重要, 強度很關鍵。 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顯示, 就算是短時間運動, 也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最近幾年很流行的hiit, H-I-I-T, 也就是高強度間歇訓練法, 這種訓練法, 非常科學, 一場hiit訓練, 需要你全力運動, 然後耗盡你100%的體力。

研究人員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做實驗, 發現如果一個人盡全力運動10分鐘和正常運動50分鐘, 最後的效果其實差不多, 心臟狀態和血糖指數都不相上下。 所以啊, 雖然高強度的運動很累, 但再也別讓“沒有時間”, 成為你的藉口了。

另外, 運動真的有醫用價值, 可以治病。 美國加州的一位醫生從10多年前開始,

有意識地給病人的治療方案裡, 加入運動這一個選項。 他發現, 運動的成效在一些重症病人的身上尤其明顯。 一些簡單的鍛煉, 比如散步, 或者一些增加心臟跳動的運動, 能讓患者的病情恢復得更快。 運動對慢性病患者, 不管是2型糖尿病患者, 還是心衰病人, 都能起到治療效果, 甚至是對孕婦, 也很有好處, 這一點, 是毋庸置疑的。

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有再生功能的藥品,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玄乎?阿拉巴馬大學研究人員的實驗就發現, 運動真的可以讓身體裡一些破損的細胞再生。 科學家們召集了3000個不愛運動的人, 男女老少都有, 隨機讓其中一部分人堅持運動, 然後分析運動和不運動的人,

各自的身體狀況。 結果發現, 人們在運動後, 身體裡的分子更加活躍, 另外, 運動還能刺激血液流向大腦, 從而促進血管的新生甚至是腦細胞的生長。

咱們人類其實都知道運動有多麼重要。 但為什麼還總是缺少一點動起來的動力呢?原因就在於, 隨著科技,

尤其是外科手術的發展, 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重心, 漸漸從預防疾病轉移到治療疾病上。 在這之後, 運動就越來越不受重視了。 因為大家都認為, 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 但生了病也沒關係, 還有醫學給我們保底嘛, 大不了最後還能去醫院。 卻幾乎沒有想過, 其實運動本身就能治病。

而醫學家們之所以強調運動就是藥品,是因為真正從醫學的角度去看待運動,讓醫生去告訴病人如何運動、怎麼運動,這非常重要。舉個例子,如果醫囑上僅僅是建議你多運動,你多半會掉以輕心,一帶而過;但如果醫生像開藥方一樣告訴你,今天你應該做什麼運動,方式是什麼,運動多長時間,你才會有一種緊迫感——我不得不照辦,否則病就好不了了。

話說回來,科學家們想證明運動等同于藥物,其實就是想告訴你,運動這件事,必須馬上開始,時間不是問題,強度達到就好,身體狀況也不是問題,動起來就行。既然可以通過運動來預防和治療身體的疾病,並且還不需要花費很多錢,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而醫學家們之所以強調運動就是藥品,是因為真正從醫學的角度去看待運動,讓醫生去告訴病人如何運動、怎麼運動,這非常重要。舉個例子,如果醫囑上僅僅是建議你多運動,你多半會掉以輕心,一帶而過;但如果醫生像開藥方一樣告訴你,今天你應該做什麼運動,方式是什麼,運動多長時間,你才會有一種緊迫感——我不得不照辦,否則病就好不了了。

話說回來,科學家們想證明運動等同于藥物,其實就是想告訴你,運動這件事,必須馬上開始,時間不是問題,強度達到就好,身體狀況也不是問題,動起來就行。既然可以通過運動來預防和治療身體的疾病,並且還不需要花費很多錢,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