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去過寒山寺的文人多數下場悲涼,唐伯虎只活了五十四歲!

夜宿楓橋

文/章建

張繼

一千二百年前, 第六次赴京城長安趕考的襄陽才子張繼落榜返鄉。 落魄的人和落魄的舟這夜在姑蘇城外的楓橋之下慢了下來,

夜空中星光暗淡, 河面上幾盞漁火時明時滅, 季節在悄然的行進中已是寒霜滿天。 此情此景, 悵然之至的張繼脫口吟出了一首《楓橋夜泊》。

張繼死於何年, 無人知曉。

孫覿墓碑

張繼沒有想到的是, 四百年後, 宋朝禮部尚書孫覿被貶後以白髮蒼蒼之軀如他一般路過姑蘇楓橋,

寫下了一首《過楓橋》:白首重來一夢中, 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橋邊寺, 欹枕猶聞半夜鐘。 寫完了這首詩後, 覺得人生如夢的孫覿悲淒消沉, 隱居到太湖邊一隅去了。

後人記載孫覿之死有如下說:雖然孫覿活了八十九歲, 但為人依違無操, 早年附汪伯彥、黃潛善, 詆李綱, 後複阿諛萬俟卨, 謗毀嶽飛, 《宋史》無傳。

孫覿死後的次年, 四十五歲的陸遊投筆從戎第二次途徑姑蘇時, 遙想自己一生奔波, 終不得志, 與扼腕歎息中寫下了《宿楓橋》: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風月未須輕感慨, 巴山此去尚千重。

一生不得志的陸遊最後鬱鬱而終, 臨死還寫了一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漁陽畫像

陸遊沒有想到的是, 他死後又是四百年後, 一個叫王漁陽的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也在楓橋邊慢了下來, 此時的寒山寺風光不再, 破敗不堪。 王漁陽想找個題詩的地方都沒有, 只好在搖搖欲倒的兩扇寺門上各寫下了一首詩, 詩一:日暮東塘正落潮, 孤篷泊處雨瀟瀟。 疏鐘夜火寒山寺, 記過楓橋第幾橋?詩二:楓葉蕭條水驛空, 離居千里悵難同。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王漁陽, 官至康熙年刑部尚書, 卻最終落得個衣不遮體,

隱居太湖。

唐伯虎畫像

唐伯虎寫過一首《寒山寺》:金閶門外楓橋路, 萬家月色迷煙霧。 譙閣更殘角韻悲, 客船夜半鐘聲度。 樹色高低混有無, 山光遠近成模糊。 霜華滿天人怯冷, 江城欲曙聞啼烏。

唐伯虎靠賣文畫為生, 縱情於酒色當中來自娛。 在所有曾經在寒山寺題寫過詩句的文人裡, 他的人生之路可能是最短的,這與他好酒色必然有聯繫,只活了五十四歲。

他的人生之路可能是最短的,這與他好酒色必然有聯繫,只活了五十四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