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跑步每跑1公里,要花多少錢,你算過嗎?

有文章分析過關于窮人和富人的馬拉松帳本問題。 其實, 在跑步投入這件事上, 不分窮人和富人, 也不分多和少。 只看自己認為值不值得?用經濟學的原理解釋:正確評估自己的投入和預期收益能不能成正比。

我平時有記帳的習慣, 這幾年在跑步上的花銷都有記錄。 在我跑步的中後期, 也因跑步帶來了一些正向收入, 都有記錄。 所以, 下面的這些數字都比較準確可靠。

不得不說的是, 在我跑步的前1.5年, 完全是一名門外漢, 跑鞋、速幹衣、Asics、Garmin這些品牌一概不知。 那時候跑步就是穿自己平時穿的運動鞋, 衣服也是平時純棉的T恤和運動褲。 什麼配速、心率、間歇、LSD、壓根不懂什麼意思。 我只記得每天在操場跑完多少圈就OK。

現在回想起來前1.5年的跑步時光, 只能用一個詞形容:無知者無畏!

後來慢慢接觸了一些更早跑步的人, 才開始瞭解一些跑步基礎知識和跑鞋等裝備情況。

下面來看各項支出。

1.跑鞋。 這是這幾年在跑步上投入最多的一項了。 基本平均下來兩年三雙多鞋子。 從第一雙AsicsN-13開始, 後面接著入手了N-14, 15, 17, 18, k18, 19。 期間入手過一款Mizuno的R17, 就是那個“彩虹鞋”, 另外還穿過一雙Brooks, 型號忘記了, 一個朋友推薦的。

專業跑鞋上, 這幾年我一共穿了9雙,

A家的N系列每雙1190, K系列每雙1290, 除了第一雙原價外, 後面的基本都是6-7折左右。 Mizun和Brooks是托朋友國外買的, Asics有兩雙是日本買的。 每雙平均大概700-800RMB。 這樣, 跑鞋花費合計大概是7300RMB。

2.其他裝備。 其實我的其他跑步裝備屈指可數。 主要有:A家臂包一個, 79;A家腰包兩個108*2=216;A家速幹長袖一個, 229;Nike速幹T恤一個, 189;短褲兩個119*2=238;nike、injinji、asics等跑步襪大概穿過10來雙, 每雙按40-50記, 這些合計500。 其他的一些速幹衣褲有的是比賽發的, 有的是別人或者其他公司送的, 這些都沒有自己花錢。

跑步最開始是用App記錄, 後來戴過一個百銳騰的跑步表, 當時是新款剛上市, 朋友讓測評送的, 沒花錢。 後來自己買過一個Garmin225, 1450;不喜歡男生穿壓縮衣褲, 從來沒買過。 這些合計2901。

3.參賽費用。 參賽費用主要包含比賽的報名費、外地比賽的食宿費、往返交通費等。 從2012年開始, 一共參加過大概40場正式馬拉松比賽。 這其中大概有一半是自己付報名費的(另一半是朋友送、贊助商送、組委會邀請等), 報名費按平均每場比賽100計算(參賽的高峰期是2012、2013、2014這三年, 那時候的報名費還沒現在這麼貴),

報名費合計2000。

交通和食宿:說實話, 我覺得這幾年我處理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日常工作和比賽的關係。 這期間的40場比賽, 大部分都是根據平時的出差和旅行計畫有選擇性報名的。 專意去跑的比賽只有2012年揚馬, 2013年杭馬, 2014年揚馬和錫馬, 2015年廈馬。 廈馬住了兩晚, 加上食宿等總花費大概2000, 無錫和揚州比較近車費只有幾十塊錢, 住宿也只是一晚, 每次合計大概500。 這樣參賽費用總合計大概是6000。

4.其他支出:跑步的第二年曾因膝蓋受傷去醫院拍過一次CT, 刷的醫保卡, 100多塊。 週末假期等朋友偶爾約一起跑步, 偶爾跑完聚餐。 這些不多, 合計按1000記。

以上費用合計17201。

下面說跑步帶來的正向收入。

跑步的正向收入主要包括:

1跑步中後期寫的一些跑步文章被《跑者世界》《三湘都市報》新浪、鳳凰等一些媒體採用所付的稿費;

3一些公司和組織邀請做跑步分享所得報酬;

4投稿給“跑步者說”,讀者打賞所得;

這些因跑步帶來的收入,只計算實實在在的RMB,大概在21000-22000之間。也有一些是送的參賽名額,比賽物資什麼的,不多。不計。有些跑步分享什麼的,經常有人問我,他們給你錢嗎?給多少?其實真沒多少(像2014年上馬組委會邀請的精英跑者分享會,也就幾百塊錢,上海市金山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曾邀請做的金海螺講壇一次也就千把塊錢)。正向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文字所得。這些按21500計。

對了,忘記說重要一條,我從來沒有在任何馬拉松比賽中拿過獎金。這點沒有任何遺憾,畢竟我跑步的目的只是為了健身。

這麼逐條仔細寫出來,跑步這7年,其實是沒花多少錢的。因為跑步,總共花出17201,卻帶來了21500的收入。

很多人以為我文筆不錯,我卻從來不這麼認為。即便文筆再好,讓我寫籃球、金融、程式設計這些,我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跑步。也不是每個喜歡跑步的人,都會去泡圖書館看解刨學和人體醫學的書,也不是每個跑步的人,遇到弄不懂問題半夜還會起來翻書查資料做筆記。

我想,我只是選擇了一件普通而微小的事。選擇了一件我本來不喜歡的事,從討厭到喜歡,從喜歡到習慣,從習慣到自然,從自然到享受,從享受到收穫。

作者:羽絨服,業餘跑者。酷愛跑步與閱讀,偶旅行、寫作。累計跑步13000公里,完賽40餘場馬拉松

下面說跑步帶來的正向收入。

跑步的正向收入主要包括:

1跑步中後期寫的一些跑步文章被《跑者世界》《三湘都市報》新浪、鳳凰等一些媒體採用所付的稿費;

3一些公司和組織邀請做跑步分享所得報酬;

4投稿給“跑步者說”,讀者打賞所得;

這些因跑步帶來的收入,只計算實實在在的RMB,大概在21000-22000之間。也有一些是送的參賽名額,比賽物資什麼的,不多。不計。有些跑步分享什麼的,經常有人問我,他們給你錢嗎?給多少?其實真沒多少(像2014年上馬組委會邀請的精英跑者分享會,也就幾百塊錢,上海市金山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曾邀請做的金海螺講壇一次也就千把塊錢)。正向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文字所得。這些按21500計。

對了,忘記說重要一條,我從來沒有在任何馬拉松比賽中拿過獎金。這點沒有任何遺憾,畢竟我跑步的目的只是為了健身。

這麼逐條仔細寫出來,跑步這7年,其實是沒花多少錢的。因為跑步,總共花出17201,卻帶來了21500的收入。

很多人以為我文筆不錯,我卻從來不這麼認為。即便文筆再好,讓我寫籃球、金融、程式設計這些,我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跑步。也不是每個喜歡跑步的人,都會去泡圖書館看解刨學和人體醫學的書,也不是每個跑步的人,遇到弄不懂問題半夜還會起來翻書查資料做筆記。

我想,我只是選擇了一件普通而微小的事。選擇了一件我本來不喜歡的事,從討厭到喜歡,從喜歡到習慣,從習慣到自然,從自然到享受,從享受到收穫。

作者:羽絨服,業餘跑者。酷愛跑步與閱讀,偶旅行、寫作。累計跑步13000公里,完賽40餘場馬拉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