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吃炸醬麵?你們那裡的炸醬麵有黃豆嗎?

真正意義上的炸醬麵必須得在涼拌面之上, 穩定地添加各種麵醬或肉末, 這才能說是比較正宗的炸醬麵。

一、炸醬麵始於清末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清末的時候, 我國才開始流行吃炸醬麵。 根據《北京通史》(卷八)記載:“清後期北京居民細糧主食以白麵為主。 ……吃法很多, 配上各種調料和‘面碼’, 澆以肉末濃汁。 夏季常吃過水涼麵, 肉末炸醬麵、芝麻醬面。 ”

根據上述記載, 清末炸醬麵的面紗被揭開。 可是, 你知道為什麼是這個時候, 炸醬麵開始流行中國呢?

二、炸醬麵為何會流行開來?

這跟當時的商業發展程度有關,

也跟人們飲食結構階段性調整有關。 隨著清朝中後期北京城商業的發展, 外來糧食品種增多並受到大眾歡迎, 改變了人們以大米為主的飲食結構, 加上北京幹熱的特殊氣候, 炸醬麵應運而生, 並得到大眾的喜愛。

《中國京東菜系》一說中提到:“北京東城區隆福寺街有一家叫‘灶溫’的飯館……經常給茶客製作炸醬煮麵條, 廚師炒制的肉末醬獨具風味。 因此, 北京當時流傳‘要吃炸醬麵, 必到灶溫去’。 ”“灶溫”飯館應該當時北京比較有名的炸醬麵館之一。

可惜的是, 隨著時代的變遷, 原來的“灶溫”館早已夷為停車場, 只能從老一輩中聽說當時店裡的“炸醬麵”很有名氣。 對此感到惋惜的同時, 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炸醬麵那無與倫比的魅力。

三、炸醬麵與三年困難時期

二十世紀60年代初, 是炸醬麵繁盛時期。 因為當時正趕上三年災害, 糧食極度匱乏, 只能從東北調運大豆, 以保證北京城市居民營養問題。 於是, 北京人漸漸養成吃黃豆的習慣, 炸醬的製作手段也日趨成熟, 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在當時來說, 用一碗炸醬麵招待客人就算是非常體面了。

到了70年代後期, 隨著經濟逐漸復蘇, 北京市民的糧食供應也漸漸充足, 有能力經常煮制麵條, 亦飯亦菜的炸醬麵成了人們最愛的選擇。

80年代初, 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 食物種類大量增多, 炸醬麵漸漸淡出主食的餐桌, 成為更偏向於點心類的食品。

四、怎麼製作傳統的正宗炸醬麵?

傳統的炸醬麵, 麵條柔韌、有彈性、爽滑, 粗細適當, 長短宜食;炸醬的主料是黃豆醬, 一般使用當年新釀的醬, 要求不幹、不澥、不苦、不澀, 沒有疙瘩和醬毛子味(豆腥味);炸醬輔料有蔥花、肉丁、蝦皮、花椒蕊等, 隨個人口味選擇;面碼以蔬菜為主, 這也是炸醬麵吃法的科學之處, 統稱“八大樣”——青瓜絲、蘿蔔絲、白菜絲、芹菜末、香椿末、蒜末、掐菜段, 青豆嘴等, 當然也有檔次高的會配葷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