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經常獨自拜於此人床下,此人還經常出現在唐詩中,並非水鏡

說起這個人, 可能很少人知道, 但說起他的侄子, 你一定不會陌生, 他的侄子就是號稱鳳雛的龐統。 諸葛亮之所以叫“臥龍”, 龐統之所以為“鳳雛”, 司馬徽之所以為“水鏡”就是被這個人評價而起的。 這個人叫龐德公, 襄陽人, 居住在峴山南沔水中的魚梁洲上。

龐德公與隱居襄陽的名士關係密切, 特別與司馬徽過從甚密。 司馬徽小龐德公十歲, 就把把龐德公當兄長看待。

有一天, 司馬徽來龐德公家, 恰巧德公去祭祀先人, 他就把龐德公妻子兒女叫來做黍飯招待自己, 真不把自己當外人, 龐德公回來後竟也毫不在意。

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龐德公進府, 龐德公都不屈身就職。 即使劉表親自去聘請也被龐德公拒絕, 劉表只得歎息而去。

諸葛亮十分尊敬待德公, 每次探訪龐德公, 都獨自一人拜見於床下。 後來諸葛亮逐漸得到龐德公的注意和重視, 並委託司馬徽有機會的話向外推薦諸葛亮。

龐統是龐德公的從子, 也就是侄子輩, 當時沒有幾個人知道他, 龐德公就把龐統推薦給司馬徽。 司馬徽便與龐統接觸, 見面後, 司馬徽對龐統的見識非常驚訝, 感歎道:“德公誠知人, 此實盛德也。 ”並稱龐統是南州士之首。

龐德公後來帶著妻子兒女登鹿門山, 以采藥為生, 不知所終。 後來唐詩宋詞中經常出現龐德公的形象。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李白《寄弄月溪吳山人》: 嘗聞龐德公, 家住洞湖水;

杜甫《昔遊》:龐公任本性, 攜子臥蒼苔;

蘇軾《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君看龐德公,

白首終泥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