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只會給日本人送人頭怎麼了?邱吉爾“寵兒”奧德·溫蓋特小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各國軍隊都冉冉升起了眾多將星, 比如英國陸軍將領蒙哥馬利、亞歷山大、斯利姆都就在其中。 但在這些將領中, 沒有人會比奧德·溫蓋特更有爭議性。 在同僚眼中, 他是狂妄自大, 脾氣暴躁的“保送生”;在狂熱崇拜者眼中, 他是戰無不勝, 創意十足的天才;但是在手下士兵和士官嚴重, 他是衝動, 不靠譜的領導者。

▲大概是最著名的一張溫蓋特正面照

溫蓋特於1903年2月出生, 在溫蓋特兩歲時, 他的父親舉家回到英國。 小溫蓋特在英國經歷了壓抑的童年和青年時光, 他的父親從不讓他和別的孩子們玩耍, 而是把他關在家裡整天背誦《舊約全書》。 在1921年, 他成為皇家軍事學院的學生, 就是在那裡, 他違反了幾乎所有的社交規則或者等級規則。 毫無疑問, 在數十年後當他因為蔑視上級而受到厭惡的時候, 人們都應該想到, 狂躁的種子在他青年時代就已經深深紮在了他的心裡。

1923年, 他在索爾茲伯里平原服役時, 其蔑視規則的個性便已經深入同僚的心裡。 當他再一次懟了上司之後, 他的職業生涯差點因此終結。 然而就像之後一樣, 總有人站出來挽救他的職業生涯。 這次出手的是他的堂伯——雷金納德·溫蓋特爵士。 在他於倫敦學完阿拉伯語之後, 他便在蘇丹和衣索比亞服役。

1935年.他與比他小13歲的洛娜結婚。 在這之前, 他甚至因為一點瑣事給未來岳母寫了一封長達9頁的長信, 並在信中言辭激烈, 無禮至極。

▲年輕的溫蓋特, 眉宇中流露出桀驁不馴的氣質

一年之後, 他在巴勒斯坦擔任情報官, 但是剛到那裡就成了一名狂熱的猶太複國主義分子。 在韋唯爾的支持下, 他組建了一支被稱為“夜間別動隊”的特別部隊, 專門負責對付當地遊擊運動風起雲湧的阿拉伯人。 然而事實上, 這支部隊的人員幾乎全部由狂熱的猶太人組成, 不同的是他們的領導是英國人。 這支部隊實際上是英國鎮壓愛爾蘭時期皇家保安隊的翻版。

他在那裡隨意處決阿拉伯人, 用嚴刑拷打來對付他們。

毫無疑問, 他在巴勒斯坦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 他不但給自己和大英帝國的聲望抹了黑, 還牽連了他的直接上司——中東總司令韋唯爾。 不僅如此, 他還將英軍內部的絕密情報洩露給他在猶太人之中的“朋友”。 但是他做的太過分了, 1938年, 他甚至與猶太復國運動中的反英勢力相勾結, 已經徹底背叛了自己的祖國, 演變成了公開的醜聞。 這樣一來, 他的保護人已經無能為力, 於是他被免職。 但是在他的老朋友韋唯爾的屢次洗白之下, 他於1941年回到軍隊東山再起。 當英國人在緬甸一敗塗地的時候, 韋唯爾想到了溫蓋特, 他將溫蓋特從北非調回緬甸, 任命他負責對緬甸的遠程滲透行動,

萬萬沒想到的是, 他的這一舉動, 為整個遠東司令部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欽迪特”突擊隊的臂章, 畫面中是緬甸神獸

1942年12月, 溫蓋特謀劃多日的第一次欽迪特遠征終於拉開了帷幕。 帶領自己的77旅共3000人(由8個縱隊組成)從恩帕爾出發, 並且在次年2月14日全部渡過了欽敦江。從渡過江的一刻開始,溫蓋特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喋喋不休,他指責廓爾喀人的趕騾子能力太差,使得給養跟不上部隊。在僅僅行軍20天,也就是3月4日晚上,負責佯攻的南方集群整支部隊在穆穀被伏擊,部隊丟失了大多數的無線電以及房主裝備,而第2中隊幾乎被消滅。溫蓋特對此的反應是將黑鍋扣在第二中隊指揮官頭上,全然不去想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部隊派出偵搜隊。半個星期之後,整個行動受阻,儘管日後的滲透新星弗格森和卡爾弗特帶領部隊破壞了鐵路,但是幾乎所有溫蓋特所部都陷入困境,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撤回印度或者死在緬甸。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溫蓋特卻犯了難,他實際上將決定權交給了弗格森和卡爾弗特兩人,而二人隨即決定繼續行動。

▲正在視察“西非”軍的溫蓋特

實際上溫蓋特帶著自己麾下的1200人於3月17日到達伊洛瓦底江,而擔任前鋒的卡爾弗特和弗格森所不已經遙遙領先,最終卡爾弗特於4月14日渡過欽敦江,成為第一批撤回印度的部隊。在撤退過程中,溫蓋特也犯下了為數不少的錯誤:首先,他沒有意識到前進的方向上實際上有密集的道路,這意味著已經發覺他們存在的日本人必定會在這些地方密集巡邏,而一旦撞到巡邏隊,事實上整支部隊都有可能被合圍。其次,他完全不顧下屬已經精疲力竭的精神狀態,勒令他們不顧一切地行動。然而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將整支部隊集中起來,沒有讓他們化整為零地分散,從而無形中增大了被日軍發現的可能性。更有甚者,溫蓋特在後方就沒有認真重視渡河訓練,導致每一次渡河時都不得不將部隊分開渡河。尤其在日軍巡邏的過程中,也因此使得欽迪特經常不得不將落後的隊員拋棄在叢林裡。

在溫蓋特帶入叢林的3000人中,只有2182人回到印度,而更糟糕的是哪怕是在回來的2182人當中,也只有接近600人被診斷適合接下來的服役。對這次行動,弗格森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評價:“我們回來後,大張旗鼓的宣傳嚴重扭曲了事實,我們炸毀了一些鐵路,不久之後就被修復了,我們殺死了800萬日軍中的幾百人,我們證明了僅僅依靠空投可以補給部隊。”

▲在叢林中行軍的“欽迪特”隊員

在回到印度之後,溫蓋特染上了重病,讓人費解的是他一向懷疑自己屬下患病的真實性,也就是說他從不認為任何人會生病,但是在自己得病時,他卻毫不猶疑去看了醫生。

1944年初,溫蓋特傷癒歸隊,第二批更加強大的“欽迪特”——共計6個旅已經準備好,包括斯利姆麾下最精銳的第70步兵師下屬的三個旅——應溫蓋特要求,邱吉爾將該師拆散,把三個旅分給了溫蓋特。不過由於日本人的入侵在即,為了以防萬一,斯利姆留下了第14和23旅用作預備隊,事實證明斯利姆是對的,不久之後岌岌可危的柯西瑪,恩帕爾的確需要這兩個旅。而在此時溫蓋特並無計畫動用這兩個旅去擴大自己在緬甸的行動。因此作為溫蓋特直接上司的斯利姆做出此決定無可厚非,但是溫蓋特暴跳如雷,他把這當作是斯利姆的故意搗亂,也正是因為如此,溫蓋特與斯利姆這樣一位溫和的指揮官徹底撕破臉,而在此之前總司令蒙巴頓也越來越受不了這個“怪物”。溫蓋特與高級軍官的關係就此正式跌破冰點。

1944年3月24日,溫蓋特乘飛機前往卡爾弗特處拜訪,而在返程的過程中,這位不屈不撓的鬥士連同自己的副手,和美軍機組人員因為空中失事遇難,就此結束了自己僅僅41年的人生,對於他的離去,化友為敵的斯利姆有一段話的評價最為貼切:

▲第二次遠征中視察“據點”的溫蓋特,可以看到同第一次相比他們裝備已經換了一茬

“我與他的交往過於頻繁,最終化為衝突,他是如此極端的人,對於大多數人,他要麼是冒險家,要麼是先知,他不在乎別人是否能冷靜看待他。而他將自己視為一位先知,他專注得不可思議,狂熱,暴躁。然而如果失去這些,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就必定會因此淡化,他的領導力也不會這麼強大。”

並且在次年2月14日全部渡過了欽敦江。從渡過江的一刻開始,溫蓋特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喋喋不休,他指責廓爾喀人的趕騾子能力太差,使得給養跟不上部隊。在僅僅行軍20天,也就是3月4日晚上,負責佯攻的南方集群整支部隊在穆穀被伏擊,部隊丟失了大多數的無線電以及房主裝備,而第2中隊幾乎被消滅。溫蓋特對此的反應是將黑鍋扣在第二中隊指揮官頭上,全然不去想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部隊派出偵搜隊。半個星期之後,整個行動受阻,儘管日後的滲透新星弗格森和卡爾弗特帶領部隊破壞了鐵路,但是幾乎所有溫蓋特所部都陷入困境,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撤回印度或者死在緬甸。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溫蓋特卻犯了難,他實際上將決定權交給了弗格森和卡爾弗特兩人,而二人隨即決定繼續行動。

▲正在視察“西非”軍的溫蓋特

實際上溫蓋特帶著自己麾下的1200人於3月17日到達伊洛瓦底江,而擔任前鋒的卡爾弗特和弗格森所不已經遙遙領先,最終卡爾弗特於4月14日渡過欽敦江,成為第一批撤回印度的部隊。在撤退過程中,溫蓋特也犯下了為數不少的錯誤:首先,他沒有意識到前進的方向上實際上有密集的道路,這意味著已經發覺他們存在的日本人必定會在這些地方密集巡邏,而一旦撞到巡邏隊,事實上整支部隊都有可能被合圍。其次,他完全不顧下屬已經精疲力竭的精神狀態,勒令他們不顧一切地行動。然而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將整支部隊集中起來,沒有讓他們化整為零地分散,從而無形中增大了被日軍發現的可能性。更有甚者,溫蓋特在後方就沒有認真重視渡河訓練,導致每一次渡河時都不得不將部隊分開渡河。尤其在日軍巡邏的過程中,也因此使得欽迪特經常不得不將落後的隊員拋棄在叢林裡。

在溫蓋特帶入叢林的3000人中,只有2182人回到印度,而更糟糕的是哪怕是在回來的2182人當中,也只有接近600人被診斷適合接下來的服役。對這次行動,弗格森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評價:“我們回來後,大張旗鼓的宣傳嚴重扭曲了事實,我們炸毀了一些鐵路,不久之後就被修復了,我們殺死了800萬日軍中的幾百人,我們證明了僅僅依靠空投可以補給部隊。”

▲在叢林中行軍的“欽迪特”隊員

在回到印度之後,溫蓋特染上了重病,讓人費解的是他一向懷疑自己屬下患病的真實性,也就是說他從不認為任何人會生病,但是在自己得病時,他卻毫不猶疑去看了醫生。

1944年初,溫蓋特傷癒歸隊,第二批更加強大的“欽迪特”——共計6個旅已經準備好,包括斯利姆麾下最精銳的第70步兵師下屬的三個旅——應溫蓋特要求,邱吉爾將該師拆散,把三個旅分給了溫蓋特。不過由於日本人的入侵在即,為了以防萬一,斯利姆留下了第14和23旅用作預備隊,事實證明斯利姆是對的,不久之後岌岌可危的柯西瑪,恩帕爾的確需要這兩個旅。而在此時溫蓋特並無計畫動用這兩個旅去擴大自己在緬甸的行動。因此作為溫蓋特直接上司的斯利姆做出此決定無可厚非,但是溫蓋特暴跳如雷,他把這當作是斯利姆的故意搗亂,也正是因為如此,溫蓋特與斯利姆這樣一位溫和的指揮官徹底撕破臉,而在此之前總司令蒙巴頓也越來越受不了這個“怪物”。溫蓋特與高級軍官的關係就此正式跌破冰點。

1944年3月24日,溫蓋特乘飛機前往卡爾弗特處拜訪,而在返程的過程中,這位不屈不撓的鬥士連同自己的副手,和美軍機組人員因為空中失事遇難,就此結束了自己僅僅41年的人生,對於他的離去,化友為敵的斯利姆有一段話的評價最為貼切:

▲第二次遠征中視察“據點”的溫蓋特,可以看到同第一次相比他們裝備已經換了一茬

“我與他的交往過於頻繁,最終化為衝突,他是如此極端的人,對於大多數人,他要麼是冒險家,要麼是先知,他不在乎別人是否能冷靜看待他。而他將自己視為一位先知,他專注得不可思議,狂熱,暴躁。然而如果失去這些,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就必定會因此淡化,他的領導力也不會這麼強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