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一定要送孩子去美國:不為享受精英貴族教育,而是為了它

小幫有話說

或許您的孩子已經在美國求學, 也許您正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來美國。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理由, 為什麼一定是美國?我們可能都會在答案上猶豫一下。

但是這篇文章的作者王青博士, 作為家長, 有著十幾年的留美經驗, 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該文字裡行間透露著對世界的理性觀察和對孩子人生不一樣的思考視角, 值得家長們借鑒。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不論這句話是誰說的, 也不論它是不是雞湯, 能夠一下子瘋傳開來, 說明它自身就有能夠深入人心的魅力。

我們的人生或許都不能活到百歲, 人們似乎是在借百歲人生的感言, 來寄託自己的人生期望。 其實, 除了對生命自身的感悟以外, 只要是苦苦求索過的人生裡任何一個內容, 人們都會發現, 唯有“淡定與從容”, 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

我從年輕時到了美國開始,

便在苦苦求索, “美國的富裕在哪裡”?20年後, 兒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給了我答案, 竟然就是淡定從容。

這些年, 隨著兒子在美國上小學, 我思索最多的問題, 成了“美國的教育優秀在哪裡?”我自己在美國修讀的是教育相關專業, 當時研究生入學的申請條件之一, 就是要有教學經驗, 所以老師同學都是職業教師出身, 大家天天探討的就是教育這個話題, 只不過, 這個話題同樣是太大、視角太多, 並不容易直接回答。 現在資訊發達, 探討美國教育的文章遍網都是。

不過仔細讀下來呢, 這些文章九成半以上都是在用中國的思維模式來套美國的教育, 或是說把人們對中國教育的期望, 借著美國教育的“優秀”表達出來而已。

這類文章解讀一下, 字裡行間就是這麼幾個關鍵字:“拼爹”、“被拼爹”和“爹拼孩子”。 這不明明就是中國教育的現狀嗎?

兒子的小學有個小小的傳統, 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 在學校門外的草坪上野餐, 各家各戶的大人自己帶食物來參加。 一年四季都能席地野餐, 這也算是加州陽光的副產品吧。

掐指一算, 今年還有10個工作日就要放暑假了, 所以昨天的野餐就成了一個大大的party, 學校把午餐時間和午餐後的活動時間都拿了出來, 允許孩子們在校外停留1個小時, 孩子們感受到的是學年結束、暑假來臨的歡樂, 現場一片其樂融融的氣氛。

美國學校吃午飯是各個年級輪流的, 這樣提高場地和人員的使用效率。 因為延長了孩子們的停留時間, 就出現了幾個年級的孩子共同出現在草坪上的情況。 這時, 頂不住的是旁邊賣霜淇淋的流動車, 隊伍一時間排得看不到頭了。

隨著先出來的孩子返回校內的時間到了, 校長還要網開一面, 宣佈還在排隊買霜淇淋的孩子可以繼續留在外面。 這一下, 竟然等到了放學的時間, 還有孩子在排隊。

描述美國學校類似景象的文章不少,一般會歸結為兩類結論。想說美國好的,在渲染美國學校的快樂和有趣;想說美國不好的,就在痛斥美國學校的懶惰和散漫。其實這都只是表像,真正深層次的內涵,還是要歸結到美國教育的淡定與從容。

美國教育的精髓是人本主義,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對比一下中國教育,其實什麼都有,唯一缺失的內容就是人本主義,大人們是在做自己認為對、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諸如把孩子當填鴨逼著他們應試之類的,是在負責地做著不負責的事情。

明明只是小學生,明明即將完成法定的一學年180天的學習任務了,難道不應該給他們的天真天性一個放鬆一下的機會嗎?如果以學習者為中心,就會看到,孩子們的心思不在了,再怎麼往他們的腦子裡灌學習內容,都不會有多大效果。

這樣一個歡樂活動,反而是極大提高了學校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樣的向心力、凝聚力帶來的長遠學習效果,怕也只能是在絕對的淡定與從容之中,才能做得到。

孩子們散漫嗎?五、六百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在校門外,管理者只有一個校長,帶著他手中的喇叭、一個小年輕助理、還有幾個預先放置好的垃圾桶!老師們在自己的休息室裡用餐和休息,這樣的活動不在他們的勞動合同範圍裡,不參與。

而清潔工們則要等到孩子放學才進場。美國的學校,紀律是鐵打的,如同整個社會的法律一樣。校長之所以要明確宣佈一下正在排隊的學生可以留在外面,是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通知,孩子們會立即帶著遺憾離隊回到校園內去的。制度和有序,本身也正是淡定與從容的底氣。

哦,校長還帶了一樣東西。一向不擅出鏡的我,也忍不住抓住校長來了給合影。

他把頭髮染成了藍色,在給活動助興。

星期三本是一周裡提早放學的一天,下午1點就放了。兒子買到霜淇淋後要匆匆回到校園裡去,因為放學後有同學的媽媽約好了帶他們出去玩,我給了他一張10美金的鈔票,告訴他由他自己支配,包括可以給同學買禮物。

匆忙之中他把外套和手機留在了野餐墊子上,我決定到了1點再給他送去。見到兒子,問了一句,你的10塊錢放好了嗎?回答竟然已經丟了,運動褲的口袋太淺。兒子著急地在草坪上找,我告訴他,不要白費力氣了,這裡有幾百號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早就不可能在了。

可是,這時旁邊有熱心的媽媽和奶奶們陸續過來“支招”,有讓他回教室看看的,有讓他到辦公室問問的,還有人明確報料,看到有孩子撿到什麼交給校長的。幾分鐘後,兒子連蹦帶跳從辦公室裡跑出來,手上晃著那張鈔票,竟然就是有人撿到後上交給校長了。

說實話,這樣的結果,已經不會出現在我的思維裡了,大腦自動地排除了。看到出現這樣的結果,我還多少有點臉紅,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這樣的思維習慣的?

看吧,孩子有貪玩的本能,卻也有誠實和善良的天性。百年樹人,只有在淡定和從容之下,才能做得到。

我們是加州傑出學區,大家可能更關心學校在學業方面的處理。在稍早一點的時候,4月中到5月初,學校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加州統考。這是多高級別的考試呀,兒子的學校是怎麼準備的呢?

學生們平時有很明確的閱讀任務,其中很大分量的一項是用一個閱讀軟體來進行管理,孩子們通過測試得到一定的點數,同時也根據各人的水準不同,設立每個學期應該達到的點數目標。

學校一年3個學期,目前這個學期的目標點數一下子被砍了一半,老師解釋的原因,是孩子們要準備統考了,所以把這些任務減少一些。

那段時間,我三天兩頭地問兒子,學校做了什麼事來準備統考呢?

他說,老師告訴他們,這一段時間的家庭作業,就是圍繞統考的準備來做的。那好,就具體關心一下他的作業吧:老師竟然取消了2周的作業,理由是學校在4月底舉辦才藝表演,他的老師是主要組織人,沒有時間看作業了。

學區也曾經舉辦講座,介紹新統考的要求以及準備的建議。大致聽下來,學區和學校方面的準備,就是調集經費大量購入電腦,因為考試是機考。學區內有些學校,已經做到學生和電腦的比例達到1:1了,最少的學校也可以讓一個年級同時參加考試。

還不要去替那些謠傳美國“多麼窮”的公立學校擔心,美國的教育經費,向在經濟上和學術上吃力的學區傾斜,那些學區其實比我們有錢很多。

都說圍棋比賽是一項勞心勞力的活兒,在舊時代一盤棋能比上好幾天,所以日本棋界對於比賽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做不到平常心,發揮一定不會出色的。沒想到,兒子的學校對付最大的考試,玩得竟然就是“平常心”。一個學校、甚至整個兒一個統考成績排在全加州前10%的學區,竟然能以如此的“平常心”對待統考,淡定與從容,沒得說。

我特別喜歡用日本名譽本因坊高川秀格的棋諺“流水不爭先”來描述外語學習的過程,其實這也正是百年樹人的教育過程。流水從容,誰去推它都快不了,可是誰也都無法阻擋它百川歸海的力量。

給孩子的成長留出時間和過程,歸結到淡定與從容,這是對教育真諦的一種感悟,如同百年人瑞對人生真諦的感悟一樣。

春假時在南師大的講座,小“代言人”也是個圍棋迷,在拿《別說你懂英語啟蒙》求籤名時,要我寫上“流水不爭

要能如此感悟教育,必須得有一個絕對自我負責的出發點。只有為了自己的事情,人們才可能真正地負責。

在美國的價值觀裡,對下一代的教育,就是為了現在的成年人自己,因為他們的理解是,大人將來退休生活的品質,取決於下一代運行和管理社會的能力,為自己將來的生活負責,所以在教育問題上,容不得半點花拳繡腿。

要想社會能夠健康高效地運行,教育,還必須得向每一個人敞開大門,這也正是淡定與從容的表現。

美國的聯邦教育法案,小布希時代的叫做“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奧巴馬去年剛剛簽署的叫做“每一個學生都成功”(Every Student Succeeds),標題都已經說明了一切。

要知道,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說法,諸如“精英教育”、“貴族私校”之類的,是在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拼爹拼娃,而且這個分和拼的做法,還越來越低齡化,折射出來的明明是全民全社會的浮躁,並不是美國教育的實際。

體現不出淡定和從容的“精英”一詞,在美國的教育中不是褒義詞,而“私校”在美國本身就是非主流,至於“貴族”呢,美國建國之初的所有檔,都在高呼“We the People”,憲法也明文規定,要想加入美國籍,就必須放棄貴族頭銜,所以“貴族”一詞,在美國哪兒有任何地位呢?

“拼”的結果,就是我們的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成長,到了高中的年齡段,在自律自強、競爭力、創造力、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開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同齡人。“拼”,本身就不是一個多高的境界。

移民幫,作為國內首創的“一站式移民及海外規劃”平臺,幫助用戶規劃未來資產,拓寬配置管道,實現人生發展,傳承家族財富。

描述美國學校類似景象的文章不少,一般會歸結為兩類結論。想說美國好的,在渲染美國學校的快樂和有趣;想說美國不好的,就在痛斥美國學校的懶惰和散漫。其實這都只是表像,真正深層次的內涵,還是要歸結到美國教育的淡定與從容。

美國教育的精髓是人本主義,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對比一下中國教育,其實什麼都有,唯一缺失的內容就是人本主義,大人們是在做自己認為對、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諸如把孩子當填鴨逼著他們應試之類的,是在負責地做著不負責的事情。

明明只是小學生,明明即將完成法定的一學年180天的學習任務了,難道不應該給他們的天真天性一個放鬆一下的機會嗎?如果以學習者為中心,就會看到,孩子們的心思不在了,再怎麼往他們的腦子裡灌學習內容,都不會有多大效果。

這樣一個歡樂活動,反而是極大提高了學校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樣的向心力、凝聚力帶來的長遠學習效果,怕也只能是在絕對的淡定與從容之中,才能做得到。

孩子們散漫嗎?五、六百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在校門外,管理者只有一個校長,帶著他手中的喇叭、一個小年輕助理、還有幾個預先放置好的垃圾桶!老師們在自己的休息室裡用餐和休息,這樣的活動不在他們的勞動合同範圍裡,不參與。

而清潔工們則要等到孩子放學才進場。美國的學校,紀律是鐵打的,如同整個社會的法律一樣。校長之所以要明確宣佈一下正在排隊的學生可以留在外面,是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通知,孩子們會立即帶著遺憾離隊回到校園內去的。制度和有序,本身也正是淡定與從容的底氣。

哦,校長還帶了一樣東西。一向不擅出鏡的我,也忍不住抓住校長來了給合影。

他把頭髮染成了藍色,在給活動助興。

星期三本是一周裡提早放學的一天,下午1點就放了。兒子買到霜淇淋後要匆匆回到校園裡去,因為放學後有同學的媽媽約好了帶他們出去玩,我給了他一張10美金的鈔票,告訴他由他自己支配,包括可以給同學買禮物。

匆忙之中他把外套和手機留在了野餐墊子上,我決定到了1點再給他送去。見到兒子,問了一句,你的10塊錢放好了嗎?回答竟然已經丟了,運動褲的口袋太淺。兒子著急地在草坪上找,我告訴他,不要白費力氣了,這裡有幾百號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早就不可能在了。

可是,這時旁邊有熱心的媽媽和奶奶們陸續過來“支招”,有讓他回教室看看的,有讓他到辦公室問問的,還有人明確報料,看到有孩子撿到什麼交給校長的。幾分鐘後,兒子連蹦帶跳從辦公室裡跑出來,手上晃著那張鈔票,竟然就是有人撿到後上交給校長了。

說實話,這樣的結果,已經不會出現在我的思維裡了,大腦自動地排除了。看到出現這樣的結果,我還多少有點臉紅,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這樣的思維習慣的?

看吧,孩子有貪玩的本能,卻也有誠實和善良的天性。百年樹人,只有在淡定和從容之下,才能做得到。

我們是加州傑出學區,大家可能更關心學校在學業方面的處理。在稍早一點的時候,4月中到5月初,學校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加州統考。這是多高級別的考試呀,兒子的學校是怎麼準備的呢?

學生們平時有很明確的閱讀任務,其中很大分量的一項是用一個閱讀軟體來進行管理,孩子們通過測試得到一定的點數,同時也根據各人的水準不同,設立每個學期應該達到的點數目標。

學校一年3個學期,目前這個學期的目標點數一下子被砍了一半,老師解釋的原因,是孩子們要準備統考了,所以把這些任務減少一些。

那段時間,我三天兩頭地問兒子,學校做了什麼事來準備統考呢?

他說,老師告訴他們,這一段時間的家庭作業,就是圍繞統考的準備來做的。那好,就具體關心一下他的作業吧:老師竟然取消了2周的作業,理由是學校在4月底舉辦才藝表演,他的老師是主要組織人,沒有時間看作業了。

學區也曾經舉辦講座,介紹新統考的要求以及準備的建議。大致聽下來,學區和學校方面的準備,就是調集經費大量購入電腦,因為考試是機考。學區內有些學校,已經做到學生和電腦的比例達到1:1了,最少的學校也可以讓一個年級同時參加考試。

還不要去替那些謠傳美國“多麼窮”的公立學校擔心,美國的教育經費,向在經濟上和學術上吃力的學區傾斜,那些學區其實比我們有錢很多。

都說圍棋比賽是一項勞心勞力的活兒,在舊時代一盤棋能比上好幾天,所以日本棋界對於比賽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做不到平常心,發揮一定不會出色的。沒想到,兒子的學校對付最大的考試,玩得竟然就是“平常心”。一個學校、甚至整個兒一個統考成績排在全加州前10%的學區,竟然能以如此的“平常心”對待統考,淡定與從容,沒得說。

我特別喜歡用日本名譽本因坊高川秀格的棋諺“流水不爭先”來描述外語學習的過程,其實這也正是百年樹人的教育過程。流水從容,誰去推它都快不了,可是誰也都無法阻擋它百川歸海的力量。

給孩子的成長留出時間和過程,歸結到淡定與從容,這是對教育真諦的一種感悟,如同百年人瑞對人生真諦的感悟一樣。

春假時在南師大的講座,小“代言人”也是個圍棋迷,在拿《別說你懂英語啟蒙》求籤名時,要我寫上“流水不爭

要能如此感悟教育,必須得有一個絕對自我負責的出發點。只有為了自己的事情,人們才可能真正地負責。

在美國的價值觀裡,對下一代的教育,就是為了現在的成年人自己,因為他們的理解是,大人將來退休生活的品質,取決於下一代運行和管理社會的能力,為自己將來的生活負責,所以在教育問題上,容不得半點花拳繡腿。

要想社會能夠健康高效地運行,教育,還必須得向每一個人敞開大門,這也正是淡定與從容的表現。

美國的聯邦教育法案,小布希時代的叫做“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奧巴馬去年剛剛簽署的叫做“每一個學生都成功”(Every Student Succeeds),標題都已經說明了一切。

要知道,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說法,諸如“精英教育”、“貴族私校”之類的,是在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拼爹拼娃,而且這個分和拼的做法,還越來越低齡化,折射出來的明明是全民全社會的浮躁,並不是美國教育的實際。

體現不出淡定和從容的“精英”一詞,在美國的教育中不是褒義詞,而“私校”在美國本身就是非主流,至於“貴族”呢,美國建國之初的所有檔,都在高呼“We the People”,憲法也明文規定,要想加入美國籍,就必須放棄貴族頭銜,所以“貴族”一詞,在美國哪兒有任何地位呢?

“拼”的結果,就是我們的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成長,到了高中的年齡段,在自律自強、競爭力、創造力、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開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同齡人。“拼”,本身就不是一個多高的境界。

移民幫,作為國內首創的“一站式移民及海外規劃”平臺,幫助用戶規劃未來資產,拓寬配置管道,實現人生發展,傳承家族財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