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的大臣太監如何稱呼皇帝,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皇帝是九五之尊, 除了身份尊貴, 稱號也比普通人要多。 一般來說皇帝除了自己的名諱, 還有廟號、年號、諡號等稱呼。 有些朋友對這些稱呼不是很瞭解, 我們就簡單地說下。

年號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 一般由皇帝發起。 先秦至漢初無年號, 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 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 多則十幾個。 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 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 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廟號

廟號是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 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 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 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 而於太廟合併祭祀。 皇帝死後, 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如: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

諡號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 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始於西周。 諡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諡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 二是諡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 君主的諡號由禮官確定, 由即位皇帝宣佈, 大臣的諡號是朝廷賜予的。 諡號帶有評判性, 相當於蓋棺定論。

那清朝的大臣太監是怎麼稱呼皇帝呢?

“皇帝”這個稱呼不是誰都能叫的, 皇后、嬪妃、大臣只能叫“皇上”, 只有皇太后才能叫“皇帝”。 一般的滿人大臣還會稱皇帝為“主子”, 漢人大臣是絕對不能這樣稱呼的。 還有一種叫法稱“爺”, 比如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時, 人們稱他們為“康熙爺”、“乾隆爺”。 這些都是皇帝活著時候的稱呼, 皇帝死後稱呼又不一樣。

剛剛駕崩的皇帝, 一般稱為“大行皇帝”, 因為還沒有廟號, 有了廟號就稱呼廟號加諡號了。 有人說了, 諡號那麼長怎麼讀呢?其實當時的臣民只是讀其中的幾個字。 例如, 末代皇帝溥儀自己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提到;“看不起我, 就看不起“文宗顯皇帝, 穆宗毅皇帝, 德宗景皇帝”。

可見當時稱呼去世的皇帝是用廟號加諡號的最後一個字。 例如, 光緒的廟號是德宗, 諡號是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後世的子孫稱他為“德宗景皇帝”。 皇后的稱謂也大抵如此, 比如著名的慈禧太后, 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宮中正式稱呼為“孝欽顯皇后”, 其中的“顯”字取材自慈禧太后的丈夫咸豐的諡號: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一般就簡稱"顯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