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阿?福牌?宏濟堂?你們中誰在撒謊

濟南宏濟堂阿膠——“1915年, 在三藩市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 獲得中華中藥類唯一金獎, 這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獲得國際大獎的中藥製品”

福牌阿膠——“皇家御用阿膠征服1915年三藩市世博會……福牌阿膠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始於1915年美國三藩市世博會(巴拿馬萬博會)”

“東阿阿膠”—— “1915年, 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上, 東阿阿膠讓世界認識了中醫藥文化, 今天, 東阿阿膠再一次站上世博舞臺, 上演正宗地道東阿阿膠的美麗神話, 與世博再續百年情緣。 ”

到底在1915年巴拿馬萬博會上有幾家阿膠獲得了金牌?或者說如果只有一枚金牌的話, 到底是哪個阿膠獲得的?有無考據?老百姓到底買哪家?這樣算不算搗亂市場秩序或者欺騙消費者呀?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阿膠金獎

其實誰都沒有撒謊, 這是一段曲折的歷史故事。

清末民初, 在世界經濟大潮的帶動下, 民族資產階級迅速崛起, 濟南因交通之便, 遂成山東工商業要埠, 濟南東流水的阿膠業從無到有, 異軍突起, 成為全國阿膠業的中心, 東阿城的阿膠業反倒屈居其次。

其原因有二, 首先是濟南東流水街附近五龍潭的眾多泉水本為“濟水伏流”, 水源豐沛, 水質優良, 符合阿膠業傳統工藝的要求;同時,

濟南工商業者資金雄厚, 一旦看准商機, 可以迅速投下鉅資, 開始規模經營。

最初曾有東阿人劉春雲、劉代雲、司益臣、劉愛雲、劉青雲先後到東流水經營阿膠業, 帶來阿膠製作的傳統工藝, 奠定了東流水阿膠業的根基。 其中司益臣的延壽堂阿膠莊、劉愛雲與人合資的同興堂阿膠莊, 以及劉青雲任經理的廣誠堂阿膠莊都曾享有盛譽, 與宣統二年開設的宏濟堂阿膠廠並稱民國初年東流水四大阿膠莊 。 根據《中國實業志》記載, 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 濟南製造阿膠的廠家總計有十五家, 所有生產阿膠的廠家廠址幾乎都在東流水街附近。

宏濟堂阿膠廠在阿膠發展史上雖屬後起晚輩, 但卻值得大書特書, 這不僅僅因為該廠系京城同仁堂樂家老店分支濟南巨集濟堂經理樂鏡宇所創, 更重要的在於, 樂鏡宇將近代科技文化、全面品質管制與市場行銷理念成功地導入阿膠業, 使阿膠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異彩。

該廠開辦不久, 經理樂鏡宇鑒於當時各家膠莊所產阿膠多殘留腥穢氣, 決心解決這一難題。 為此, 他潛心揣摩歷代相關文獻, 並與濟南名醫及東阿膠工共同研討, 經反復試驗確定了精提精煉的思路。 這就是, 在熬煮化皮後, 增加了膠汁冷置沉澱三至四天的工序, 利用膠汁的一熱一涼, 蒸發散逸膠汁中的腥穢氣味,同時撇淨含有雜質的膠沫,以利於膠的提清。此外,對輔料豆油、冰糖、紹酒等也務求品質精良,決不允許以次充好。依此法制成的宏濟堂阿膠因質地純正、氣味甘香、療效顯著,一經銷用,聲譽鵲起。

再有,原來的阿膠內不加藥料,系純皮膠,但樂鏡宇加入當歸等滋補性藥料及陳皮、甘草等調味藥料,還加入貴重藥材,如參茸膠加入人參、鹿茸等名貴藥材,龜板膠用河龜板,鱉甲膠則用河鱉之甲等,使得阿膠療效大增。

宏濟堂的福字等牌阿膠、於一九一四年獲山東物品展覽會最優等褒獎金牌,並在一九一五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和一等銀牌獎,為中華醫藥文化贏得世界性聲譽,為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七七事變”前,宏濟堂阿膠已有福、祿、壽、財、禧五種整驢皮上清膠、精製驢皮上清膠、精研嘉禾上清膠和極品清膠等十六個品種,其產品北上京津、南下滬杭、湖廣、閩粵,外銷日本、東南亞,成為宏濟堂阿膠生產和經銷的鼎盛時期。當時宏濟堂與趙樹堂、同義堂、德成堂、延壽堂、九鶴堂等六家膠莊年產阿膠十萬斤,成為全國阿膠業中心。

國膠堂創始人司家勇家族因阿膠生意風生水起,至今在濟南大明湖還有司家碼頭遺址。

然而,隨著抗日戰爭的八年戰火連同其後的三年內戰,使民生困頓,百業凋零,東流水的阿膠業和東阿城的阿膠業均一蹶不振,漸至衰萎,阿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死抉擇。

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阿膠業絕處逢生,不少阿膠店廠得以重新開業並擴大生產。濟南東流水的阿膠業經三年恢復,即達到“七七事變”前的生產水準。

一九五二年,由國家投資、集東阿城醫藥名家及鄧氏樹德堂、塗氏懷德堂等阿膠世家之長,建成中國第一家國營阿膠廠——山東濟南平陰阿膠廠,廠址即設在古東阿城。

頗具戲劇性的是,由於黃河改道奪大清河人海,一九四八年山東解放區人民政府將平陰、東阿兩縣地域作了調整,將已處於黃河之南的明洪武八年所建古東阿縣城劃歸平陰縣,改為東阿鎮,東阿縣政府駐地則遷往黃河以北的銅城鎮。

一九五三年,亦由國家投資、組織老膠工成立了另一家國營阿膠廠——山東東阿阿膠廠,廠址設在銅城鎮。

一九五六年,濟南東流水的宏濟堂阿膠廠與天一堂阿膠廠等私營店廠經公私合營合併成山東濟南阿膠廠,成為五、六十年代全國產量最大、品質最優的阿膠生產廠家,年產量曾達三十萬斤以上,並研製出“海龍膠”等多種新產品,其福字阿膠飲譽海內外,成為阿膠業中的著名品牌。

一九六八年,山東省藥材公司基於生產佈局的考慮,將其阿膠生產設備、生產任務分別移交山東平陰阿膠廠和山東東阿阿膠廠,清朝以來百二十年的濟南東流水阿膠業隨之退出阿膠的歷史舞臺,成為真正的歷史。

進入二十一世紀,不僅宏濟堂阿膠在濟南複產,重出江湖。同時,始創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延年堂”創始司朝鳳的第五世孫司家勇也將想家族傳承發揚光大,於是一個將DNA技術與傳統阿膠相結全的新品牌——國膠堂阿膠,也隨之誕生了。

蒸發散逸膠汁中的腥穢氣味,同時撇淨含有雜質的膠沫,以利於膠的提清。此外,對輔料豆油、冰糖、紹酒等也務求品質精良,決不允許以次充好。依此法制成的宏濟堂阿膠因質地純正、氣味甘香、療效顯著,一經銷用,聲譽鵲起。

再有,原來的阿膠內不加藥料,系純皮膠,但樂鏡宇加入當歸等滋補性藥料及陳皮、甘草等調味藥料,還加入貴重藥材,如參茸膠加入人參、鹿茸等名貴藥材,龜板膠用河龜板,鱉甲膠則用河鱉之甲等,使得阿膠療效大增。

宏濟堂的福字等牌阿膠、於一九一四年獲山東物品展覽會最優等褒獎金牌,並在一九一五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和一等銀牌獎,為中華醫藥文化贏得世界性聲譽,為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七七事變”前,宏濟堂阿膠已有福、祿、壽、財、禧五種整驢皮上清膠、精製驢皮上清膠、精研嘉禾上清膠和極品清膠等十六個品種,其產品北上京津、南下滬杭、湖廣、閩粵,外銷日本、東南亞,成為宏濟堂阿膠生產和經銷的鼎盛時期。當時宏濟堂與趙樹堂、同義堂、德成堂、延壽堂、九鶴堂等六家膠莊年產阿膠十萬斤,成為全國阿膠業中心。

國膠堂創始人司家勇家族因阿膠生意風生水起,至今在濟南大明湖還有司家碼頭遺址。

然而,隨著抗日戰爭的八年戰火連同其後的三年內戰,使民生困頓,百業凋零,東流水的阿膠業和東阿城的阿膠業均一蹶不振,漸至衰萎,阿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死抉擇。

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阿膠業絕處逢生,不少阿膠店廠得以重新開業並擴大生產。濟南東流水的阿膠業經三年恢復,即達到“七七事變”前的生產水準。

一九五二年,由國家投資、集東阿城醫藥名家及鄧氏樹德堂、塗氏懷德堂等阿膠世家之長,建成中國第一家國營阿膠廠——山東濟南平陰阿膠廠,廠址即設在古東阿城。

頗具戲劇性的是,由於黃河改道奪大清河人海,一九四八年山東解放區人民政府將平陰、東阿兩縣地域作了調整,將已處於黃河之南的明洪武八年所建古東阿縣城劃歸平陰縣,改為東阿鎮,東阿縣政府駐地則遷往黃河以北的銅城鎮。

一九五三年,亦由國家投資、組織老膠工成立了另一家國營阿膠廠——山東東阿阿膠廠,廠址設在銅城鎮。

一九五六年,濟南東流水的宏濟堂阿膠廠與天一堂阿膠廠等私營店廠經公私合營合併成山東濟南阿膠廠,成為五、六十年代全國產量最大、品質最優的阿膠生產廠家,年產量曾達三十萬斤以上,並研製出“海龍膠”等多種新產品,其福字阿膠飲譽海內外,成為阿膠業中的著名品牌。

一九六八年,山東省藥材公司基於生產佈局的考慮,將其阿膠生產設備、生產任務分別移交山東平陰阿膠廠和山東東阿阿膠廠,清朝以來百二十年的濟南東流水阿膠業隨之退出阿膠的歷史舞臺,成為真正的歷史。

進入二十一世紀,不僅宏濟堂阿膠在濟南複產,重出江湖。同時,始創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延年堂”創始司朝鳳的第五世孫司家勇也將想家族傳承發揚光大,於是一個將DNA技術與傳統阿膠相結全的新品牌——國膠堂阿膠,也隨之誕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