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米生態鏈:用軍事理論做商業

今天和你分享兩個商業上的洞見, 一是用軍事理論做商業, 二是關注效率, 而不是利潤。

前不久出版了一本新書, 叫做《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

裡面分享了一些小米做生態鏈時的商業思考, 下面挑出一些要點和你分享一下。

第一點, 用軍事理論做商業。 小米副總裁劉德認為, 一個時代, 最先鋒的理論一定是軍事理論, 而不是商業理論。 因為商業的輸贏要錢, 而軍事的輸贏則要命。 顯然, 軍事理論比商業理論更具有先鋒性。 書裡提到了三個軍事方法, 分別是小站練兵、特種部隊和蒙古軍團。

小站練兵說的是清朝末年的一種練兵方法, 這種做法不是把整個部隊一起進行升級, 而是在系統之外, 從零開始, 用新的制度、新的訓練方法, 去建設一支新的軍隊。 運用在商業上, 就是當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 與其改造原有的團隊, 不如在體系外組建一個全新的團隊,

從零開始, 讓新團隊承擔開創性的業務。 雷軍就是這麼做的, 在小米的外部構建了一條智慧硬體的生態鏈, 孵化出一批生猛的創業公司, 用小米的既有資源, 幫助它們在各自的領域獲得先發優勢, 同時又能在小米的平臺上發揮協同效應。

而特種部隊則是學習海灣戰爭中美軍的打法, 前方是經驗豐富的特種部隊, 後方是擁有龐大資源庫的指揮中心, 特種部隊按照後方的指令實行精准打擊。 小米生態鏈在選創業團隊時, 首先看人, 一般會選那些有創業經驗的人, 或者是有行業人脈、資源的人。 同時也會去挖各個領域的頂尖高手, 他們就像是特種兵, 有經驗, 單兵作戰效率很高。 他們組成前方的小分隊, 小米生態鏈作為後方的支撐平臺,

會告訴他們哪裡有“敵人”, 該打哪裡, 什麼時候打, 怎麼打。

此外, 小米還從蒙古軍隊的打法中學了兩招。 第一招叫做輕易不出戰, 一出戰就是決戰。 蒙古人打仗和狼群出擊很像, 他們非常有耐心, 一定要等到最佳時機出現的時候, 突然發動進攻。 這需要決策者有耐心, 找準時機, 並且行動要非常快。 還有一招叫無軍餉制度。 不發軍餉, 怎麼激勵隊伍英勇奮戰呢?蒙古軍隊的原則是, 仗打贏了, 搶來的東西都是你的。 小米會給創業企業進行投資, 而創業團隊採用“全民持股”的方式, 你把公司做大了之後, 你的股份也會變得更值錢。 所以小米投的生態鏈公司, 在上市之前不分紅, 現金全部留在生態鏈公司裡,

讓它們繼續快速發展壯大。

說完了軍事理論做商業這一點, 我們再說一點, 那就是你要更關注效率, 而不是利潤。 這是小米供應鏈副總裁張峰在書裡分享的心得。 張峰回憶自己最開始做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時候, 是在英華達南京工廠。 在1999年手機業務非常賺錢, 但2002年出現了另一種更賺錢的產品, 那就是小靈通, 也是一種行動電話。 於是張峰他們開始專門做小靈通, 2005年開始, 公司每年的淨利潤能達到四五億元。 但到了2007年的時候, 他們發現這個利潤沒辦法繼續提高了。 而當2009年小靈通這個市場突然消失的時候, 他們90%的利潤一下子都沒了。

張峰說, 利潤消失之後, 他發現團隊有1300名工程師, 這是一個特別龐大的隊伍。 因為賺錢的時候,

完全不顧及效率, 缺人就招。 等到沒有業務的時候, 一片狼藉, 非常可怕。 所以張峰認為, 對一家初創企業來說, 效率很重要。 因為利潤會讓你喪失理想, 而且你會被利潤綁架。 做高利潤的產品, 也會讓團隊喪失競爭力, 你的團隊有可能是不健康的。 相比于利潤, 其實更應該去追求效率。 張峰說, 他理解的效率, 一方面是市場本身比較大, 投入下去可能有比較大的產出;另一方面, 產品的更新換代不一定那麼快, 之前的投入, 做過的工作, 打下的底子, 能夠長時間有效, 而不是這個產品被淘汰之後, 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