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女德老師”的雷人演講瘋傳網路:有些女人不是壞,是惡毒!

今天某研究會會長2015年

在大學講“女德”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罵聲一片

令人既無語, 又令人害怕

先放上來給大家感受一下

視頻內容有些過長, 以下總結了一些她危言聳聽的結論:

忍不住反復確認了一下, 現在是21世紀了啊。 可視頻裡的這位元“女德”老師,

怎麼散發出了一種清朝裹腳老太太的感覺呢?

先澄清她說的兩個觀點:

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 醫學上的解釋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正常生理現象;

兩隻黑狗生出花狗不是什麼“殘留狗的記憶”, 生物學上叫做“性狀分離”。

有一種人, 思想永遠停留在古代, 認為女人就是生育工具, 最好拿個麻袋把自己包起來, 拿個頭巾把臉圍起來, 呆在家裡, 不用出門。

清朝都滅亡這麼多年了, 那些早就應該被拋棄的封建思想, 就像頑固的毒瘤, 仍然在我們身邊瘋長。

比這更可怕的是, 這個講座, 發生在某大學課堂上。

簡直不敢想像, 這樣一個活脫脫從舊時代穿越過來的“小腳老太太”, 竟然面對著一群又一群的女大學生、女人傳授這些“女人如何放低身段取悅男人”的道理。

這不是一般的low, 也不是一般的壞, 而是一種惡毒, 一種容不得女性自由進步的惡毒。

今天, 這個研究會還特地對這位老師引起的爭議進行了說明:

看了這個說明, 只想“呵呵”兩聲。

中國傳統文化被解讀成這樣, 經得大家同意了嗎?

這哪裡是在引導女大學生自尊自愛?這明明就是在引導女大學生如何自輕自賤!

01

當代社會, 對於女性這個群體, 仍然存在深深的惡意和歧視。

《歡樂頌2》裡, 五美之一的邱瑩瑩因為不是處女, 被有處女情結的男朋友拋棄。

直男癌男朋友是這樣說她的:

支持婚前性行為,與不支持婚前性行為,這只是個人選擇,與本人人格無關。

在一段感情中,只要認真投入去愛了,遵從自己的意願選擇了,那就是獨立且自愛的人。

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存在極強的男權思維模式,把女性的貞操與處女膜畫上等號。

套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話:

“女人的貞操,不在陰道裡,而在腦子裡”。

學者胡適曾發表過女子貞潔的看法:

“若有人敢打破這種‘處女迷信’,我們應該敬重他。”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仍然走在打破這種迷信的路上。

02

前兩年有個網路紅人,叫做ayawawa。

她提倡把女性提升自己的婚姻市場價值,降低個人不確定性。

比如這樣的觀點:

在一段感情中,女人懷孕了,男人不一定娶,但倘若符合了一定的條款,男人肯定會100%娶。那麼,具體的條款是什麼呢?

我列的條件如下:只要男方前女友大於1不超過5歲,無心理陰影,原生家庭和睦,有負擔家庭的能力,年齡超過28歲;

女方是處女,相貌6分以上,年齡在21—26歲,胸圍B罩杯以上,溫柔懂事、體貼聰明,不和其他男人曖昧,孝順父母,懷孕了男方一定會娶。

看著這些要求,是不是似曾相識?

像不像去市場買菜買肉,挑挑哪種蘿蔔比較新鮮,看看哪種豬肉比較便宜?

ayawawa眼中所謂的“女人婚姻市場價值”,就是把女人看成了一種商品,任君挑選,沒被挑中還要跟人家道歉:對不起,是我沒長好。

可是誰規定的,女人就是貨架上的商品、婚姻就是面對面談生意?

如果這個觀點,從直男癌嘴裡說出來,尚且認為他們愚蠢不懂事,可是從女人嘴裡說出來,就很恐怖了。

在宣導女性自由、男女平等的今天,仍然有一群女人,在堅定不移地阻礙著女性思想的進步,活在一種虛妄的愚昧中。

書讀得少,尚且能治。如果從根兒上就思想有問題,那八成就可以直接拉進黑名單了。

03

早在1949年,也就是距今68年之前,法國思想家波伏娃就提出了男女平等一說。

她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女權主義的標誌在於女性意識到自我不是作為客體而是主體存在。”

通俗來講,就是女性既不是老公的保姆,也不是孩子的奶媽,更不是婆婆的出氣筒,而是真真切切為自己而活的人。

所以,她眼中的愛情,是兩個人自由相愛,然後一起變好的過程:

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建立再兩個自由的人互相承認的基礎上;

一對情侶的每一方都會互相感受到即是自我,又是對方;

每一方都不會放棄超越性,也不會傷害自身;

兩者一起揭示世界的價值和目的。

那些依靠某個人,成為TA的附屬品,一味委屈自己取悅別人的愛情,根本不算做愛情。

因為愛情最基礎的,應該是兩個人的互相承認,和彼此尊重,是在雙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和被愛。

女性最好的感情需求,大概就是:

一個人時,安靜而從容;兩個人時,踏實而安穩。

05

說起男女平等,就想起一個人:艾瑪-沃特森。

這位少年成名的童星,在成為聯合國婦女大使之後,一直在為了女權主義奔走。

她強調的女權主義,並不是誇大女性的權利,貶低男性的權利,而是希望擁有一種動態的性別關係。

即:性別平等,對於男性來說也是一種尊重。

男性和女性不應該因為現實和性別感到局限,而是努力有所作為,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誰說男人一定要買房?女人有錢了,照樣可以買房。

誰說護士一定得是女人?男人若是喜歡,照樣可以選擇當護士。

而女性的自我需求,應該是尋找自我,並且堅持自我的過程。

想結婚,可以找個喜歡的人,恩恩愛愛地過日子;

不想結婚,那就一個人過,瀟灑快活。

想工作,那就放棄家務,好好賺錢;

想休假,那就說走就走,來場痛痛快快地旅行。

畢竟人生這麼短,如果老是囿於廚房和床,豈不是太可惜了。

06

熱播劇《歡樂頌2》裡,有兩個人特別讓人羡慕。

富二代曲筱綃,打小沒受過苦,活的肆意灑脫;

富一代安迪,孤兒出身,但是高工資,不差錢。

這兩個人,不會擔心被稱為剩女,不會害怕遇到直男癌,活得自信又快樂,充滿底氣。

底氣來自於哪兒?

手機有電,錢包有錢,又美又漂亮。

人的安全感,一定來源於自己。

當你變得又瘦又好看的時候,會發現手機裡發來的私信都會變多;當你錢包裡裝滿錢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笑起來都從容不迫。

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可是愛,絕不是像開頭幾位提到的那樣:

把老公當成天,委屈自己求來的;

被直男癌抨擊,默默隱忍忍來的;

把自己當成商品,貨比三家買來的。

真正的愛,是自己努力變更好的時候,得來的。

最後分享一句話:

“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裡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歎她不會飛翔。

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現在。”

支持婚前性行為,與不支持婚前性行為,這只是個人選擇,與本人人格無關。

在一段感情中,只要認真投入去愛了,遵從自己的意願選擇了,那就是獨立且自愛的人。

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存在極強的男權思維模式,把女性的貞操與處女膜畫上等號。

套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話:

“女人的貞操,不在陰道裡,而在腦子裡”。

學者胡適曾發表過女子貞潔的看法:

“若有人敢打破這種‘處女迷信’,我們應該敬重他。”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仍然走在打破這種迷信的路上。

02

前兩年有個網路紅人,叫做ayawawa。

她提倡把女性提升自己的婚姻市場價值,降低個人不確定性。

比如這樣的觀點:

在一段感情中,女人懷孕了,男人不一定娶,但倘若符合了一定的條款,男人肯定會100%娶。那麼,具體的條款是什麼呢?

我列的條件如下:只要男方前女友大於1不超過5歲,無心理陰影,原生家庭和睦,有負擔家庭的能力,年齡超過28歲;

女方是處女,相貌6分以上,年齡在21—26歲,胸圍B罩杯以上,溫柔懂事、體貼聰明,不和其他男人曖昧,孝順父母,懷孕了男方一定會娶。

看著這些要求,是不是似曾相識?

像不像去市場買菜買肉,挑挑哪種蘿蔔比較新鮮,看看哪種豬肉比較便宜?

ayawawa眼中所謂的“女人婚姻市場價值”,就是把女人看成了一種商品,任君挑選,沒被挑中還要跟人家道歉:對不起,是我沒長好。

可是誰規定的,女人就是貨架上的商品、婚姻就是面對面談生意?

如果這個觀點,從直男癌嘴裡說出來,尚且認為他們愚蠢不懂事,可是從女人嘴裡說出來,就很恐怖了。

在宣導女性自由、男女平等的今天,仍然有一群女人,在堅定不移地阻礙著女性思想的進步,活在一種虛妄的愚昧中。

書讀得少,尚且能治。如果從根兒上就思想有問題,那八成就可以直接拉進黑名單了。

03

早在1949年,也就是距今68年之前,法國思想家波伏娃就提出了男女平等一說。

她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女權主義的標誌在於女性意識到自我不是作為客體而是主體存在。”

通俗來講,就是女性既不是老公的保姆,也不是孩子的奶媽,更不是婆婆的出氣筒,而是真真切切為自己而活的人。

所以,她眼中的愛情,是兩個人自由相愛,然後一起變好的過程:

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建立再兩個自由的人互相承認的基礎上;

一對情侶的每一方都會互相感受到即是自我,又是對方;

每一方都不會放棄超越性,也不會傷害自身;

兩者一起揭示世界的價值和目的。

那些依靠某個人,成為TA的附屬品,一味委屈自己取悅別人的愛情,根本不算做愛情。

因為愛情最基礎的,應該是兩個人的互相承認,和彼此尊重,是在雙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和被愛。

女性最好的感情需求,大概就是:

一個人時,安靜而從容;兩個人時,踏實而安穩。

05

說起男女平等,就想起一個人:艾瑪-沃特森。

這位少年成名的童星,在成為聯合國婦女大使之後,一直在為了女權主義奔走。

她強調的女權主義,並不是誇大女性的權利,貶低男性的權利,而是希望擁有一種動態的性別關係。

即:性別平等,對於男性來說也是一種尊重。

男性和女性不應該因為現實和性別感到局限,而是努力有所作為,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誰說男人一定要買房?女人有錢了,照樣可以買房。

誰說護士一定得是女人?男人若是喜歡,照樣可以選擇當護士。

而女性的自我需求,應該是尋找自我,並且堅持自我的過程。

想結婚,可以找個喜歡的人,恩恩愛愛地過日子;

不想結婚,那就一個人過,瀟灑快活。

想工作,那就放棄家務,好好賺錢;

想休假,那就說走就走,來場痛痛快快地旅行。

畢竟人生這麼短,如果老是囿於廚房和床,豈不是太可惜了。

06

熱播劇《歡樂頌2》裡,有兩個人特別讓人羡慕。

富二代曲筱綃,打小沒受過苦,活的肆意灑脫;

富一代安迪,孤兒出身,但是高工資,不差錢。

這兩個人,不會擔心被稱為剩女,不會害怕遇到直男癌,活得自信又快樂,充滿底氣。

底氣來自於哪兒?

手機有電,錢包有錢,又美又漂亮。

人的安全感,一定來源於自己。

當你變得又瘦又好看的時候,會發現手機裡發來的私信都會變多;當你錢包裡裝滿錢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笑起來都從容不迫。

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可是愛,絕不是像開頭幾位提到的那樣:

把老公當成天,委屈自己求來的;

被直男癌抨擊,默默隱忍忍來的;

把自己當成商品,貨比三家買來的。

真正的愛,是自己努力變更好的時候,得來的。

最後分享一句話:

“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裡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歎她不會飛翔。

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現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