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堪比三國版曾國藩,為何卻鬥不過董卓,甚至混得不如呂布華雄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皇甫嵩, 雖被當世人稱為名將, 卻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 只配為東漢王朝的忠臣良將。 皇甫嵩早年事蹟未見史載, 因平黃巾亂而名聲大振, 成為漢末名將。 可是真正的亂世開啟後, 皇甫嵩反倒無所作為了, 這跟自己中規中矩的性格有莫大關係。

皇甫嵩雖手握強兵且與董卓有矛盾, 達到你死我活的不可調和的關係, 卻三番五次放過問罪董卓的機會, 這性格跟孫堅果敢, 敢作敢當的性格完全兩樣。 一接到董卓所把持的朝廷召喚後, 便不顧危險去就職。 可見皇甫嵩從未有爭天下之野心,

純粹是個職業軍人, 不懂政治, 更不懂得專權弄權。

縱觀皇甫嵩在漢末亂世博弈之中, 始終背負一個尷尬的角色:第二替補, 炮。 雖以戰功拜左車騎將軍, 卻成不了車, 最後以“炮”的身份孤伶伶地守在洛陽。 雖同為替補, 但董卓、呂布甚至董卓帳下都督華雄居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以“車”身份並駕齊驅, 威風凜凜。

眾所周知, 象棋中炮的地位遠遜于車。 對於這位後漢名將而言, 這大概也是無奈之舉。

皇甫嵩的人生經歷與1600多年後的清末曾國藩有些相似:皇甫嵩因平黃巾軍而威震天下, 曾國藩也是滅太平軍而威名四起。 可是曾國潘卻被看成中興之臣, 而皇甫嵩最終只能屈居董卓之一下, 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在184年, 漢陽人閻中勸皇甫嵩把握機會, 南面稱制, 皇甫嵩不聽其勸。 皇甫嵩這種機會與1700多年後的清末李鴻章又有些相像:閻忠勸皇甫嵩南面稱制, 而梁啟超也曾勸李鴻章推翻清延, 並表示願輔佐他。 李鴻章也不同意, 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要做, 推翻清廷自己不能做。

皇甫嵩堅持並始終如一要做完他的忠臣美夢。 然而, 同樣手握兵權的董卓, 從未想過要做什麼劉家忠臣, 而要做皇甫嵩不願意做的非常之舉。

皇甫嵩之所以尷尬, 是因為以下四點不如董卓:

第一, 董卓有狗屎運。

掌權前, 不管是軍階還是用兵能力都在皇甫嵩之下,

有時還動不動要被皇甫嵩節制。 只要兩人一起指揮作戰, 戰略和策略均顯示出皇甫嵩是正確而董卓卻是錯誤;

第二, 董卓會走關係。

進京前, 無論在隴西還是在涼州都懂得見風使舵, 八面玲瓏, 有時還善於使錢鋪路, 用錢結交朝延掌權者。 特別是破黃巾軍不利, 本應治罪, 削職為民, 卻因賄賂十常侍結托朝貴, 不降反升, 還擔任權勢顯赫的大官, 並手握二十萬精兵;

第三, 董卓懂捏分寸。

掌權前, 哪怕是在隴西還是在洛陽都懂得把握尺度, 恩威並濟, 有時還懂得小恩小惠, 收買人心。 特別掌權後, 先給皇甫嵩一個禦史中丞的官位, 又要禦史中丞以下的官員都要迎拜在車下, 想用此來屈降、羞辱皇甫嵩。

眼見皇甫嵩要下拜, 見皇甫嵩笑著道歉時, 董卓才釋懷;

第四, 皇甫嵩雖在民間、在軍中, 聲望極高, 但卻無專權弄權之心;而董卓恰恰相反。

為此, 兩人成為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皇甫嵩也就成為董卓的眼中釘、肉中刺, 欲除之而後快。 一旦見皇甫嵩服軟, 就不由流露出小人得志的嘴臉,還不自覺地引用了秦末陳勝的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然皇甫嵩只得說出自己違心的話:當初與明公您都是鴻鵠,沒想到明公您今天變成鳳凰啊!鴻鵠與鳳凰的分別,大概就是棋盤上的炮與車的不同。

在東漢末年這亂世紛雜的演弈棋盤上,皇甫嵩只能默默地守在漢帝旁邊,孤獨地延續他的忠臣夢;而曾經的部下董卓,卻帶著屬下李傕、郭汜兩個悍將,隨時準備趁火打劫,禍國殃民。

就不由流露出小人得志的嘴臉,還不自覺地引用了秦末陳勝的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然皇甫嵩只得說出自己違心的話:當初與明公您都是鴻鵠,沒想到明公您今天變成鳳凰啊!鴻鵠與鳳凰的分別,大概就是棋盤上的炮與車的不同。

在東漢末年這亂世紛雜的演弈棋盤上,皇甫嵩只能默默地守在漢帝旁邊,孤獨地延續他的忠臣夢;而曾經的部下董卓,卻帶著屬下李傕、郭汜兩個悍將,隨時準備趁火打劫,禍國殃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