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胡適認為屈原並不存在,課本上的是一個“假屈原”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節, 也到了紀念屈原的時候, 如今的屈原已經進入課本, 被全中國人民所熟知。 但是從清末開始, 在一幫子的樸學大家的考證下,

對屈原是否存在提出了疑問, 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胡適胡適之先生。

關於屈原是否存在, 這個問題從司馬遷寫成史記開始, 從沒有懷疑過。 一直到了清末, 有一位先生叫廖季乎的先生, 首次提出了疑問。 後來的胡適先生更是對屈原是否存在提出了全面的質疑。 五十年代, 有學者更是將《離騷》等名篇全部收錄在了淮南王劉安及其臣子的名下。 這位淮南王就是漢武帝的叔叔, 造反的那位。 編撰了《淮南子》。 據說還是豆腐的發明者。

這些學者提出質疑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1、史記之前的任何書籍都沒有留下屈原的記載(不要提戰國策, 戰國策的成書晚於史記)。 如果像司馬遷描述的屈原那麼牛逼,

不可能什麼都沒留下。

2、在史記中屈原的傳和賈誼在一起, 合傳為《屈原賈生列傳》, 而賈誼是漢文帝時期的人物, 這也是認定屈原不是戰國時期的基礎。 屈原是楚國人, 漢朝時期屬於淮南王的轄區。 這些學者們恐怕是根據賈誼的生卒年和淮南王的位置, 才將離騷歸給了淮南王

3、淮南王曾經造反, 一些事情不能直接提及, 所以, 將淮南王劉安的一些好事得化名說出。

4、司馬遷寫的屈原都是來自于對楚地的民間採訪。 並非官方正統檔。 這個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承認過。

以上就是屈原不存在的理論基礎。

關於以上說法, 我覺得單薄了些。

1、先秦文獻本來就少,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 對這個已經很苦惱了。 不能以史料沒有提及就否定屈原的存在。

2、再加上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對史料又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說不定秦始皇一把火就把屈原所有的記載都給燒了呢。

3、清朝的文人是抱著“莫談國事”的心態混跡於事的, 開始流行樸學, 也就是對各種文字, 典故, 出處窮根究底, 達到了瘋狂的地步。 恐怕那會的學者也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 對於他們的質疑, 不可太過相信。 這種態度一直影響了很久, 前幾年去世的周汝昌先生, 在治紅學, 考究西遊記的時候, 也是採用了這種態度。

關於以上說法, 我覺得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屈原的原型應該是有的。 漢朝那會應該沒有統一的普通話, 方言應該很濃重, 作為一個不是楚地的司馬遷來說, 有可能將某個人的讀音聽錯了, 才留下了一個貌似杜撰的人物。

作為一個後世的讀者, 而且不是一個學者的讀者。 所以, 這些事情還是留給專家給出統一的答案吧。 我們也只是一個旁觀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