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23期微課回顧|育兒江湖路,不可不練的玩霸神功!

3月16日, 親子教育專家

玩霸盟主安霓老師

針對父母《遊戲力》的育兒話題

為家長們獻上了又一場精彩的育兒微課

父母遊戲力這個“劫”該怎麼渡?

如何化身育兒界玩霸大神?

今天, 我們一起來回味本期微課的

——精彩內容回顧——

微課語音完整版

(掃碼或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進行收聽)

微課內容精選

勞倫斯.科恩(Lawrence J.Cohen, Ph.D.)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 專長為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在臨床工作中處理各種兒童、家庭、婚姻、受虐問題,

讓他深刻認識到人與人之間聯結的重要性, 也致力於將這些經驗加以領悟以推廣。 科恩博士定期為曾獲得美國教育出版學會金燈獎(Golden Lamp Award)的《小尼克家庭雜誌》(Nick Jr.Family Magazine)及《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撰寫專欄, 並為父母、老師及托育專業人員規劃遊戲式教養的相關研習活動。

遊戲力, 被很多人喻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 它是解決常見行為問題, 激發孩子內在的自信力, 並重建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溝通的橋樑。

在《遊戲力》這本書當中, 勞倫斯.科恩從兩個方面告訴我們, 提升父母遊戲力的必要性。

一方面, 作者通過幾十個案例告訴我們,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在表達著一份合理的內心需求, 只不過表達方式有時是無理取鬧。 例如:事事對抗, 每天在幼稚園門口粘著媽媽, 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鬧, 經常打人, 不好好寫作業, 總是欺負弟妹, 等等。 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就是及時而準確地“翻譯”出隱藏在這些表面行為背後的需求。

另一方面, 作者建議了大小幾百種處理問題的方法, 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們: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二步, 是將我們的關懷、愛心、讚賞、鼓勵、期望和界限等等, “翻譯”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

遊戲, 是孩子的第一語言。 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

而不是“說給他聽”。

1.加入孩子的世界

①重返童年

②向孩子伸出援手

③放下身段

④遊戲, 也是父親的責任

⑤調到孩子的頻道

2.迎接情緒的暴風雨

①情緒的壓抑與釋放

過度壓抑情緒會導致情緒再也無法忍受而激烈爆發, 或者由於情緒淤積而出現各種例如憂鬱, 焦慮,暴力傾向等嚴重問題。對於孩子來說,情緒一旦開始發洩便很難控制,所以有些孩子會拒絕安撫,這時因為他們以前累積的情緒也被引動。

因此,我們要學會接納情緒,讓它們自然表達,讓眼淚流完,讓每個人都好過一些。

②給情緒一些時間

療愈情緒的首要工作是釋放情緒,沒有釋放情緒的孩子,一旦回到遊戲中,可能還是會害怕、魯莽、覺得什麼都不對勁,或者很快又再受傷。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將過去積累的情緒儘量釋放掉,讓他哭出來;提醒孩子,哭沒關係,害怕或者生氣也沒關係。有了親密的聯結,才能有健康的情緒表達。

因此,不要讓孩子獨自哭到入睡,他們會因為恐懼、噩夢和焦慮產生長期睡眠障礙。

③成人的隱藏情緒

我們每個成年人自己都有一堆隱藏情緒,因此當孩子情緒強烈的時候,與他們呆在一起簡直是一種折磨,彼此互相折磨。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激烈的情緒釋放,觸發了成年人自己的隱藏情緒,於是心中爆發了“是釋放還是繼續隱藏”的戰爭。

④應對“發脾氣”、應對“憤怒”

發脾氣是幼兒最具有說服力的表達方式,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欣賞這種對內心感受的訴說。發脾氣是因為孩子別無選擇:語言能力不能明確表述自己或者說服對方,在家庭中所掌控的資源非常有限,無法以威脅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發脾氣的誘因是當孩子發現他的意願被更大力量阻礙而無法實現時,他別無選擇。

孩子經常發脾氣,或者發脾氣後反而情緒更糟而不是變好,是因為他們的挫折感並沒有消除,自己感受並沒有得到充分表達,或是根本沒有人聽了他們的表達,因而那些深層感受根本無人分擔也無人與他們重建聯結。很多時候我們只要讓孩子自然而然把脾氣發完,從頭到尾不打斷,就可以了。

孩子會自行停止,因為他覺得自己終於被認真傾聽了。當孩子自然地把脾氣發完,我們只需要留在孩子身邊認真傾聽,而不是轉身離去、命令他走開或者喋喋不休地嘮叨。孩子需要父母用理解的態度陪伴,為他提供情感的支持。只有這樣,在以後的日子裡,即使我們堅決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他也仍然會知道,自己在經歷心靈黑暗時刻時,是不會被拋棄的。

當憤怒將孩子們吞噬的時候,父母需要幫助他們保持與你的聯結,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安全感。

第一步:承認他的憤怒,說話時語調溫和,神情鎮定;堅持基本的安全規則,但是不要走開,也不要叫孩子離開,除非你自己需要休息一下從而保持冷靜。

第二步:不要強迫孩子振作精神,也不要命令他們回房間反省。孩子的情緒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其長度可能超過我們的忍受範圍。

第三步:當憤怒開始緩和時,可以用輕鬆、滑稽的方式慢慢幫他從生氣的情緒中走出來,但前提是不要讓孩子覺得是在嘲笑他。

憤怒的表像之下,掩藏著的是脆弱的感受,如恐懼、肉體傷痛和喪失親人等。為了避免這些脆弱感受暴露出來,孩子用詛咒的言語和暴力的行為搭建了一個防護雷區。“孩子在感覺到危險或無助時,就會把憤怒和不信任的反應投射到最近親的人身上”。記住,憤怒的外表下其實是孩子一顆受傷的心靈,我們便能冷靜而堅決地向他們伸出雙手,同時他們會更願意直接吐露心聲。

⑤應對“恐懼”和“焦慮”

我們不希望孩子害怕,所以會說“沒什麼好怕的,別那麼膽小”。其實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甚至是生存本能的需要。人必須首先感受到害怕,之後才會有勇氣,否則你就只是魯莽或是在尋求刺激而已。你也需要推動自己做一些從前害怕的事,否則你永遠都不能嘗試新事物。

很多孩子都帶著很多的恐懼,但沒有什麼機會來表達;恐懼來源於,父母的威脅,看到的恐怖電影鏡頭,家庭暴力,被其他孩子欺負,學校社交環境惡劣,或者孩子自己感覺很無能,從而導致魯莽、害羞、拘謹甚至焦慮。

我們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力量、自信、技巧以及與人聯結的能力。有了這些,孩子就能夠經得住傷害、甚至從傷害中成長。

同時,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原則,儘量避免重大的危險,但是諸如疾病或摔傷,都是不可控制的。當生命真實而殘酷的一面的主題,比如死亡、暴力、戰爭、貧窮、不公正等進入孩子的遊戲中,父母不需要大驚小怪,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這些問題。

⑥應對“哭泣”

眼淚是最好的朋友:用眼淚釋放難過、失落和悲傷,我們會感到舒服很多,能更理智地思考,最終復原。成年人需要恢復哭泣的能力,以便從創傷中有效復原。

很多父母想方設法讓孩子不哭,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哭是小孩子主動要求關注和主動表達情緒的唯一方式。我們總是認為,如果能讓孩子“不哭”,那麼你就消除了他們的痛苦。事實恰恰相反,你阻止了的是孩子天然療傷本能,而傷痛也正在他的內心逐漸積壓起來。

⑦其他情緒

⑧遊戲與情商

3.為我們自己充電

①輪到我們自己了

②蓄滿我們自己的杯子

③幫助其他的父母

④承認自己陷入孤寂與無力

⑤成為最佳遊戲夥伴

⑥互助的讀書會

總的來說,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唯有孩子自發的遊戲,才能充分表達這些情感。遊戲的過程為孩子治癒了傷痛、釋放了情緒、緩解了緊張,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安全地表達感受。我們希望孩子在表達自己的強烈情緒時,能夠有一定節制,安全而直接,不會傷害他人。

因此,我們可以直接而開放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孩子的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在幻想遊戲中引入富有情感的角色;我們可以教孩子不同情緒下不同的身體語言。避免孩子在沒有語言或者遊戲作為媒介時,就用衝動的行為來表達,例如摔門、尖叫或打人。

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快點成長起來,能用語言直接表達,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並且,孩子的情緒發展還未成熟,無法用恰當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有時需要哭泣或者發脾氣來表達。因此,也許孩子的“無理取鬧”只是他們所能掌握的表達情緒的最佳方式。我們不能只進行制止行為,而不為他們的情緒尋找更好的出口。

建議父母幫助孩子發展表達能力,詢問他們有什麼感受、他們覺得別人的感受如何,或者玩偶們有什麼感受。在孩子學會用語言談論情緒以前,我們先學習如何把情緒在遊戲中玩出來:可以請他把感受畫下來、編故事講出來或者跳舞跳出來。

孩子本能就會一種遊戲叫“情緒轉嫁”,即把不想要的情緒傳給別人。大人也常常這樣做,我們生氣時候就想找人吵架,結果是對方很生氣,自己感覺好多了。轉嫁不是好辦法,我們需要幫助孩子通過遊戲找到更好方式來面對自己的情緒。可以代替孩子表達:當某種情緒是孩子難以表達的,我們可以裝作自己也有這種情緒,幫助孩子表達出來,比如“氣死我了”“我要打枕頭”。

還可以用誇張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自己否認的情緒“天哪,我快嚇暈了”、“我要氣得吐出來了”。通過這些方法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

為了讓家長們在課後能更加深入領悟《遊戲力》書籍育兒精髓,安霓老師特別針對本期微課,首次面向家長們建立父母讀書會,為家長們提供一對一的《遊戲力》閱讀指導,與家長們分享閱讀心得,解答家長們的育兒疑難。

● 書會功能:《遊戲力》書友線上讀書交流與指導。

● 會員福利:安霓老師每月定期《遊戲力》閱讀分享,社群線上閱讀指導,解答您的育兒疑惑。

● 讀書時長:3個月。

● 報名方式:關注科學育兒創新社,回復“遊戲力讀書會”進行報名。

● 報名費用:150元/人,贈送《遊戲力1》書籍一本。

END

焦慮,暴力傾向等嚴重問題。對於孩子來說,情緒一旦開始發洩便很難控制,所以有些孩子會拒絕安撫,這時因為他們以前累積的情緒也被引動。

因此,我們要學會接納情緒,讓它們自然表達,讓眼淚流完,讓每個人都好過一些。

②給情緒一些時間

療愈情緒的首要工作是釋放情緒,沒有釋放情緒的孩子,一旦回到遊戲中,可能還是會害怕、魯莽、覺得什麼都不對勁,或者很快又再受傷。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將過去積累的情緒儘量釋放掉,讓他哭出來;提醒孩子,哭沒關係,害怕或者生氣也沒關係。有了親密的聯結,才能有健康的情緒表達。

因此,不要讓孩子獨自哭到入睡,他們會因為恐懼、噩夢和焦慮產生長期睡眠障礙。

③成人的隱藏情緒

我們每個成年人自己都有一堆隱藏情緒,因此當孩子情緒強烈的時候,與他們呆在一起簡直是一種折磨,彼此互相折磨。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激烈的情緒釋放,觸發了成年人自己的隱藏情緒,於是心中爆發了“是釋放還是繼續隱藏”的戰爭。

④應對“發脾氣”、應對“憤怒”

發脾氣是幼兒最具有說服力的表達方式,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欣賞這種對內心感受的訴說。發脾氣是因為孩子別無選擇:語言能力不能明確表述自己或者說服對方,在家庭中所掌控的資源非常有限,無法以威脅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發脾氣的誘因是當孩子發現他的意願被更大力量阻礙而無法實現時,他別無選擇。

孩子經常發脾氣,或者發脾氣後反而情緒更糟而不是變好,是因為他們的挫折感並沒有消除,自己感受並沒有得到充分表達,或是根本沒有人聽了他們的表達,因而那些深層感受根本無人分擔也無人與他們重建聯結。很多時候我們只要讓孩子自然而然把脾氣發完,從頭到尾不打斷,就可以了。

孩子會自行停止,因為他覺得自己終於被認真傾聽了。當孩子自然地把脾氣發完,我們只需要留在孩子身邊認真傾聽,而不是轉身離去、命令他走開或者喋喋不休地嘮叨。孩子需要父母用理解的態度陪伴,為他提供情感的支持。只有這樣,在以後的日子裡,即使我們堅決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他也仍然會知道,自己在經歷心靈黑暗時刻時,是不會被拋棄的。

當憤怒將孩子們吞噬的時候,父母需要幫助他們保持與你的聯結,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安全感。

第一步:承認他的憤怒,說話時語調溫和,神情鎮定;堅持基本的安全規則,但是不要走開,也不要叫孩子離開,除非你自己需要休息一下從而保持冷靜。

第二步:不要強迫孩子振作精神,也不要命令他們回房間反省。孩子的情緒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其長度可能超過我們的忍受範圍。

第三步:當憤怒開始緩和時,可以用輕鬆、滑稽的方式慢慢幫他從生氣的情緒中走出來,但前提是不要讓孩子覺得是在嘲笑他。

憤怒的表像之下,掩藏著的是脆弱的感受,如恐懼、肉體傷痛和喪失親人等。為了避免這些脆弱感受暴露出來,孩子用詛咒的言語和暴力的行為搭建了一個防護雷區。“孩子在感覺到危險或無助時,就會把憤怒和不信任的反應投射到最近親的人身上”。記住,憤怒的外表下其實是孩子一顆受傷的心靈,我們便能冷靜而堅決地向他們伸出雙手,同時他們會更願意直接吐露心聲。

⑤應對“恐懼”和“焦慮”

我們不希望孩子害怕,所以會說“沒什麼好怕的,別那麼膽小”。其實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甚至是生存本能的需要。人必須首先感受到害怕,之後才會有勇氣,否則你就只是魯莽或是在尋求刺激而已。你也需要推動自己做一些從前害怕的事,否則你永遠都不能嘗試新事物。

很多孩子都帶著很多的恐懼,但沒有什麼機會來表達;恐懼來源於,父母的威脅,看到的恐怖電影鏡頭,家庭暴力,被其他孩子欺負,學校社交環境惡劣,或者孩子自己感覺很無能,從而導致魯莽、害羞、拘謹甚至焦慮。

我們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力量、自信、技巧以及與人聯結的能力。有了這些,孩子就能夠經得住傷害、甚至從傷害中成長。

同時,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原則,儘量避免重大的危險,但是諸如疾病或摔傷,都是不可控制的。當生命真實而殘酷的一面的主題,比如死亡、暴力、戰爭、貧窮、不公正等進入孩子的遊戲中,父母不需要大驚小怪,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這些問題。

⑥應對“哭泣”

眼淚是最好的朋友:用眼淚釋放難過、失落和悲傷,我們會感到舒服很多,能更理智地思考,最終復原。成年人需要恢復哭泣的能力,以便從創傷中有效復原。

很多父母想方設法讓孩子不哭,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哭是小孩子主動要求關注和主動表達情緒的唯一方式。我們總是認為,如果能讓孩子“不哭”,那麼你就消除了他們的痛苦。事實恰恰相反,你阻止了的是孩子天然療傷本能,而傷痛也正在他的內心逐漸積壓起來。

⑦其他情緒

⑧遊戲與情商

3.為我們自己充電

①輪到我們自己了

②蓄滿我們自己的杯子

③幫助其他的父母

④承認自己陷入孤寂與無力

⑤成為最佳遊戲夥伴

⑥互助的讀書會

總的來說,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唯有孩子自發的遊戲,才能充分表達這些情感。遊戲的過程為孩子治癒了傷痛、釋放了情緒、緩解了緊張,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安全地表達感受。我們希望孩子在表達自己的強烈情緒時,能夠有一定節制,安全而直接,不會傷害他人。

因此,我們可以直接而開放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孩子的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在幻想遊戲中引入富有情感的角色;我們可以教孩子不同情緒下不同的身體語言。避免孩子在沒有語言或者遊戲作為媒介時,就用衝動的行為來表達,例如摔門、尖叫或打人。

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快點成長起來,能用語言直接表達,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並且,孩子的情緒發展還未成熟,無法用恰當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有時需要哭泣或者發脾氣來表達。因此,也許孩子的“無理取鬧”只是他們所能掌握的表達情緒的最佳方式。我們不能只進行制止行為,而不為他們的情緒尋找更好的出口。

建議父母幫助孩子發展表達能力,詢問他們有什麼感受、他們覺得別人的感受如何,或者玩偶們有什麼感受。在孩子學會用語言談論情緒以前,我們先學習如何把情緒在遊戲中玩出來:可以請他把感受畫下來、編故事講出來或者跳舞跳出來。

孩子本能就會一種遊戲叫“情緒轉嫁”,即把不想要的情緒傳給別人。大人也常常這樣做,我們生氣時候就想找人吵架,結果是對方很生氣,自己感覺好多了。轉嫁不是好辦法,我們需要幫助孩子通過遊戲找到更好方式來面對自己的情緒。可以代替孩子表達:當某種情緒是孩子難以表達的,我們可以裝作自己也有這種情緒,幫助孩子表達出來,比如“氣死我了”“我要打枕頭”。

還可以用誇張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自己否認的情緒“天哪,我快嚇暈了”、“我要氣得吐出來了”。通過這些方法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

為了讓家長們在課後能更加深入領悟《遊戲力》書籍育兒精髓,安霓老師特別針對本期微課,首次面向家長們建立父母讀書會,為家長們提供一對一的《遊戲力》閱讀指導,與家長們分享閱讀心得,解答家長們的育兒疑難。

● 書會功能:《遊戲力》書友線上讀書交流與指導。

● 會員福利:安霓老師每月定期《遊戲力》閱讀分享,社群線上閱讀指導,解答您的育兒疑惑。

● 讀書時長:3個月。

● 報名方式:關注科學育兒創新社,回復“遊戲力讀書會”進行報名。

● 報名費用:150元/人,贈送《遊戲力1》書籍一本。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