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放逐的流浪者:韃靼人

韃靼騎兵

韃靼人(Tartar), 幾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之一, 20世紀末人數約達600萬。 韃靼人主要居住在伏爾加河中游地區, 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韃靼自治共和國,

部分散居在克裡米亞、西伯利亞等地。 另有少數分佈在蒙古國、中亞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1944年被史達林從克裡米亞強行遷入)。 屬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

1938年, 辛菲羅波爾清真寺的韃靼人受難者。

1783年, 俄國合併克裡米亞汗國後,

一直在俄化克裡米亞並驅逐韃靼人。 蘇聯統治時期, 克裡米亞經歷了1921-1922年和1932-1933年兩次大饑荒。 1938年4月17日, 不少克裡米亞韃靼知識份子被蘇聯最高軍事法庭處死。 這一天被韃靼人成為“黑日”。

克裡米亞半島美女檢察長

在克裡米亞除了生活有大量的俄羅斯人,

還有許多韃靼人。 蒙古人西征建立的金帳汗國後來分裂為四個韃靼人汗國, 克裡米亞是其中之一。 由於托庇於奧斯曼土耳其, 這個蒙古-突厥混血民族曾經統治了克裡米亞半島約300年時間, 直到1783年沙俄才正式吞併了克裡米亞半島。

克裡米亞居民迎接德軍

不過韃靼人反抗俄羅斯統治的意識似乎很強烈, 二戰中, 當德國人入侵克裡米亞以後, 當地居民紛紛起來歡迎德軍。

二戰期間, 德國指揮官埃裡希·馮·曼施坦因視察韃靼合作者。

二戰期間, 克裡米亞成為德軍和蘇軍的戰爭要地。

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爾被德軍攻克, 納粹的嚴苛統治下, 克裡米亞誕生了後來被蘇聯稱之為“韃靼軍團”的組織。

德軍在入侵克裡米亞之後, 最初只是將願意為德軍服務的韃靼人組成治安警察營(考慮到哥薩克和韃靼人的世仇, 德國人很小心地把這些韃靼人單位和哥薩克單位分開)。

1942年,克裡米亞韃靼人的徵兵廣告。

1942年10月間德軍正式建立了第147-154治安警察營,這些營大約都有500人左右,做為後方守備、警戒等二線勤務。不久後武裝党衛軍接管了這些韃靼人單位,並把他們組合成了武裝党衛軍山地獵兵團(韃靼)。

武裝党衛軍

1944年2月又決定將這個單位升級為武裝党衛軍山地旅(韃靼人第一),在德軍從克裡米亞潰敗之後,各種還跟隨著德軍西撤的韃靼人都先後被輸入這個單位,1944年底,已經達到3500人左右的規模,但是武器非常短缺,而且合適的軍官也非常難以尋找,因為德國人大都不太願意指揮這支士氣日漸低落的單位。

一個納粹軍官帶領著韃靼人組成的軍團。

1944年12月韃靼人旅的計畫被取消了,所有在武裝党衛軍中服役的韃靼人都被轉入武裝党衛軍東方土耳其斯坦戰鬥部隊(1945年2月正式編入,使這個單位人數達到了8500人),並且後送到奧地利進行訓練,直到戰爭結束再未參加像樣的作戰行動。

第162步兵師

另外,德國人1942年利用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組建了伏爾加韃靼人軍團,除了韃靼人以外,還摻雜了其他一些民族,1943年這個單位和其他一些零散單位組成了第162(土耳其斯坦)步兵師(除了該部隊之外,這個師還吸收了亞美尼亞軍團、亞塞拜然軍團、格魯吉亞軍團、北高加索軍團和土耳其斯坦軍團——這個軍團包括了效力於德軍的蘇聯中亞各民族士兵和一些其他地區的穆斯林,包括車臣人)。

蘇軍空軍行動

1944年5月9日,蘇軍收復克裡米亞。在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之後,史達林以許多克裡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進行種族清洗,在當年5月18日開始,將近20萬韃靼人流放至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和西伯利亞等地,有說法稱大約46%的人死於饑餓和疾病。此舉徹底改變了克裡木半島的民族構成。

1990年,韃靼人自己建立的臨時居住地,

1945年2月19日,克裡米亞被劃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段時間前後,部分韃靼人開始陸續返回,但克裡米亞已經逐漸被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填滿。1967年,韃靼人被平反,但一直到蘇聯解體之前,在法律上他們都被禁止回到自己家鄉。

1994年5月18日,烏克蘭辛菲羅波爾,一群克裡米亞韃靼人做禮拜紀念50年前被史達林驅逐出克裡米亞的同胞們。

圖為2014年3月13日,辛菲羅波爾的列寧廣場,一些親俄羅斯的志願者組成人牆。近幾年的國際人權組織報告顯示,克裡米亞韃靼人仍受到語言、宗教和文化的歧視。

韃靼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衝突漸漸平息,但克裡米亞半島的主導者仍是俄羅斯族人,儘管韃靼人已經在1991年開始受到烏克蘭政府邀請回到克裡米亞,但10多年過去,韃靼人只占克裡米亞人口的12%。而俄羅斯人佔據了60%,韃靼人無法收回在被放逐之前擁有的土地。

如今局勢風雲變幻,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1942年,克裡米亞韃靼人的徵兵廣告。

1942年10月間德軍正式建立了第147-154治安警察營,這些營大約都有500人左右,做為後方守備、警戒等二線勤務。不久後武裝党衛軍接管了這些韃靼人單位,並把他們組合成了武裝党衛軍山地獵兵團(韃靼)。

武裝党衛軍

1944年2月又決定將這個單位升級為武裝党衛軍山地旅(韃靼人第一),在德軍從克裡米亞潰敗之後,各種還跟隨著德軍西撤的韃靼人都先後被輸入這個單位,1944年底,已經達到3500人左右的規模,但是武器非常短缺,而且合適的軍官也非常難以尋找,因為德國人大都不太願意指揮這支士氣日漸低落的單位。

一個納粹軍官帶領著韃靼人組成的軍團。

1944年12月韃靼人旅的計畫被取消了,所有在武裝党衛軍中服役的韃靼人都被轉入武裝党衛軍東方土耳其斯坦戰鬥部隊(1945年2月正式編入,使這個單位人數達到了8500人),並且後送到奧地利進行訓練,直到戰爭結束再未參加像樣的作戰行動。

第162步兵師

另外,德國人1942年利用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組建了伏爾加韃靼人軍團,除了韃靼人以外,還摻雜了其他一些民族,1943年這個單位和其他一些零散單位組成了第162(土耳其斯坦)步兵師(除了該部隊之外,這個師還吸收了亞美尼亞軍團、亞塞拜然軍團、格魯吉亞軍團、北高加索軍團和土耳其斯坦軍團——這個軍團包括了效力於德軍的蘇聯中亞各民族士兵和一些其他地區的穆斯林,包括車臣人)。

蘇軍空軍行動

1944年5月9日,蘇軍收復克裡米亞。在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之後,史達林以許多克裡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進行種族清洗,在當年5月18日開始,將近20萬韃靼人流放至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和西伯利亞等地,有說法稱大約46%的人死於饑餓和疾病。此舉徹底改變了克裡木半島的民族構成。

1990年,韃靼人自己建立的臨時居住地,

1945年2月19日,克裡米亞被劃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段時間前後,部分韃靼人開始陸續返回,但克裡米亞已經逐漸被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填滿。1967年,韃靼人被平反,但一直到蘇聯解體之前,在法律上他們都被禁止回到自己家鄉。

1994年5月18日,烏克蘭辛菲羅波爾,一群克裡米亞韃靼人做禮拜紀念50年前被史達林驅逐出克裡米亞的同胞們。

圖為2014年3月13日,辛菲羅波爾的列寧廣場,一些親俄羅斯的志願者組成人牆。近幾年的國際人權組織報告顯示,克裡米亞韃靼人仍受到語言、宗教和文化的歧視。

韃靼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衝突漸漸平息,但克裡米亞半島的主導者仍是俄羅斯族人,儘管韃靼人已經在1991年開始受到烏克蘭政府邀請回到克裡米亞,但10多年過去,韃靼人只占克裡米亞人口的12%。而俄羅斯人佔據了60%,韃靼人無法收回在被放逐之前擁有的土地。

如今局勢風雲變幻,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