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項工程耗時一年七個月,死傷30萬人,史書卻不提及!

自西元420年, 南北朝形成後, 北南雄踞, 兩虎相爭, 彼此均有吞併之心。 因此, 以鄰為壑, 乘虛而入的戰爭, 時有發生。

梁武帝蕭衍登基稱帝后,

打算收復被北魏霸佔十年之久的壽陽、恢復失地。 地處梁魏邊境的壽陽城, 是通往北方的門戶。 古往今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誰得壽陽, 方圓五十二城皆唾手可得。

天監十三年(西元514年), 梁武帝手下大將俘獲魏將王足, 王足向梁武帝獻策, 在壽陽西方四十裡處的浮山和石山之間, 築起長堰, 攔住淮水, 等到水位與浮山一樣高時, 水灌壽陽。

由於淮水兩岸無石可采需用土築堰, 工程浩繁, 勞民傷財, 如果遇到雨季漲水, 極容易坍塌, 當下便有大臣反對。 不過梁武帝渴望失地已久, 不顧反對, 命王足總督築堰, 並賜以尚方寶劍。 如有人不遵約束, 先斬後奏。 撥十萬大軍參加築堰, 同時又下詔, 命令徐揚淮漢沿江一帶百姓, 每二十戶出丁五人,

且自備工具, 自籌衣糧。 這樣二十萬人前去築堰。

一切安排停當, 王足下令民夫到沿河各地砍取楊柳枝條, 編成大筲(shāo梢, 網狀容具), 以便盛土。 凡有楊柳樹者, 不分青紅皂白, 見樹便砍。 一時間, 村村落落, 刀砍斧鋸聲, 哭喊嚷叫聲, 此起彼伏, 鬧得沿淮州、縣雞犬不寧, 怨聲載道。 道路上, 或數人, 或百人扛著一棵棵大樹, 川流不息, 絡繹不絕。 隨後將大筲推入河中。 工程夜以繼日, 一刻不敢中斷, 稍有怠慢者, 隊長督領們便拳腳相加, 棍棒齊下, 工地上, 餓死者、病死者、被打死累死者, 比比皆是。 王足只好命令在各地掘成土坑, 凡有死者均投入坑中, 滿後則以土覆蓋。

四月中旬的夜間, 忽然一陣狂風陡起, 驟然滴水成冰, 兵民衣衫襤褸, 難以禦寒。 一夜之間, 竟凍死五萬多人。 天亮時, 僵屍遍地, 狼藉不堪, 慘不忍睹。 王足只好一面命人收屍掩埋, 一面令隊長督領揮舞棍棒繼續催逼兵丁擔土運石。

半月之後, 堰將築成, 王足不勝歡喜, 便密傳軍令, 準備乘水勢攻取壽陽, 不料, 就在這天夜裡, 忽然一聲巨響,

猶如天塌地陷, 海嘯山崩, 民夫兵丁在睡夢中嚇得肝膽俱裂、不知所措。 直到天亮時, 趕到河邊, 只見白水茫茫一片, 築成的堰早已無影無蹤。

消息傳回京城, 梁武帝反而沒有怪罪王足, 反而又調集錢糧人馬築堰。 工程二次進行, 時值夏日, 瘟疫蔓延, 兵民死者無數, 可是為了加快工程進展, 王足大發淫威, 稍有怠慢者, 動輒殺戮, 以示懲戒。 經過四個月的日夜奮戰, 至九月金風送爽時, 浮山堰又橫亙在浮山與巉石山之間。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 在王足派往京城報捷時, 天降大雨, 浮山堰二次坍塌。

可梁武帝仍不死心, 決定三築浮山堰, 這次他親帥三十萬大軍前往, 此次收繳天下鐵器融化成鐵水注入竹中, 然後編織大筐盛土。 可憐老百姓自家的鐵鍋、犁鏵通通做了貢獻。 幾個月後, 終於浮山堰再次築好。 一日晚上, 梁武帝下令決堰, 滾滾洪水傾倒而下, 裹挾著建在大壩上的軍營裡的無數將士, 更卷走了淮河沿岸無數村落的平民百姓, 又是十余萬人命喪黃泉。

梁武帝為這次異想天開付出的代價是:前後動用50萬軍民, 耗時一年七個月,死了傷30萬平民士兵。

而對這一特大慘事,《南梁書》隻字未提。

耗時一年七個月,死了傷30萬平民士兵。

而對這一特大慘事,《南梁書》隻字未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