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被詛咒的世界寶石希望之鑽!名為“希望”卻給每一位主人帶來噩運

它是“壽命”過億年的稀世珍品, 歷經陰謀、革命、悲劇和苦難, 魅力有增無減;它的美貌與光彩令世人傾倒, 但同時又令每一位擁有它、甚至與它有過短暫接觸的人都遭遇噩運;它曾經令法國盧浮宮以《蒙娜麗莎》畫像為交換代價, 只為其能參加“法國珠寶十世紀”的展覽;它曾經是法國國王愛不釋手的“法國藍”, 也是英國銀行家眼中的希望之鑽;它名為“希望”, 卻給每一位主人帶來噩運。

如同法國盧浮宮每天接待大量《蒙娜麗莎》的朝聖者一樣, 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的珠寶大廳, 每年有600~700萬參觀者專門為希望之鑽而來, 這顆周圍環繞著16顆白色鑽石, 被懸掛在46顆小鑽石串成的鏈子上的巨型藍鑽, 成為史密森尼博物館中接待遊客最多的藏品。

傳說中, 瑰麗的珠寶似乎總是被一些邪惡的力量守護著, 這些被神秘力量緊緊籠罩的珍寶們, 散發出的奪目光輝並沒有給它的擁有者帶來平安和榮耀,

相反, 卻令他們遭遇無盡的災難與噩運。

詛咒, 從古印度開始

17世紀, 印度是世界上唯一出產鑽石的國家, 一顆重達112克拉的大鑽石的發現, 引起了當時著名的旅行家、法國珠寶商讓·塔沃尼爾的注意。 究竟塔沃尼爾花了多少錢將這顆珍貴的藍鑽石收入囊中我們不得而知。 但有人相信塔沃尼爾買到的這顆藍色鑽石是印度女神悉妲神像的一隻眼睛, 所以, 他將永遠被詛咒。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

1668年, 路易十四邀請塔沃尼爾到王宮覲見。 塔沃尼爾將自己的珠寶冊獻給了路易十四, 排在冊子首位的就是來自印度的112克拉的藍色鑽石。 路易十四用相當於今天幾十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藍鑽石和其他幾百顆小鑽石。 為了感謝這位“鑽石之父”, 路易十四給塔沃尼爾加封貴族頭銜。 塔沃尼爾在瑞士買了一大片土地, 一邊享受奢華的生活, 一邊寫回憶錄。 在很多人眼裡, 他的生活過得安逸又富足。 但是, 也有人認為, 他是鑽石詛咒的第一個受害者,

因為他曾被自己的侄子騙走了一部分財產。 甚至還有人說, 他在前往印度的路上被野狗咬死了。

從塔沃尼爾手中買下這顆112克拉的藍色鑽石之後, 為了讓它更加光彩奪目, 路易十四犧牲了鑽石的大小, 命人將鑽石切割到67克拉。 國王把它系在了一條項鍊上, 參加重大儀式時佩戴。 這顆鑽石當時並不叫希望之鑽, 而是被稱為“法國藍”。

“海洋之星”以“希望之鑽”為原型

之後國王路易十四生了壞疽, 死去的時候異常痛苦。 而且戴過這顆鑽石的路易十四的情婦被國王冷落, 並且最終被流放。 當“法國藍”被傳給國王路易十五時, 他把它鑲嵌在皇家裝飾勳章上, 也就是金羊毛勳章。 傳說中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里女爵曾經佩戴過“法國藍”。 而這個女爵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砍了頭。

1789年, 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妃瑪麗因為享受窮奢極欲的生活激怒了窮困的巴黎人民。 1789年7月14日, 人們圍住了城堡, 要求路易十六和瑪麗離開凡爾賽到巴黎監獄中去。 兩人帶著他們的珠寶落荒而逃, 當然也包括那顆著名的“法國藍”。不過自由是短暫的,他們很快被重新抓到,最終被押上了斷頭臺。

法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王冠上的珠寶包括“法國藍”被鎖在了一個博物館裡,公眾可以到這裡觀看這些殘忍君主制度的象徵。但是,一場難以置信的珠寶盜竊案發生了,1792年9月,50個盜賊將幾乎所有王冠上的珠寶被洗劫一空,據說“法國藍”被盜賊在塞納河岸出售了。

隨後長達20年的時間裡,“法國藍”無影無蹤。這樣價值連城的寶物銷聲匿跡,更是為它增添了傳奇的色彩。當“法國藍”在英國重新出現時,距離法國政府在戰爭期間規定的20年犯罪訴訟時效剛過兩天。這樣的時間差令那個可能是盜賊的傢伙成了“法國藍”名正言順的合法主人。但此前,“法國藍”又經歷過一次重新打磨,重量減為45.52克拉。

之後很多人相信“法國藍”落入了英國皇室,喜愛珠寶的喬治四世得到了它。但喬治四世與“法國藍”的緣分是短暫的,因為他幾年後就去世了。“法國藍”又消失了幾年。1830年,它出現在倫敦的珠寶市場上,出身銀行世家的亨利·菲力浦·霍普以180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它,並賜予它“Hope”之名,儘管這個名字現在看來有點諷刺,但這顆藍色鑽石終究成了著名的希望之鑽。霍普家族的第二代成員亨利·湯瑪斯在1851年倫敦水晶宮展覽會上展出了它,同期展出的還有維多利亞女王的珠寶。

倫敦水晶宮

1887年,第三代成員勞德·法蘭西斯·霍普繼承了它。七年之後,他娶了美國女演員梅·尤伊,為希望之鑽帶來了新的故事。梅佩戴希望之鑽的次數不超過兩次,她在舞臺表演時通常會戴複製品。梅利用這個複製品完成了不少表演,並將希望之鑽的詛咒故事加以潤色寫了一本書。然而,勞德·法蘭西斯·霍普和梅似乎確實遭到了詛咒的報復——梅離開了勞德·霍普,嫁給了另一個男人。她的心上人偷偷賣掉了她的珠寶。後來梅在新英格蘭翻新了一家旅店,起名“藍鑽石”,以求好運,不過開張不久就因大火毀於一旦,曾經富有的梅幾乎一貧如洗地度過了餘生。勞德·霍普欠下的高額賭債迫使他賣掉了鑽石,不久他又因意外受傷只好截肢。他再婚,結果妻子過早地死去。

1901年,希望之鑽找到了新主人——它被賣給了紐約的一家鑽石公司,隨後的幾年又相繼發生了一些怪誕且聳人聽聞的事件:一個法國珠寶經紀人買到希望之鑽後,莫名其妙發瘋然後自殺。一位俄國王子得到了這顆鑽石,並把它借給了自己的女友法國女演員勞倫斯·拉杜,第二天,戴著那顆鑽石的她在舞臺上被害。

希望之鑽非但沒有給它的主人帶來任何希望,相反,它的擁有者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有勇氣揭開希望之鑽秘密的人也慘遭死亡和災難的詛咒。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所知的神奇力量?而且,美國史密森學會,研究顯示希望之鑽在接受紫外線照射後會放出神秘紅光。

希望之鑽發出神秘紅光

20世紀早期,希望之鑽開始被人們稱為“災難之星”,儘管許多和詛咒有關的故事並不確鑿,還是有很多悲慘的事件相繼發生,讓想要擁有鑽石的人望而卻步。但有一個人是例外,她就是伊娃林·麥克林。

麥克林夫人是科羅拉多一個大富翁的女兒,被當做公主養大,1908年嫁給了《華盛頓郵報》總裁的公子愛德華·麥克林。麥克林夫人堅信能帶來噩運的東西都能給自己帶來好運。她第一次見到希望之鑽是1908年在土耳其,希望之鑽就戴在蘇丹阿卜杜勒的一個寵妾的脖子上。但是由於政府被推翻,蘇丹最後死於流放的途中。

在1910年的一份檔中,記錄了希望之鑽的擁有者是法國珠寶商皮埃爾·卡地亞。皮埃爾知道麥克林相信能帶來噩運的東西都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於是他充分發揮自己銷售者的口才,誇張地描述了關於詛咒的傳說。最終麥克林夫人花了18萬美元買下了希望之鑽,和銷售單一起還有一個特殊的附加條件:皮埃爾承諾如果麥克林夫人或者她的家人遭遇了任何不幸,他就會取回希望之鑽,用另一種珠寶補償。起初,麥克林夫人不讓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接觸希望之鑽,她帶希望之鑽到神父那裡,希望獲得保佑。後來她記錄到,就在她禱告的時候,沒有任何風雨,但街對面的樹被閃電擊中了,隨後她的女僕暈倒在地。從那天起,麥克林夫人把希望之鑽當成了自己的幸運物。有一段時間她的生活的確多姿多彩,但幾年後的經歷應當讓麥克林夫人認真思考關於希望之鑽詛咒的傳言了。

1919年,麥克林夫人9歲的兒子文森在大街上被一輛時速只有16公里的汽車撞倒,他看起來沒有受任何傷,只是頭部撞在了人行道上,之後他便失去了意識,在日落時離開了人間。麥克林夫人只能依靠酒精和嗎啡來緩解悲傷。1933年,她的丈夫讓《華盛頓郵報》破產了,同時他還喜歡酗酒和搞婚外情。到1936年,希望之鑽已經在麥克林夫人手中停留了25個春秋,在這期間,她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兒子,而女人和酒精奪走了她的丈夫,丈夫的產業被拍賣,不過她還保留著希望之鑽。1941年,麥克林夫人的丈夫因為大腦萎縮死在一家精神療養院。不過讓麥克林夫人更為心碎的是,數月之後,自己19歲的女兒竟然嫁給了一名57歲的議員,而這位議員是麥克林夫人當時正在約會的對象!五年之後,小麥克林因為服用過量的安眠藥死亡。無法走出喪女之痛的麥克林夫人在1947年死於肺炎。

1949年,紐約珠寶商哈利·溫斯頓花了100多萬美元從麥克林夫人的繼承人手中買下了她所有的收藏,包括希望之鑽。溫斯頓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他認為人的運氣好壞不會被一顆小小的鑽石所左右。隨後的時間裡,溫斯頓帶著希望之鑽到各地展出,籌集了數百萬的慈善基金,在他手中九年的時間裡,希望之鑽的詛咒似乎成為過去。

海瑞·溫斯頓

1958年,哈利·溫斯頓把希望之鑽捐贈給了史密森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令這個捐贈過程戲劇化的是,溫斯頓先生是用掛號信的方式郵遞這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同時還為希望之鑽買了100萬美元的運輸保險。溫斯頓的夫人參加了捐贈儀式,他本人的夢想是通過捐贈希望之鑽建立一個國家珠寶收藏館,有一天和倫敦塔相匹敵。

希望之鑽的到來使其成為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中心展品,登上了世界各地的報紙。關於希望之鑽詛咒的傳說給這件稀世珍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它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珠寶的焦點。

郵遞員詹姆斯·陶德在負責郵遞希望之鑽六個月後家中著火,妻子和狗都死了。後來,他在車禍中失去了雙腿。

1962年,賈桂琳·甘迺迪進入希望之鑽的歷史。那一年,盧浮宮向史密森尼博物館提出借用希望之鑽參加名為“法國珠寶十世紀”的展覽,並且盧浮宮將自己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畫像作為交換,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

1997年夏天,史密森尼博物館給希望之鑽換了一個新的展覽地點,它被轉移到一個高度安全的高科技玻璃櫃中,看上去像是一座聖殿,鑽石周圍有光纖照明,能夠令參觀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希望之鑽的瑰麗與奪目。

關於希望之鑽的詛咒,儘管有很多未經證實,但伴隨著希望之鑽確實有不幸的事情發生,是冥冥之中註定,還是希望之鑽三百年來只是無辜的歷史旁觀者?

當然也包括那顆著名的“法國藍”。不過自由是短暫的,他們很快被重新抓到,最終被押上了斷頭臺。

法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王冠上的珠寶包括“法國藍”被鎖在了一個博物館裡,公眾可以到這裡觀看這些殘忍君主制度的象徵。但是,一場難以置信的珠寶盜竊案發生了,1792年9月,50個盜賊將幾乎所有王冠上的珠寶被洗劫一空,據說“法國藍”被盜賊在塞納河岸出售了。

隨後長達20年的時間裡,“法國藍”無影無蹤。這樣價值連城的寶物銷聲匿跡,更是為它增添了傳奇的色彩。當“法國藍”在英國重新出現時,距離法國政府在戰爭期間規定的20年犯罪訴訟時效剛過兩天。這樣的時間差令那個可能是盜賊的傢伙成了“法國藍”名正言順的合法主人。但此前,“法國藍”又經歷過一次重新打磨,重量減為45.52克拉。

之後很多人相信“法國藍”落入了英國皇室,喜愛珠寶的喬治四世得到了它。但喬治四世與“法國藍”的緣分是短暫的,因為他幾年後就去世了。“法國藍”又消失了幾年。1830年,它出現在倫敦的珠寶市場上,出身銀行世家的亨利·菲力浦·霍普以180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它,並賜予它“Hope”之名,儘管這個名字現在看來有點諷刺,但這顆藍色鑽石終究成了著名的希望之鑽。霍普家族的第二代成員亨利·湯瑪斯在1851年倫敦水晶宮展覽會上展出了它,同期展出的還有維多利亞女王的珠寶。

倫敦水晶宮

1887年,第三代成員勞德·法蘭西斯·霍普繼承了它。七年之後,他娶了美國女演員梅·尤伊,為希望之鑽帶來了新的故事。梅佩戴希望之鑽的次數不超過兩次,她在舞臺表演時通常會戴複製品。梅利用這個複製品完成了不少表演,並將希望之鑽的詛咒故事加以潤色寫了一本書。然而,勞德·法蘭西斯·霍普和梅似乎確實遭到了詛咒的報復——梅離開了勞德·霍普,嫁給了另一個男人。她的心上人偷偷賣掉了她的珠寶。後來梅在新英格蘭翻新了一家旅店,起名“藍鑽石”,以求好運,不過開張不久就因大火毀於一旦,曾經富有的梅幾乎一貧如洗地度過了餘生。勞德·霍普欠下的高額賭債迫使他賣掉了鑽石,不久他又因意外受傷只好截肢。他再婚,結果妻子過早地死去。

1901年,希望之鑽找到了新主人——它被賣給了紐約的一家鑽石公司,隨後的幾年又相繼發生了一些怪誕且聳人聽聞的事件:一個法國珠寶經紀人買到希望之鑽後,莫名其妙發瘋然後自殺。一位俄國王子得到了這顆鑽石,並把它借給了自己的女友法國女演員勞倫斯·拉杜,第二天,戴著那顆鑽石的她在舞臺上被害。

希望之鑽非但沒有給它的主人帶來任何希望,相反,它的擁有者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有勇氣揭開希望之鑽秘密的人也慘遭死亡和災難的詛咒。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所知的神奇力量?而且,美國史密森學會,研究顯示希望之鑽在接受紫外線照射後會放出神秘紅光。

希望之鑽發出神秘紅光

20世紀早期,希望之鑽開始被人們稱為“災難之星”,儘管許多和詛咒有關的故事並不確鑿,還是有很多悲慘的事件相繼發生,讓想要擁有鑽石的人望而卻步。但有一個人是例外,她就是伊娃林·麥克林。

麥克林夫人是科羅拉多一個大富翁的女兒,被當做公主養大,1908年嫁給了《華盛頓郵報》總裁的公子愛德華·麥克林。麥克林夫人堅信能帶來噩運的東西都能給自己帶來好運。她第一次見到希望之鑽是1908年在土耳其,希望之鑽就戴在蘇丹阿卜杜勒的一個寵妾的脖子上。但是由於政府被推翻,蘇丹最後死於流放的途中。

在1910年的一份檔中,記錄了希望之鑽的擁有者是法國珠寶商皮埃爾·卡地亞。皮埃爾知道麥克林相信能帶來噩運的東西都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於是他充分發揮自己銷售者的口才,誇張地描述了關於詛咒的傳說。最終麥克林夫人花了18萬美元買下了希望之鑽,和銷售單一起還有一個特殊的附加條件:皮埃爾承諾如果麥克林夫人或者她的家人遭遇了任何不幸,他就會取回希望之鑽,用另一種珠寶補償。起初,麥克林夫人不讓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接觸希望之鑽,她帶希望之鑽到神父那裡,希望獲得保佑。後來她記錄到,就在她禱告的時候,沒有任何風雨,但街對面的樹被閃電擊中了,隨後她的女僕暈倒在地。從那天起,麥克林夫人把希望之鑽當成了自己的幸運物。有一段時間她的生活的確多姿多彩,但幾年後的經歷應當讓麥克林夫人認真思考關於希望之鑽詛咒的傳言了。

1919年,麥克林夫人9歲的兒子文森在大街上被一輛時速只有16公里的汽車撞倒,他看起來沒有受任何傷,只是頭部撞在了人行道上,之後他便失去了意識,在日落時離開了人間。麥克林夫人只能依靠酒精和嗎啡來緩解悲傷。1933年,她的丈夫讓《華盛頓郵報》破產了,同時他還喜歡酗酒和搞婚外情。到1936年,希望之鑽已經在麥克林夫人手中停留了25個春秋,在這期間,她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兒子,而女人和酒精奪走了她的丈夫,丈夫的產業被拍賣,不過她還保留著希望之鑽。1941年,麥克林夫人的丈夫因為大腦萎縮死在一家精神療養院。不過讓麥克林夫人更為心碎的是,數月之後,自己19歲的女兒竟然嫁給了一名57歲的議員,而這位議員是麥克林夫人當時正在約會的對象!五年之後,小麥克林因為服用過量的安眠藥死亡。無法走出喪女之痛的麥克林夫人在1947年死於肺炎。

1949年,紐約珠寶商哈利·溫斯頓花了100多萬美元從麥克林夫人的繼承人手中買下了她所有的收藏,包括希望之鑽。溫斯頓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他認為人的運氣好壞不會被一顆小小的鑽石所左右。隨後的時間裡,溫斯頓帶著希望之鑽到各地展出,籌集了數百萬的慈善基金,在他手中九年的時間裡,希望之鑽的詛咒似乎成為過去。

海瑞·溫斯頓

1958年,哈利·溫斯頓把希望之鑽捐贈給了史密森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令這個捐贈過程戲劇化的是,溫斯頓先生是用掛號信的方式郵遞這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同時還為希望之鑽買了100萬美元的運輸保險。溫斯頓的夫人參加了捐贈儀式,他本人的夢想是通過捐贈希望之鑽建立一個國家珠寶收藏館,有一天和倫敦塔相匹敵。

希望之鑽的到來使其成為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中心展品,登上了世界各地的報紙。關於希望之鑽詛咒的傳說給這件稀世珍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它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珠寶的焦點。

郵遞員詹姆斯·陶德在負責郵遞希望之鑽六個月後家中著火,妻子和狗都死了。後來,他在車禍中失去了雙腿。

1962年,賈桂琳·甘迺迪進入希望之鑽的歷史。那一年,盧浮宮向史密森尼博物館提出借用希望之鑽參加名為“法國珠寶十世紀”的展覽,並且盧浮宮將自己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畫像作為交換,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

1997年夏天,史密森尼博物館給希望之鑽換了一個新的展覽地點,它被轉移到一個高度安全的高科技玻璃櫃中,看上去像是一座聖殿,鑽石周圍有光纖照明,能夠令參觀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希望之鑽的瑰麗與奪目。

關於希望之鑽的詛咒,儘管有很多未經證實,但伴隨著希望之鑽確實有不幸的事情發生,是冥冥之中註定,還是希望之鑽三百年來只是無辜的歷史旁觀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