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洛陽董家大院

洛陽老城農校街32號院有一座有拱形木門, 木門上方有一塊青石雕刻的牌子嵌在牆裡, 上面用繁體字寫著“洛陽市衛生防疫站”。

守護該院的師傅講:那是我國一個大書法家的作品。 這位書法家已故去。 他說:這個大院曾是清初督察院左副督禦史董老官家的宅地, 清末成了洛陽富商張祥發的宅院。

據史料記載, 董老官原名董篤行, 清順治三年(西元1646年)進士, 官至都察院左副督禦史。

董家老宅實為一座五間四進大院, 占地2000平方米, 臨街5間, 過廳10間, 對廈36間, 上房5間, 大院大門在臨街房正中, 圍牆內兩側設便道, 大院有花園, 頗為壯觀。 師傅介紹說:大院正門在農校街, 東牆止仁義胡同, 西牆止仙果寺街。 北鄰西大街。 解放後, 洛陽市衛生防疫站僅占了三分之二。 上世紀七十年代, 一場大火, 燒了三進院的房子, 非常可惜。 院內有兩眼井, 起初, 我們以為就是生活所用, 師傅說:沒有那麼簡單, 是風水所用, 鎮宅之井也。

清朝末年, 董家後代因抽食大煙使家道中落, 先後將田地和房產賣給張家。 據瞭解, 張家是明洪武二十一年(西元1388年)從山西潞州到河南陝州定居, 後遷澠池, 清代, 又由澠池來洛經商, 靠經營洋布發家, 在南關、鼎新街、農校街等均有房產。

1948年, 洛陽解放後, 大院被洛陽市衛生防疫站徵用。

農校街中段向北, 是一條長不足200米的小巷子,

即為農校後街。 該街原為仁義胡同。 清朝以前並無此街, 而是董、李兩大戶人家的一道界牆。 後來, 兩家為一牆之地發生糾紛, 官司打到洛陽縣衙, 但縣令懼怕兩家勢力不敢過問。 董家便寫信給在朝做官的兒子董老官, 要他回來處理界牆糾紛。 董老官拆信一看, 哈哈大笑, 提筆在信後寫道:“千里捎書為一牆, 讓他一牆有何妨?區區小事不足提, 鄰里和睦理應當。 ”

董家接信後,按照兒子的意思在自家院裡又壘了一道界牆。李家見此,自覺慚愧,也將牆往自家院裡挪了兩磚之地。從此,兩牆之間成了一條胡同。這段趣事被傳開後,人們就將該胡同稱為仁義胡同。

故事乃傳說,無法考證,但也是勸人與人為善,我們也就沒必要辨證真偽啦。這座大院目前在洛陽也算規模較大、保護的還行,希望老城區改造能得到保護吧。

董家接信後,按照兒子的意思在自家院裡又壘了一道界牆。李家見此,自覺慚愧,也將牆往自家院裡挪了兩磚之地。從此,兩牆之間成了一條胡同。這段趣事被傳開後,人們就將該胡同稱為仁義胡同。

故事乃傳說,無法考證,但也是勸人與人為善,我們也就沒必要辨證真偽啦。這座大院目前在洛陽也算規模較大、保護的還行,希望老城區改造能得到保護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