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益思」大學該如何“花大錢”

近日, 一筆高達11億元的捐款讓浙江大學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這筆巨額捐款也一舉打破了去年電子科技大學校慶期間接受的10.3億元捐款, 成為了國內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

國內高校獲得校友捐款數額紀錄頻頻被打破, 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長期以來, 國內高校主要依靠政府撥款維持的“單條腿走路”狀況, 一直制約著高校發展。 近年來,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以及各校對校友工作的重視, 這種情況雖然還沒有根本性轉變, 但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然而, 以校友捐款為代表的社會資本大量進入校園後,

問題也就隨之而來——這筆錢該怎麼用呢?

幾乎就在這則新聞曝出的同時, 另一則與錢有關的高教新聞也見諸媒體。 據報導, 今年75所高校預算收支總數超過3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與去年相比, 今年近70所高校預算數都有所增加, 多的增幅達幾十億元,

漲幅超過20億的至少有8所。

今年大部分高校預算增加的原因並不複雜, 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 很多高校獲得的財政撥款有了很大的增長, 得到的錢多了, 能花的錢也就多了。

那麼, 這筆錢又該怎麼用呢?

一方面, 社會資本和財政資金大量進入學校;另一方面, “雙一流”建設又導致高校所要支出的專案較之以往有所增減。 這兩者共同作用, 所帶來的一個後果便是給高校經費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 目前很多高校在經費管理方面, 還有著很大的改進空間。

比如, 國內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空置率高已經是一個多年的老問題了。 該問題的背後, 其實便是高校在花鉅資購置設備時, 缺乏前期論證。 而如果高校可支配資金進一步增加,

這種盲目的“大手大腳”現象是不是會更加明顯呢?

再者, 在資金分配的問題上, 一些高校僅簡單地將所得資金平均分給不同院系和部門, 而不考慮各院系、部門的具體情況, 導致的結果便是資金利用率的低下, 這種現象也並不是個別現象。

總之, 從多年前教育支出占GDP總量3%目標的實現, 到如今大量資本湧入校園, 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有了“幸福的煩惱”。 但在“幸福”的同時, 我們還是需要先靜下心來, 補一補高校資金管理的“課程”, 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預算管理模式和資金分配方式, 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評價, 以及完善高校財務管理機制等。 如此, 我們才能真正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