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羽張飛都身首異處不得善終,難道是巧合?史學家爆出驚人內幕!

關羽張飛都身首異處不得善終, 難道是巧合?史學家爆出驚人內幕!


對於關羽和張飛之死, 估計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們, 沒有不為之感到歎息的。

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員虎將都是三國時期少見的萬人敵, 被時人評價為虎將, 可見其個人業務能力是非常強悍的。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如此虎將, 卻慘死小人之手, 不能不為之歎息。 但是大家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相似點, 這二人, 蜀國之肱骨, 劉備之臂膀, 他們的死均跟孫吳有關。

史載1《三國志關羽傳》:孫權在暗中派人誘降糜芳和士仁, 糜芳和士仁就派人去迎接孫權······關羽帶兵退回, 孫權已經佔據江陵, 並且俘獲了關羽及所有將士們的妻子、兒女, 關羽的軍隊便潰散了。 孫權派部將攔擊關羽, 關羽和兒子關平在臨沮被馬忠斬殺。

史載2《三國志張飛傳》:先主討伐東吳, 張飛遵令率兵萬人, 從閬中出發在江州與先主回合。

臨出發前, 張飛賬下的將領張達和范強刺殺了張飛, 拿著張飛的人頭, 順江而下, 投奔了孫權。

第一個結果是孫權明著為之, 但這兩個結果放在一起, 怎麼會是巧合呢?近年來諸多小夥伴都提出質疑, 有關史學家也對此進行了分析和解釋。

這得從另一個人說起, 此人雖然比曹操和劉備都小, 但是從小目睹了父兄被殺和創業的整個過程, 這個聰明絕頂的人從中不但學會了自保, 還學會了更可怕的手段。

孫權, 其長處乃善於用人和政治謀略。 此人聰慧過人, 其兄孫策遭人暗殺一事對孫權來說,

可謂終生難忘。 但是孫權此人的過人之處, 就在於此:他不僅銘記其兄孫策被暗殺的原因, 同時也掌握了一招殺手鐧, 那就是去暗殺自己的敵人。 但是暗殺畢竟是下三流的手段, 因在三國時期, 當時士人貴族風氣尚濃, 作為君主若用下三流手段對付敵人, 就會遭天下瞧不起, 甚至連自己的謀士和臣子也會背離。 所以孫權用計, 頗為用心, 不到關鍵時候, 絕不使用。 所以說, 張飛的部將張達和范強乃是隱藏久矣。 劉備暗示過張飛, 對身邊的部將要麼善待要麼提防, 但是張飛不聽, 終招致禍患。 但是很奇怪, 按說張飛的壞脾氣不是一天兩天了, 為什麼之前那麼久都沒人敢刺殺他, 為什麼偏偏在劉備準備停當準備大舉攻伐東吳的時候,
作為劉備的首席大將卻被暗殺了?這絕對不是巧合。 而張達和范強為何又偏偏提著張飛的人頭直奔東吳?此處有兩個原因:一是張達和范強的主要親屬子女都在東吳, 被作為人質;二是張達和范強殺了張飛之後十分驚慌, 憑著本能直奔東吳, 因為東吳是他們的家。 但是按照孫權的老謀深算, 他可能想讓張達和范強投奔曹魏, 因為之後孫權就是這樣幹的, 殺了關羽把關羽的頭顱寄給了曹操。 由此可知, 孫權這個幕後指使者非常善於幹嫁禍之事。 但是張達和范強畢竟不是搞政治的, 他們在關鍵時候犯了一個不易覺察的政治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們可以根據這個細微的行為表現, 足以看出, 張達和范強乃東吳之臥底刺客,根據孫權的授意,那就是在當蜀國與東吳發生戰爭時以才行動。這樣對於劉備的大軍攻伐,就是尚未出師,先死主將,這對蜀軍本身就是致命的士氣打擊,對蜀軍之後的敗亡已經埋下伏筆。

張達和范強乃東吳之臥底刺客,根據孫權的授意,那就是在當蜀國與東吳發生戰爭時以才行動。這樣對於劉備的大軍攻伐,就是尚未出師,先死主將,這對蜀軍本身就是致命的士氣打擊,對蜀軍之後的敗亡已經埋下伏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