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賈曉光:中藥民族藥產業發展的踐行者

【編者按】

2016年11月, 國務院批准將每年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是黨和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關懷, 是增強全社會科技意識, 重科技、重人才的新起點。 在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 人民網聯合新疆科協對新疆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進行系列報導。

賈曉光為患者診脈。 李龍 攝

“民族藥的研究與發展有助於推動民族藥材的規範化和人工種植的規模化, 增加新疆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和保護環境。 ”5月23日, 新疆中藥民族藥研究所原所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研究員賈曉光對記者講述他研究中藥民族藥的經歷。

貝母、肉蓯蓉、駱駝刺、甘草、枸杞、羅布麻、雪蓮、紫草等各色各樣的藥材資源, 是來自廣袤新疆大地上的“精靈”, 被賈曉光視若珍寶。

今年62歲的賈曉光從事中藥民族藥研究40餘年, 先後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技計畫數十項,

是新疆中藥民族藥資源保護利用領域及產業化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他帶領團隊將紅花黃素、麻黃草、肉蓯蓉等新疆優勢資源進行轉化和產業化, 研發出40多個產品, 其中保健品31個、仿製新藥11個, 研發治療白癜風新藥1個, 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7項。 治療白癜風新藥“複方卡力孜然酊”、帝辰牌康咖片、雪蓮潤通茶、蓯蓉提取物、養生酒等40多個產品, 通過與企業進行技術轉讓, 極大地推動了新疆藥材產業的發展。

對於他來說, 民族藥就像一塊璞玉, 能夠在研究的過程中, 不斷對它進行補充和完善。

“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要有鍥而不捨的攀登精神。 比如說, 維藥是我們民族藥的瑰寶之一, 在研究過程中, 會出現很多同名異物、來源不清等問題,

將這些藥用植物進行正本清源、提高品質標準、加強安全性評價和深入研究開發、實現產業化、合理利用, 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努力。 ”賈曉光說。

長期以來, 新疆維藥受觀念、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約始終難以做大做強, 但賈曉光對新疆民族藥的未來發展和現代化推廣頗為看好, 充滿信心。

他強調, 現在新疆具有醫藥資源優勢, 應加強貝母、一枝蒿、天山雪蓮、紫草、羅布麻等新疆特有優勢中藥材資源的保護, 建立規範化藥材種植基地, 提高民族藥材品質標準, 加快新藥的研發創新和市場開拓、加強醫藥專利保護和生態保護, 新疆民族藥必將有個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 國家相關部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對維藥產業發展的支持一直沒有停過。

國家啟動的援疆政策和項目, 將維藥和藏藥作為“十二五”時期重點扶持的民族醫藥產業。 新疆從2009年起每年財政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 用於支援中藥民族藥新藥的開發。

與此同時, 到2020年新疆將建成5~10個中藥民族藥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 努力實現中藥民族藥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 此外, 17種民族藥納入醫保目錄, 主要也是為了支援、鼓勵新疆中醫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推進, 中藥民族藥迎來了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戰略機遇期。

“獨有的民族藥資源、地緣優勢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都為新疆中醫民族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賈曉光看來, 新疆民族藥產業快速發展的未來可期。

新疆的中藥民族藥, 將借“一帶一路”的東風, 順勢而為, 打通中亞市場, 走向世界。 (李龍)

(責編:李龍(實習)、韓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