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苦路十四站,站站故事,你錯過了哪站?

耶路撒冷!“世上若有十分美, 九分都在耶路撒冷!世上若有十分哀愁, 九分都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一座神的殿堂城池、兩個國家與地區的爭議首都, 三大宗教教徒們的朝拜聖地, 它是全世界各國、各地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仰傳播之中心。

耶路撒冷!以其悠久的古老歷史、多元的宗教文化、耶和華的天國傳說、人世間的尋常故事, 似磁石, 似旋流, 每時每刻, 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各教派的眾多朝聖信徒, 還有我們這些沒有任何信仰所謂的“無神論者”。

耶路撒冷!有生之年,

你一定要去這個可以攜“懷舊之蓄念“, 發”思古之幽情“, 神秘與神聖的聖城!

耶路撒冷聖殿山攝影/非洲日落

喜歡遊走在耶路撒冷老城區內狹窄蜿蜒的古老巷道, 追尋當年基督耶穌曾經走過的聖跡殘骸和有關亞伯拉罕三大宗教發源地的歷史遺址。

尤其是這裡著名的基督耶穌曾背負沉重十字架, 受盡折磨、屈辱的赴死之路---“十字架苦路”。

相信, 如果你來過耶路撒冷, 一定也會和我一樣, 不會錯過這條“十字架苦路”十四站中的其中任何一站, 還有站站那些泣血的悲憫傳說與故事。

【橄欖山客西馬尼園】

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攝影/非洲日落

客西馬尼園內的萬國天主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客西馬尼園位於耶路撒冷古城外東部的橄欖山上, 這裡原本是大片的橄欖園, 一九二四年, 由多國捐助出錢在其舊園址, 已廢棄的十字軍教堂和被毀的拜占庭教堂的基礎上,

建造了這座金碧輝煌的萬國天主教堂。

“最後的晚餐”遺址-馬可樓如今已是空空如也攝影/非洲日落

聖經中講述:耶穌與十二門徒們在耶路撒冷古城錫安門外的這座“馬可樓”遺址中, 一起吃過了“最後的晚餐”, 這一天, 是猶太人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逾越節”。

這一故事情節, 以現收藏在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食堂牆壁上,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列奧納多·達·芬奇繪製的一幅大型壁畫《最後的晚餐》而廣為人知。 在這裡, 耶穌告知十二門徒, 有叛徒, 加略人猶大用30塊錢把自己出賣給了祭司長和文士。

客西馬尼園中的傷心石 攝影/非洲日落

耶穌與十二門徒們一起吃過晚餐後,唱著讚美詩,來到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

在被抓走之前,他心裡甚是憂傷,難過得幾乎暈倒,曾俯伏在這塊大石頭上做過三次禱告,按照上帝的意旨,做好了以犧牲自己生命,拯救生活在悲慘世界中芸芸眾生的赴死準備。

已生存了幾千年的橄欖樹 攝影/非洲日落

在橄欖山,客西馬尼花園裡,有些橄欖樹的樹齡都在兩千年以上,這些橄欖樹的“神跡”,傳說是耶穌在花園中培訓門徒們遮陽用的,其中有3棵橄欖樹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了。

耶穌就是在這裡,被叛徒猶大親吻出賣,被祭司長和文士的士兵抓走。這些主幹糾纏,粗壯偉岸的千年橄欖樹,雖大多似成朽空的老樹,卻依然枝葉繁茂,親歷、見證了《聖經》中所講述,那幾千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悲慘故事。

【耶路撒冷古城獅子門】

耶路撒冷古城獅子門 攝影/非洲日落

耶路撒冷古城的東北城門,是奧斯曼帝國第10位蘇旦,蘇萊曼一世(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建造的獅子門。城門上方,左右兩邊各有一對相向的豹浮雕,只是人們一直誤認為那是獅子,所以稱之為“獅子門”。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以色列古爾傘兵旅攻入這座城門,殺向聖殿山,在耶路撒冷城內升起了第一面以色列國旗,從此,從約旦人手中奪取了耶路撒冷古城,並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城門上有四座豹浮雕 攝影/非洲日落

當年,抓捕耶穌的一行人,從橄欖山下來,穿過這座古城獅門,進入城區不遠處的方濟會譴責教堂處,判處耶穌死罪,鞭笞、侮辱,強迫耶穌背負沉重的十字架,走向位於耶路撒冷西北郊的刑場各各他山(又稱骷髏山),最後到達聖墓教堂處,被羅馬士兵釘上十字架後處死。

【“十字架苦路”(Via Dolorosa)】

“十字架苦路”攝影/非洲日落

耶路撒冷古城分為四個宗教區域,一是猶太教區,二是基督教區,三是伊斯蘭教區,四是亞美尼亞教區,耶穌赴死的“苦路”位於穆斯林聚集區。

兩千年前,這條路是耶路撒冷城區的中心線,那時的死囚們背著十字架,會沿著這條路走向刑場。

圓形金屬板做的“苦路”標識攝影/非洲日落

這一段幾百米的艱難行程,是耶穌生命中走過的最後一段路,是耶穌赴死之前受盡折磨與羞辱的“苦路”。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拜占庭朝聖者,那時的這段路上還沒有這些可供參拜的標誌性景點,直到8世紀,被天主教徒朝聖者稱之為血跡斑斑的“苦路”上,開始舉行儀式性參拜,從此標記為“苦路十四站”。

現在,為供遊客方便辨認這些網站,都已有圓形金屬板做標識。

“苦路”攝影/非洲日落

耶穌在這條路上,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共停留十四次,稱為“苦路十四站”(“站”在這裡應該理解為動詞,即耶穌站住喘息之處)。 “苦路十四站”,站站有傳說,處處有故事,它們一一紀錄了耶穌在赴死途中所發生的那些重要事件。

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遊客攝影/非洲日落

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朝聖者和遊客們,都會擬走耶穌死亡之前走過的這條“苦路”十四站,體味當年耶穌曾對那個邪惡世界隱忍的拳拳救贖之心和悲壯赴死之舉。

【耶路撒冷苦路第一站】

右側是“苦路第一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當年羅馬總督本丟· 波拉多審判耶穌並給耶穌定罪宣判的地方,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一站。

耶穌被捕後由祭司長移交給了駐耶路撒冷古城羅馬總督本丟· 波拉多,由本丟· 波拉多在此審判,羅馬總督覺得,耶穌沒有反叛意圖,只是妖言惑眾,便把他和一名死囚犯並列,說只能處死其中一人,讓猶太人做主。祭司和長老挑唆民眾,猶太人要求處死耶穌,釋放另一囚犯。 這樣,耶穌被判處了死刑。

緊閉的大門現在是一座學校 攝影/非洲日落

現在,在這處斜坡頂端,緊閉著的棕色大門裡,是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Islamic Al-Omariyeh學校。

【耶路撒冷苦路第二站】

方濟會譴責教堂--“苦路第二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座方濟會譴責教堂坐落在苦路第一站的街對面,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二站。 耶穌被判處死刑後,被士兵押解到了這裡,受盡了折磨和屈辱。

院中有二座小教堂“鞭撻小教堂”和“十字架小教堂”。

“鞭撻小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鞭撻小教堂”的荊棘冠冕穹頂與玻璃窗 攝影/非洲日落

在這座小教堂的原址上,耶穌受到羅馬士兵殘酷鞭笞,士兵們用荊棘編成一頂王冠戴在他頭上,並用藤條狠狠抽打他的頭和身體。又給他穿上帝王的紫色袍子,羞辱和戲弄這個“猶太人的王”。

“鞭撻小教堂”祭壇上方穹頂設計的就是荊棘王冠,周圍玻璃窗上的眾多人物是目睹此事件的暴徒形象,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當年耶穌受到迫害的情景,這座苦路第二站石板路上的小教堂,建於1929年。

“十字架小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耶穌在受盡了折磨和屈侮後,從這座“十字架小教堂”處,被迫背起沉重的十字架,開始向骷髏山艱難行進。

“苦路”第二站博物館攝影/非洲日落

這是“苦路”第二站中的博物館,館中每塊石塊是聖經中記述和展現耶穌一千多年前,曾走過這段苦路中的聖跡殘骸。

【耶路撒冷苦路第三站】

“苦路”第三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三站。

在這座小小教堂的位置,耶穌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在市民的譏笑謾駡中,慢慢地走向刑場,十字架太重,耶穌在這裡第一次跌倒。

小教堂門楣上的雕塑,展示了耶穌跌倒的情景。 苦路中的第三站和第四站離得很近,街拐角是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士兵。

【耶路撒冷苦路第四站】

“苦路”第四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亞美尼亞天主教老生救濟院,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四站。

在這裡,耶穌背著十字架走向刑場,在圍觀的人群中看到了萬分悲傷的母親,與母親做了最後的訣別。

【耶路撒冷苦路第五站】

“苦路”第五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Al-Woad St大街向西的街角,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五站。

羅馬士兵押著耶穌走到這裡,在人群中遇到從古利奈來的平民西蒙,便強迫他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跟隨耶穌前往骷髏山。後來,西蒙也被處死了。

耶穌“手跡石” 攝影/非洲日落

在第五站處,牆上的這塊石頭,據說是耶穌扶牆時留下的手印,經過幾千年人們的朝拜,不斷地撫摸,已深深凹陷了下去。

【耶路撒冷苦路第六站】

“苦路”第六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六站。

耶穌扛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到這裡,荊棘冠裡滴下的血和汗,與圍觀者吐在他臉上的唾沫混合在一起。人群中,有一個憐憫他的猶太婦女維羅尼亞走上前,用自己的面紗把他臉上的汗、唾沫和血一同擦去,而布上留下了耶穌的面容。石牆上的一段文字描述了當年的故事情景。

【耶路撒冷苦路第七站】

“苦路”第七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七站。

在羅馬士兵的押解下,耶穌走到此處,因為十字架太重,他再次跌倒,劃破了膝蓋,臉紮在了泥土裡。

【耶路撒冷苦路第八站】

“苦路”第八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八站。

耶穌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到這裡,聽到跟隨其後的一些女人痛苦哭泣,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人們,不要為我哭泣,應該為你們自己和你們的兒女悲傷”。

【耶路撒冷苦路第九站】

"苦路"第九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九站。

在骷髏山下,背著沉重十字架的耶穌在這裡第三次跌倒,羅馬士兵知道他自己再也爬不起來了,便粗暴地抓起他,半拉半推地往骷髏山上拽。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站】

“苦路”第十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站。

耶穌與士兵們一路穿過衣索比亞修道院,由這座小門的路徑,來到“聖墓教堂”的小廣場上,四名羅馬士兵把耶穌拖拽到此,搶走他的外衣,分成四份,每兵一份,又抓鬮瓜分了他的內衣,將耶穌一絲不掛地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繼續戲弄和侮辱他。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一站】

“苦路”第十一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一站。羅馬士兵將耶穌拖拽於這裡,殘忍地將耶穌釘在了十字架上。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二站】

骷髏山立十字架處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二站。

這裡,就是骷髏山(各各他)立十字架的地方,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後,被移立此處,然後將耶穌處死。在這小小的希臘正教禮拜堂的中心,是這座祭壇下方的一塊耶穌受難石,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耶穌的鮮血曾滴在上面。

現在,世界各地朝聖的教徒們排隊跪拜,人可鑽進去,跪拜這塊石頭。

著名的“聖墓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聖墓教堂”建於耶穌受難的300年之後,以釘死耶穌的骷髏山為核心,又以骷髏山放置十字架的地點為核心的核心,把整座骷髏山包了起來,建起的聖墓教堂。以進門處為一層,地上兩層,地下三層,七個十分不和睦的教派分區把持和管理著它的上上下下。

這座“聖墓教堂”裡,容納著耶穌的無屍棺神龕、釘死耶穌的十字架所在的骷髏山,一個大大的教堂內,裝納著不同教派的一個個小教堂,庇護著這座耶穌的墓地。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三站】

塗膏禮之石 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三站。

一進“聖墓教堂”大廳,有一塊矩形橙色石板。當年是把耶穌的遺體從十字架上卸下來,在下葬之前,先放在這塊橙色的石板上,由神父為他的身體塗香料和香膏。

虔誠的人們在此朝拜時,會將隨身的用品及用物放在石板上,伸出手掌撫摸著石板上,跪拜或小聲哭泣。

【耶路撒冷苦路的終點】

耶穌石棺神龕 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四站。

傳統觀點認為,耶穌下葬、升天的地點就在這裡,這是“聖墓”神龕所在地,狹窄的石窟中放著耶穌的石棺,但是,石棺裡是空的,因為耶穌死亡三天后,又復活重生,從石棺中出來,最後升入天堂。

在這裡,各國朝聖者們排隊進入狹小的石窟空間,跪拜石棺,石窟之狹小,只能進入三人。

世界三大宗教發源聖地、金頂清真寺、神秘哭牆、十字架苦路、各種宗教教派的信仰者相依而居,這裡是凝合著全世界的信仰之地,耶路撒冷古城的獨有魅力始終讓無數人渴望去探究它的奧秘所在。

相信,每一位走進這裡的人們,都會有自己心中的那座神聖之都----“耶路撒冷”。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耶路撒冷區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非洲日落 更新:2017.05.25

客西馬尼園中的傷心石 攝影/非洲日落

耶穌與十二門徒們一起吃過晚餐後,唱著讚美詩,來到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

在被抓走之前,他心裡甚是憂傷,難過得幾乎暈倒,曾俯伏在這塊大石頭上做過三次禱告,按照上帝的意旨,做好了以犧牲自己生命,拯救生活在悲慘世界中芸芸眾生的赴死準備。

已生存了幾千年的橄欖樹 攝影/非洲日落

在橄欖山,客西馬尼花園裡,有些橄欖樹的樹齡都在兩千年以上,這些橄欖樹的“神跡”,傳說是耶穌在花園中培訓門徒們遮陽用的,其中有3棵橄欖樹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了。

耶穌就是在這裡,被叛徒猶大親吻出賣,被祭司長和文士的士兵抓走。這些主幹糾纏,粗壯偉岸的千年橄欖樹,雖大多似成朽空的老樹,卻依然枝葉繁茂,親歷、見證了《聖經》中所講述,那幾千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悲慘故事。

【耶路撒冷古城獅子門】

耶路撒冷古城獅子門 攝影/非洲日落

耶路撒冷古城的東北城門,是奧斯曼帝國第10位蘇旦,蘇萊曼一世(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建造的獅子門。城門上方,左右兩邊各有一對相向的豹浮雕,只是人們一直誤認為那是獅子,所以稱之為“獅子門”。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以色列古爾傘兵旅攻入這座城門,殺向聖殿山,在耶路撒冷城內升起了第一面以色列國旗,從此,從約旦人手中奪取了耶路撒冷古城,並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城門上有四座豹浮雕 攝影/非洲日落

當年,抓捕耶穌的一行人,從橄欖山下來,穿過這座古城獅門,進入城區不遠處的方濟會譴責教堂處,判處耶穌死罪,鞭笞、侮辱,強迫耶穌背負沉重的十字架,走向位於耶路撒冷西北郊的刑場各各他山(又稱骷髏山),最後到達聖墓教堂處,被羅馬士兵釘上十字架後處死。

【“十字架苦路”(Via Dolorosa)】

“十字架苦路”攝影/非洲日落

耶路撒冷古城分為四個宗教區域,一是猶太教區,二是基督教區,三是伊斯蘭教區,四是亞美尼亞教區,耶穌赴死的“苦路”位於穆斯林聚集區。

兩千年前,這條路是耶路撒冷城區的中心線,那時的死囚們背著十字架,會沿著這條路走向刑場。

圓形金屬板做的“苦路”標識攝影/非洲日落

這一段幾百米的艱難行程,是耶穌生命中走過的最後一段路,是耶穌赴死之前受盡折磨與羞辱的“苦路”。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拜占庭朝聖者,那時的這段路上還沒有這些可供參拜的標誌性景點,直到8世紀,被天主教徒朝聖者稱之為血跡斑斑的“苦路”上,開始舉行儀式性參拜,從此標記為“苦路十四站”。

現在,為供遊客方便辨認這些網站,都已有圓形金屬板做標識。

“苦路”攝影/非洲日落

耶穌在這條路上,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共停留十四次,稱為“苦路十四站”(“站”在這裡應該理解為動詞,即耶穌站住喘息之處)。 “苦路十四站”,站站有傳說,處處有故事,它們一一紀錄了耶穌在赴死途中所發生的那些重要事件。

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遊客攝影/非洲日落

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朝聖者和遊客們,都會擬走耶穌死亡之前走過的這條“苦路”十四站,體味當年耶穌曾對那個邪惡世界隱忍的拳拳救贖之心和悲壯赴死之舉。

【耶路撒冷苦路第一站】

右側是“苦路第一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當年羅馬總督本丟· 波拉多審判耶穌並給耶穌定罪宣判的地方,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一站。

耶穌被捕後由祭司長移交給了駐耶路撒冷古城羅馬總督本丟· 波拉多,由本丟· 波拉多在此審判,羅馬總督覺得,耶穌沒有反叛意圖,只是妖言惑眾,便把他和一名死囚犯並列,說只能處死其中一人,讓猶太人做主。祭司和長老挑唆民眾,猶太人要求處死耶穌,釋放另一囚犯。 這樣,耶穌被判處了死刑。

緊閉的大門現在是一座學校 攝影/非洲日落

現在,在這處斜坡頂端,緊閉著的棕色大門裡,是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Islamic Al-Omariyeh學校。

【耶路撒冷苦路第二站】

方濟會譴責教堂--“苦路第二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座方濟會譴責教堂坐落在苦路第一站的街對面,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二站。 耶穌被判處死刑後,被士兵押解到了這裡,受盡了折磨和屈辱。

院中有二座小教堂“鞭撻小教堂”和“十字架小教堂”。

“鞭撻小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鞭撻小教堂”的荊棘冠冕穹頂與玻璃窗 攝影/非洲日落

在這座小教堂的原址上,耶穌受到羅馬士兵殘酷鞭笞,士兵們用荊棘編成一頂王冠戴在他頭上,並用藤條狠狠抽打他的頭和身體。又給他穿上帝王的紫色袍子,羞辱和戲弄這個“猶太人的王”。

“鞭撻小教堂”祭壇上方穹頂設計的就是荊棘王冠,周圍玻璃窗上的眾多人物是目睹此事件的暴徒形象,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當年耶穌受到迫害的情景,這座苦路第二站石板路上的小教堂,建於1929年。

“十字架小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耶穌在受盡了折磨和屈侮後,從這座“十字架小教堂”處,被迫背起沉重的十字架,開始向骷髏山艱難行進。

“苦路”第二站博物館攝影/非洲日落

這是“苦路”第二站中的博物館,館中每塊石塊是聖經中記述和展現耶穌一千多年前,曾走過這段苦路中的聖跡殘骸。

【耶路撒冷苦路第三站】

“苦路”第三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三站。

在這座小小教堂的位置,耶穌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在市民的譏笑謾駡中,慢慢地走向刑場,十字架太重,耶穌在這裡第一次跌倒。

小教堂門楣上的雕塑,展示了耶穌跌倒的情景。 苦路中的第三站和第四站離得很近,街拐角是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士兵。

【耶路撒冷苦路第四站】

“苦路”第四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亞美尼亞天主教老生救濟院,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四站。

在這裡,耶穌背著十字架走向刑場,在圍觀的人群中看到了萬分悲傷的母親,與母親做了最後的訣別。

【耶路撒冷苦路第五站】

“苦路”第五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Al-Woad St大街向西的街角,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五站。

羅馬士兵押著耶穌走到這裡,在人群中遇到從古利奈來的平民西蒙,便強迫他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跟隨耶穌前往骷髏山。後來,西蒙也被處死了。

耶穌“手跡石” 攝影/非洲日落

在第五站處,牆上的這塊石頭,據說是耶穌扶牆時留下的手印,經過幾千年人們的朝拜,不斷地撫摸,已深深凹陷了下去。

【耶路撒冷苦路第六站】

“苦路”第六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六站。

耶穌扛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到這裡,荊棘冠裡滴下的血和汗,與圍觀者吐在他臉上的唾沫混合在一起。人群中,有一個憐憫他的猶太婦女維羅尼亞走上前,用自己的面紗把他臉上的汗、唾沫和血一同擦去,而布上留下了耶穌的面容。石牆上的一段文字描述了當年的故事情景。

【耶路撒冷苦路第七站】

“苦路”第七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七站。

在羅馬士兵的押解下,耶穌走到此處,因為十字架太重,他再次跌倒,劃破了膝蓋,臉紮在了泥土裡。

【耶路撒冷苦路第八站】

“苦路”第八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八站。

耶穌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到這裡,聽到跟隨其後的一些女人痛苦哭泣,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人們,不要為我哭泣,應該為你們自己和你們的兒女悲傷”。

【耶路撒冷苦路第九站】

"苦路"第九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九站。

在骷髏山下,背著沉重十字架的耶穌在這裡第三次跌倒,羅馬士兵知道他自己再也爬不起來了,便粗暴地抓起他,半拉半推地往骷髏山上拽。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站】

“苦路”第十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站。

耶穌與士兵們一路穿過衣索比亞修道院,由這座小門的路徑,來到“聖墓教堂”的小廣場上,四名羅馬士兵把耶穌拖拽到此,搶走他的外衣,分成四份,每兵一份,又抓鬮瓜分了他的內衣,將耶穌一絲不掛地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繼續戲弄和侮辱他。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一站】

“苦路”第十一站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一站。羅馬士兵將耶穌拖拽於這裡,殘忍地將耶穌釘在了十字架上。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二站】

骷髏山立十字架處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二站。

這裡,就是骷髏山(各各他)立十字架的地方,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後,被移立此處,然後將耶穌處死。在這小小的希臘正教禮拜堂的中心,是這座祭壇下方的一塊耶穌受難石,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耶穌的鮮血曾滴在上面。

現在,世界各地朝聖的教徒們排隊跪拜,人可鑽進去,跪拜這塊石頭。

著名的“聖墓教堂” 攝影/非洲日落

“聖墓教堂”建於耶穌受難的300年之後,以釘死耶穌的骷髏山為核心,又以骷髏山放置十字架的地點為核心的核心,把整座骷髏山包了起來,建起的聖墓教堂。以進門處為一層,地上兩層,地下三層,七個十分不和睦的教派分區把持和管理著它的上上下下。

這座“聖墓教堂”裡,容納著耶穌的無屍棺神龕、釘死耶穌的十字架所在的骷髏山,一個大大的教堂內,裝納著不同教派的一個個小教堂,庇護著這座耶穌的墓地。

【耶路撒冷苦路第十三站】

塗膏禮之石 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三站。

一進“聖墓教堂”大廳,有一塊矩形橙色石板。當年是把耶穌的遺體從十字架上卸下來,在下葬之前,先放在這塊橙色的石板上,由神父為他的身體塗香料和香膏。

虔誠的人們在此朝拜時,會將隨身的用品及用物放在石板上,伸出手掌撫摸著石板上,跪拜或小聲哭泣。

【耶路撒冷苦路的終點】

耶穌石棺神龕 攝影/非洲日落

這裡是耶穌受難“十字架苦路”的第十四站。

傳統觀點認為,耶穌下葬、升天的地點就在這裡,這是“聖墓”神龕所在地,狹窄的石窟中放著耶穌的石棺,但是,石棺裡是空的,因為耶穌死亡三天后,又復活重生,從石棺中出來,最後升入天堂。

在這裡,各國朝聖者們排隊進入狹小的石窟空間,跪拜石棺,石窟之狹小,只能進入三人。

世界三大宗教發源聖地、金頂清真寺、神秘哭牆、十字架苦路、各種宗教教派的信仰者相依而居,這裡是凝合著全世界的信仰之地,耶路撒冷古城的獨有魅力始終讓無數人渴望去探究它的奧秘所在。

相信,每一位走進這裡的人們,都會有自己心中的那座神聖之都----“耶路撒冷”。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耶路撒冷區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非洲日落 更新:2017.05.2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