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中日合併理論,他還是戊戌變法參與者

如果現在有人提出中日合併的觀點, 恐怕會被人噴。 沒錯, 抗日戰爭是一條艱苦的路, 我們的同胞,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 才將這些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國家。 現在中日兩國雖然不再開戰, 但有句話說得好, 歷史是不能被遺忘的, 遺忘等於背叛。 如果在這個時候, 提出什麼中日合併的觀點, 那至我們曾經千千萬萬浴血奮戰的戰士們, 又於何地?

而這個觀點, 卻原來是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提出了, 提出它的還是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者, 康有為。

在戊戌變法中, 康有為曾經提出過一條重要的救亡之策, 那就是中日合邦。

據康氏《自編年譜》記載:“時與日本使失也文雄約兩國合邦大會議, 定稿極祥, 請矢野君行知總署答允, 然後可以大會與各省。 而俄人知之, 矢野君未敢。 ”

這是1898年4月間發生的, 那時, 康有為還沒有得到光緒的召見;1898年7月, 刑部主事汝洪沖上書光緒皇帝, 提出了遷都, 借才, 聯邦三條建議, 他的建議中, 除了遷都荊襄之外, 他的借才/聯邦二策, 都和康有為的中日合邦友異曲同工之處, 據史學家孔祥吉先生考證, 這份奏摺應該是康有為代擬的。

當然, 康有為沒有讓這個中日合邦的理念, 僅僅停留在口號上,

他和光緒碰上面後, 也極力促進光緒見日本前首相伊藤。 然而, 引入外國人進入中國官員系統執政, 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引起了很多官員的恐慌。 他們認為, 這是一種在無形中吞併國家的行為。

不過後來的結局, 大家也都知道了, 戊戌變法失敗中日合邦自然也成了泡影,

但中日合邦的流毒, 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到後來, 日本入侵中國, 建立的大東亞東榮圈, 乃至汪精衛政權的建立, 都是中日合邦的變種。

想像, 如果當時這個中日合邦的提議被付諸實踐,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恐怕更是愈加囂張, 無異於賣國。 就像是抗日時的一句口號:談中日合邦者, 均按漢奸罪處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