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莊子和老子對“道”的認識,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呢?

老子和莊子都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那麼兩人的對道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呢?

下面, 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兩位大能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吧。

莊子的精神境界高, 乘物以遊心, 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同時莊子並不是隱士, 而是混俗人間, 藏身于人群中。

莊子釣魚, 看魚兒游來游去, 能感受到魚的快樂。 一段時間以編草鞋為生, 有時窮得去借糧食, 卻不妨礙他的快樂和自足。

後世能得莊子神韻的, 蘇東坡算一個, 蘇東坡可以說是莊子的精神後裔。

蘇東坡有一句詩, “人間有味是清歡”, 最能體現莊子精神在俗世生活中的歷練。

清歡是一種心境, “把酒祝東風, 且共從容”, 不過分嚴苛, 也不過分放縱, 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便是清歡。

清歡是一種姿態, 是一些人行走於紛繁世間的姿態。

老子的思想

在修身方面, 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在政治上,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 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莊子齊一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 ”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生命與天地萬物的存在, 本質上是一致的。 白居易評論莊子說, “莊子齊物同歸一”。

“天地與我並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 就是要順應自然, 消除物我之別, 與天地萬物“齊一”。

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運作息息相關, 萬物的變化, 只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而已。 所以, 人應該由自然來觀察一切, 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去體驗, 唯有體認自然的常道, 超越一切束縛, 才能獲得真正的逍遙。

莊子認為, 不是外在的客觀條件或必然性束縛了人的自由, 而是人們自己的主觀認識、自己的思想束縛了自己, 如果明白“以道觀物”“道通為一”的道理, 從主觀上齊同萬物, 忘卻外在的一切差別, 也就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懂得“天地與我並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的道理, 對於提升我們的心靈境界大有幫助:

順應天命, 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心, 不必過於在意得失,

不要在對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 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態對待他人與自然萬物, 認識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 消除物我之別, 以淡定的情懷去處身于人世之間, 嘗試著做到“風過無聲, 影不留潭”。

人生即使做再大的事業, 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也是不過海中的一滴水, 對整個宇宙來說更無所謂了, 所以不必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 而破壞自然之道;個人是如此渺小, 幸與不幸就如命運之神手中的色子一般反復無常, 而太陽照常升起, 實在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時間始終在流逝, 人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當下。

《莊子•知北遊》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向東郭子的人向莊子請教說:“你經常所說的‘道’, 究竟在哪裡呢?”

莊子回答說:“無所不在。 ”

東郭子說:“要明白地說出來才行。 ”

莊子說:“在螻蟻身上。 ”

東郭子不解地問:“怎麼如此卑下?”

莊子答:“在稗草裡面。 ”

東郭子問:“怎麼更加卑下?”

莊子回答說:“在瓦壁裡面。 ”

東郭子問:“怎麼越發卑下?”

莊子回答說:“在屎溺之中。 ”

東郭子不再說話了。

於是莊子解釋說:“先生的問題本來就沒有觸及到要害, 你大可不必這樣提問,因為道是不會離開一切事物的。”

老子“歸零”

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道的追求,依靠的是減損,減損內心的欲望、妄求、偏執、驕傲等等障礙,最終減損到無欲無求的自然狀態,也就慢慢接近道了。

用簡單的話來說,老子就是教導我們:人生要經常“歸零”。

面對紛繁雜亂的世事,常懷“歸零”的心,不被外部世界所擾,才能堅守心中的那份寧靜,才能更好地包容萬物,接納新的挑戰。

蛇類每年都要蛻皮才能成長,蟹只有脫去原有的外殼,才能換來更堅固的保障。舊的思想如果不捨棄,新的思想就不會誕生。

杯子倒空了,才能再裝水。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

“歸零”是學會放棄

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捨得得舍,不妨不捨不得。也許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放棄,又不斷得到的過程。

“歸零”是懂得放下

理解你所不能理解的是學習,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是成長,承認你所不能承認的是接納,忘記你所不能忘記的是放下。人生就是不斷去學習,有成長,懂接納,會放下。

“歸零”是變得簡單

嘗盡人間百味,還是清淡最美;看過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簡單,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結晶。

“歸零”,人生之樹才會常綠:“零點”就是起點,不斷“歸零”,不斷開始;不斷“歸零”,不斷出發。不行,不行就“歸零”;不行,不行就復位;不行,不行就從頭再來!

莊子說:“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莊子是人生大夢中的先覺者,所以他把心靈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更重要。

楚威王聽說莊子精通治國之道,欲請莊子出山為楚國做事。

莊子問使者,楚國宗廟裡供奉一頭神龜是真是假,使者回答說,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被錦緞包著尊貴的供奉在宗廟裡。

莊子又問,一動不動地被供奉著和待在低賤的污泥中,神龜更願意選擇哪種?使者答道,肯定更願意待在污泥中游來遊去。

於是,莊子一揮手,說:“既然如此,你走吧,告訴楚王,我就好比那只願意在低賤的污泥中游來遊去的烏龜。”

李白在春夜飲宴的歡樂場景中,也不免發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感慨;蘇東坡泛舟赤壁,懷古傷今,油然而生一些感歎,“人生如夢,早生華髮”,“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人在最為清醒的時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麼都知曉,什麼都明瞭。莊子把人生看作一場大夢,這深深獲得了後世的認同。

你大可不必這樣提問,因為道是不會離開一切事物的。”

老子“歸零”

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道的追求,依靠的是減損,減損內心的欲望、妄求、偏執、驕傲等等障礙,最終減損到無欲無求的自然狀態,也就慢慢接近道了。

用簡單的話來說,老子就是教導我們:人生要經常“歸零”。

面對紛繁雜亂的世事,常懷“歸零”的心,不被外部世界所擾,才能堅守心中的那份寧靜,才能更好地包容萬物,接納新的挑戰。

蛇類每年都要蛻皮才能成長,蟹只有脫去原有的外殼,才能換來更堅固的保障。舊的思想如果不捨棄,新的思想就不會誕生。

杯子倒空了,才能再裝水。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

“歸零”是學會放棄

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捨得得舍,不妨不捨不得。也許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放棄,又不斷得到的過程。

“歸零”是懂得放下

理解你所不能理解的是學習,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是成長,承認你所不能承認的是接納,忘記你所不能忘記的是放下。人生就是不斷去學習,有成長,懂接納,會放下。

“歸零”是變得簡單

嘗盡人間百味,還是清淡最美;看過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簡單,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結晶。

“歸零”,人生之樹才會常綠:“零點”就是起點,不斷“歸零”,不斷開始;不斷“歸零”,不斷出發。不行,不行就“歸零”;不行,不行就復位;不行,不行就從頭再來!

莊子說:“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莊子是人生大夢中的先覺者,所以他把心靈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更重要。

楚威王聽說莊子精通治國之道,欲請莊子出山為楚國做事。

莊子問使者,楚國宗廟裡供奉一頭神龜是真是假,使者回答說,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被錦緞包著尊貴的供奉在宗廟裡。

莊子又問,一動不動地被供奉著和待在低賤的污泥中,神龜更願意選擇哪種?使者答道,肯定更願意待在污泥中游來遊去。

於是,莊子一揮手,說:“既然如此,你走吧,告訴楚王,我就好比那只願意在低賤的污泥中游來遊去的烏龜。”

李白在春夜飲宴的歡樂場景中,也不免發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感慨;蘇東坡泛舟赤壁,懷古傷今,油然而生一些感歎,“人生如夢,早生華髮”,“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人在最為清醒的時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麼都知曉,什麼都明瞭。莊子把人生看作一場大夢,這深深獲得了後世的認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