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航海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比明鄭和下西洋整整早六百年

楊良瑤

楊良瑤, 唐代宦官, 大航海家。 中國古代航海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 比明代的鄭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 少時以節義為志行,

長大後以忠勇為己任。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 這是個有抱負有作為, 從小就立下了偉大志向的青年。 楊提督在唐肅宗至德年中, 也就是西元756~758的時候進入了皇帝的宮廷, 以一名宦官的身份開始了其充滿傳奇性的一生奮鬥。

楊良瑤碑文

傳統認為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因而鄭和被認為是我國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 但是, 根據最新披露的考古發現, 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當是唐代中葉的楊良瑤。 歴事唐肅宗、代宗、德宗、順宗四朝皇帝, 剔歴中外50餘年, 特別是奉命出使黑衣大食, 在唐王朝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方面, 做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 根據當時國際、國內政治局勢來判斷, 楊良瑤出使的政治目的可能是與起源於小亞細亞兩河流域的黑衣大食帝國一道, 共同遏制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權, 試圖徹底擺脫其對唐王朝西域的軍事威脅。

《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無疑是唐代後期的典型製作之一, 足以反映所曆王朝的興衰脈絡,

尤其是在"借兵回紇"、"出使嶺南"、"出使大食"、"平叛淮西"等重大歷史事件中, 皆能看出楊良瑤不遑甯居的奔走身影, 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歷史細節之一。

楊良瑤回國後, 因功勳卓著, 恩寵更渥, 頗受德宗皇帝的青睞。 貞元十二年(796年), 加太中大夫, 余如故。 十四年(798年)春, 特受命主持修葺先帝陵寢。 楊良瑤"夙夜在公, 日月匪懈。 不改經制, 惜費省勞。 "受賜紫金魚袋、判、傔等, 並加綠綬。 "非例也, 特恩及之。 "嗣後, 舉凡唐德宗聖情眷顧的貴主親王, 其喪葬事宜一律交委他籌畫辦理, 因其功勞巨大, 受賜"金帛紛綸, 不可備紀矣。 "

鄭和

歲月滄桑, 但歷史不容忘卻。 楊良瑤身為唐朝宦官, 率領使團航海出使黑衣大食, 對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其時距今已有1220多年了。 這一時間, 較之永樂四年(1405年)明成祖派遣太監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印度洋西岸, 整整早了620年。 現在, 我們既要為鄭和下西洋給予世界航海事業的偉大貢獻而驕傲, 更要為楊良瑤早在西元8世紀後期就遠航中東的歷史壯舉而自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