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突襲美國?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中, 從日軍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拉下水開闢太平洋戰場時算是一個轉捩點。 之前, 法西斯節節勝利, 德國幾乎攻佔整個歐洲、在亞洲, 日本叫囂三月滅亡中國。 之後, 同盟國開始反撲, 法西斯一步一步開始走下坡路。 肯定會有人說, 日軍走了一步錯棋, 如果沒有偷襲美國, 法西斯很有可能贏得勝利, 統治世界。 可真的是這樣嗎?

第一:對內, 日本在歷史上一直師從中國, 在近代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國力增強, 成為當時的亞洲霸主, 並且當時的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節節勝利, 眼看就要滅亡中國,

正處於野心極度膨脹期。 其次, 日軍一直都比較崇尚武士道精神, 在戰場上悍不畏死, 而西方國家卻比較注重士兵的安全。 正式因為東西兩方文化上的差異, 使得日軍一直看不起歐美國家的戰鬥力。 最後當時盟友德國已經在歐洲戰場上發起攻勢, 英法等殖民國家為保全本土, 把世界殖民地上的軍隊主力全部調回國, 此時的英法等國在亞洲的勢力極度空虛, 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日本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

第二:就當時的世界大趨勢而言, 1931年日本征服東北, 1937年進攻中國, 已經嚴重影響了英美在華利益。 1940年美國宣佈對日本禁運。 而日本本身國小資源匱乏, 原料全靠進口。 如果沒有這些原料, 日本國家隨時會處於崩潰狀態。

所以日本為了獲取資源, 只能從外界獲取。 而當時中國沒有根本沒有石油, 向北蘇聯, 1939年惹過, 碰了一鼻子灰, 向南南洋, 有石油、橡膠等資源, 但勢必會跟英美決戰。 跟英美開戰, 最大的攔路虎就是美國太平洋艦隊。 所以以當時日本想打誰就打算、看誰不順眼就打誰的慣例來看, 不計後果的偷襲美國珍珠港也屬於情理之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