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舌尖旅行|十個粽子流派,吃過三種以上算你厲害!

馬上就是端午節啦, 大大小小的粽子攤早就在市場裡擺了起來, 水靈靈的粽葉、小巧的粽角, 讓人看了直流口水。

中國十大粽子流派, 個個都有自己的傳承和獨特的味道, 今天指尖旅遊就帶你來次舌尖上的旅行, 嘴癮過不上, 那就過過眼癮吧~

北京粽

北方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粽, 最大的特點就是個頭大、吃著賊過癮。

北方粽子多是簡單的糯米為主, 加兩三顆紅棗或是豆沙, 雖然不如南方的加肉粽香, 但是本身的粽葉味蘸上白糖的甜, 絕對是好吃到不行。

華北地區還有一種“黃金裹瑪瑙”的粽子, 是以黃黍代替糯米, 再加紅棗, 黃澄澄的粘黍中點綴著紅棗, 可不是黃金瑪瑙的樣子麼。

定安粽

海南地區比較有名的是定安粽, 有著“海南第一粽”的美稱。 跟北方的簡單粗獷比起來, 海南的粽子裡面的寶貝可就多了。 比如:豬腳、瘦肉、鹹蛋黃、蝦仁、火腿叉燒、雞翅等, 有的還要在裡面加上美酒、將有、薑汁、蒜蓉、冬菇等配料。

定安粽現在非常出名, 也有自己獨特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想要使用這種商標也有嚴格的要求:粽葉必須採摘自定安縣嶺口、翰林、龍河、龍門等火山地區生長的半老葉子;糯米必須也是上述地區的優質富硒糯米;而餡料必須是安定黑豬肉和紅土泥醃制的咸鴨蛋黃……只有滿足了這一系列要求, 才能稱得上是正宗“定安粽”。

肇慶裹蒸粽

廣東粽可以說是南方粽的代表品種, 跟北方的大個頭相比, 絕對是小巧玲瓏、外形別致。 廣東粽品種比較多, 鹹肉粽是最常見的, 多是以糯米為主, 脫皮綠豆、肥豬肉為陷, 再用粽葉和水草包紮而成。

廣東粽最有特點的就是裹蒸粽,裹蒸粽選用幹的荷葉而非傳統的粽葉包裹,而且做法是先鋪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肥瘦豬肉和半邊鹹蛋黃,最後再鋪一層綠豆和糯米。

這樣的做法複雜,但是蒸出來的粽子有一股荷葉香,特別可口。

廣西枕頭粽

桂中地區喜歡包形態像枕頭一樣的大枕頭粽,包一個就要用上半斤甚至一斤的米,而桂林地區喜歡包小枕頭粽,六七個才能用上一斤米;桂林以北則是喜歡包狗頭粽。

除了在粽子大小上不同,在餡料方面,幾個地區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桂林人包粽子喜歡加點澱粉,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總之是各有偏好。

閩南粽

閩南粽種類很多,比如堿粽、肉粽和豆粽,但最出名的還是泉州的燒肉粽和堿水粽。

閩南燒肉粽其實很神奇,因為包含著山川與海洋,裡面會有類似海蠣、干貝、蝦仁這種海鮮和鵪鶉蛋、五花肉、等餡料,詮釋了山川與海洋,展現了海陸空三維的味道,讓口感更豐滿。

燒肉粽搭配的蘸料也很豐富,有蒜泥、芥辣、紅辣椒、蘿蔔酸等,更是複雜到不行。

和廣東的“蒸”不同,閩南粽主要是“煮”。開水下粽子,水沒過粽面煮3個小時,,之後就可以趁熱撈出來吃了。

湖南汨羅粽

汨羅傳說是粽子的發源地,對汨羅人來說,每年端午包粽子也是一件大事。汨羅當地的粽子大多是自己採集的材料,山裡采的粽葉、自家種的糯米,自家熏的臘肉,全是濃濃的家裡味。

跟南方對餡料的講究不同,汨羅的粽子並不十分在意粽子裡面的東西,反而花心思在包裹餡料的粽葉上。他們採摘粽葉極有講究,粽葉要寬而且長,而且要在清晨或雨後採摘,還要選擇特別嫩的才行。

汨羅人認為,粽子好不好,粽葉很重要。粽葉的鮮香味到位了,粽子的味道才會好。

江南粽

江南是出名粽比較多的地方,比如杭州塘棲粽、蘇州的四角菱形粽,湖州的枕頭粽,嘉興粽等。其中,最有名的還是嘉興粽。

杭州的塘棲粽形式多種多樣,從形狀上劃分有斧頭粽、尖角粽、豬腳粽;從餡料上劃分有排骨粽、板栗粽、赤豆粽等。

陝西粽

很多地方吃粽子都是要蘸白糖的,而陝西粽最為流行的吃法確實蜂蜜涼粽子。蜂蜜涼粽子在粽子界中也算是一股清流,這粽子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是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

吃的時候用絲線或竹刀切割成小片,淋上蜂蜜或者玫瑰、桂花糖漿。

這個粽子不像別的粽子要趁熱吃才好,蜂蜜涼棕子就是要煮熟後晾涼吃。作為一種夏令食品,應該是很消暑的。

豫西派槲葉粽

豫西地區在端午節習慣吃槲墜,這種特殊的粽子與傳統粽子不同,不是三棱錐形狀,而是圓柱形的。不過,槲墜和一般粽子的餡料卻是一樣的,都是糯米、棗、花生。

槲墜是由槲葉包成的,這種葉子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特別是剛出鍋的時候,這種味道一下子就散發出來,沁人心脾。

更奇特的是,槲葉是一種天然的防腐材料,煮熟的槲墜只要浸沒在煮時的原液中,就能保持一個月不變質。

如何,是不是看完之後大長見識呢?那麼問題來了,你是喜歡北方的簡單粽子,還是喜歡南方的多寶粽子?你是更愛甜粽子還是更想嘗嘗鹹粽子?

廣東粽最有特點的就是裹蒸粽,裹蒸粽選用幹的荷葉而非傳統的粽葉包裹,而且做法是先鋪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肥瘦豬肉和半邊鹹蛋黃,最後再鋪一層綠豆和糯米。

這樣的做法複雜,但是蒸出來的粽子有一股荷葉香,特別可口。

廣西枕頭粽

桂中地區喜歡包形態像枕頭一樣的大枕頭粽,包一個就要用上半斤甚至一斤的米,而桂林地區喜歡包小枕頭粽,六七個才能用上一斤米;桂林以北則是喜歡包狗頭粽。

除了在粽子大小上不同,在餡料方面,幾個地區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桂林人包粽子喜歡加點澱粉,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總之是各有偏好。

閩南粽

閩南粽種類很多,比如堿粽、肉粽和豆粽,但最出名的還是泉州的燒肉粽和堿水粽。

閩南燒肉粽其實很神奇,因為包含著山川與海洋,裡面會有類似海蠣、干貝、蝦仁這種海鮮和鵪鶉蛋、五花肉、等餡料,詮釋了山川與海洋,展現了海陸空三維的味道,讓口感更豐滿。

燒肉粽搭配的蘸料也很豐富,有蒜泥、芥辣、紅辣椒、蘿蔔酸等,更是複雜到不行。

和廣東的“蒸”不同,閩南粽主要是“煮”。開水下粽子,水沒過粽面煮3個小時,,之後就可以趁熱撈出來吃了。

湖南汨羅粽

汨羅傳說是粽子的發源地,對汨羅人來說,每年端午包粽子也是一件大事。汨羅當地的粽子大多是自己採集的材料,山裡采的粽葉、自家種的糯米,自家熏的臘肉,全是濃濃的家裡味。

跟南方對餡料的講究不同,汨羅的粽子並不十分在意粽子裡面的東西,反而花心思在包裹餡料的粽葉上。他們採摘粽葉極有講究,粽葉要寬而且長,而且要在清晨或雨後採摘,還要選擇特別嫩的才行。

汨羅人認為,粽子好不好,粽葉很重要。粽葉的鮮香味到位了,粽子的味道才會好。

江南粽

江南是出名粽比較多的地方,比如杭州塘棲粽、蘇州的四角菱形粽,湖州的枕頭粽,嘉興粽等。其中,最有名的還是嘉興粽。

杭州的塘棲粽形式多種多樣,從形狀上劃分有斧頭粽、尖角粽、豬腳粽;從餡料上劃分有排骨粽、板栗粽、赤豆粽等。

陝西粽

很多地方吃粽子都是要蘸白糖的,而陝西粽最為流行的吃法確實蜂蜜涼粽子。蜂蜜涼粽子在粽子界中也算是一股清流,這粽子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是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

吃的時候用絲線或竹刀切割成小片,淋上蜂蜜或者玫瑰、桂花糖漿。

這個粽子不像別的粽子要趁熱吃才好,蜂蜜涼棕子就是要煮熟後晾涼吃。作為一種夏令食品,應該是很消暑的。

豫西派槲葉粽

豫西地區在端午節習慣吃槲墜,這種特殊的粽子與傳統粽子不同,不是三棱錐形狀,而是圓柱形的。不過,槲墜和一般粽子的餡料卻是一樣的,都是糯米、棗、花生。

槲墜是由槲葉包成的,這種葉子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特別是剛出鍋的時候,這種味道一下子就散發出來,沁人心脾。

更奇特的是,槲葉是一種天然的防腐材料,煮熟的槲墜只要浸沒在煮時的原液中,就能保持一個月不變質。

如何,是不是看完之後大長見識呢?那麼問題來了,你是喜歡北方的簡單粽子,還是喜歡南方的多寶粽子?你是更愛甜粽子還是更想嘗嘗鹹粽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