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解讀朝鮮戰爭臺山梘戰役:“薑大牙”的固執真的錯了?

形成正確的決心之後, 接下來要做的就該是堅持它而不動搖。 至於如何堅持, 從虛構的“薑大牙”到曹操、徐向前等古今名將, 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

第一軍情作者:張岩松

臺山梘出現在《歷史的天空》中, 已經是後半部分了。

臺山梘, 是一個虛構的朝鮮地名。 許多人知道它, 還是通過那部曾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歷史的天空》。 臺山梘的首次出現, 已經是這部熱播劇的後半部分了。 但它剛一登場, 便與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血戰聯繫在了一起。

“薑大牙”下令, 不許部下干擾其指揮決心。

不許干擾“薑大牙”的決心

劇中, 志願軍某部二師受命阻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大舉進攻。 戰鬥前夕, 師長“姜大牙”預判敵軍將重點進攻所得堪方向。 為此, 他臨時修改師參謀長陳默涵的作戰計畫, 將自己的主力一團部署在那裡, 而讓陳的舊部——原國民黨起義部隊改編的二團防守次要方向臺山梘。 出入意料的是, “薑大牙”和陳默涵等人發現, 敵軍在進攻開始後將大量的兵力和炮火投在臺山梘方向, 造成了我軍官兵的極大傷亡。 眼見二團力量消耗殆盡, 而一團陣地上又相對平靜, 陳默涵多次建議“薑大牙”火速增援臺山梘,

如果兵力不夠的話就臨時從所得堪方向抽調, 但後者不為所動。 甚至在上級派出一個團的增援部隊開到後, “薑大牙”仍拒絕陳的請求, 堅持留下一個營以備增援所得堪方向, 並特意下令“各指揮員堅守位置, 不得干擾指揮員決心”……

這裡, “薑大牙”所言的“指揮員決心”是一句標準的軍事用語, 意思是部隊指揮員對戰鬥目的及其行動所做出的基本決定, 其實質是“指揮員對既定戰鬥行動、方法的正確選擇”。

為了堅持決心, “薑大牙”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為了堅持這個決心, “薑大牙”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團官兵幾乎拼光了, 陳默涵也為此埋怨了他幾十年。 不過, 直到這場戰爭結束幾十年之後, 人們才從當年參戰美軍指揮員兒子的口中獲悉, 當年“聯合國軍”的最終攻擊目標, 原來真的是所得堪方向。 只是因為“薑大牙”在那邊始終嚴陣以待, 敵人才沒有輕舉妄動。

縱使敵兵已到身後, 曹操也不改變既定決心。

像“薑大牙”那樣因指揮員堅持決心而贏得勝利的戰例很多

東漢末年, 曹操率軍與袁紹大軍戰於官渡。 由於兵力上的劣勢加之後勤補給的困難, 曹軍一度陷入被動局面。 關鍵時刻, 曹操毅然採納剛剛投靠過來的謀士許攸之計, 親自率軍奔襲袁紹軍的糧草囤積地——烏巢。 曹軍剛沖進烏巢, 袁紹派出的增援部隊到了。 面對部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的建議,曹操斷然下令“賊在背後,乃白!”最終,一把火燒了烏巢之後,曹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突如其來的“敵情”未能干擾徐向前的指揮決心。

1938年春季,日軍大舉進犯晉南地區。為配合友軍作戰,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決定在黎城至涉縣之間的響堂鋪對敵運輸部隊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伏擊,由於自己要到總部開會,劉師長交待,具體戰鬥由副師長徐向前負責指揮。3月31日淩晨,各參戰部隊趁著夜暗先後進入預伏陣地,靜等敵人的到來。拂曉時候,前方突然傳來緊急敵情:“日軍由東陽關出動200餘人,正向伏擊點開進,同時還有騎兵正向側後運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徐向前沒有顯示出絲毫的慌亂,迅速對“敵情”進行分析判斷:難道部隊的行動被發現了?如果這樣,情況確實很非常危險,必須放棄這次作戰,否則本軍的側後將被敵包抄;如果不是這樣,倉皇下令退出戰鬥,則意味著一次絕好的戰機被白白錯過。很快,徐向前得出了結論:倘若敵人真的發現了八路軍的行動,想搞個反包圍,那就不可能只派這麼點人來“打草驚蛇”。因此,他在下令各部隊繼續隱蔽潛伏的同時,另派出1個營掩護伏擊部隊的後方安全。此外,派師部參謀到東陽關方向偵察,一定要把情況搞清楚。情報很快被回饋回來,好一場虛驚,所謂“日軍200余步騎兵”不過是一群老百姓牽著幾頭驢在趕路。最終,侵華日軍在這次“教科書式的伏擊戰”中,付出了400多官兵死傷和180多輛汽車被毀的代價。設想,要是徐向前輕易聽信不實報告而輕易改變作戰決心,那真是太可惜了!

像唐生智那樣,指揮員輕易改變決心的後果很嚴重。

令人遺憾的是,指揮員因未能堅持決心而招致慘敗的例子也不罕見

同樣是在抗戰初期,面對淞滬會戰後的不利局面,唐生智主動要求率部死守南京。然而,當日軍發起對南京城的總攻後不久,唐又藉口已經征得蔣介石的同意,要部隊從敵人熾熱火網之下突圍而出。不僅如此,他還輕率地修改撤退計畫,使得許多本該按計劃從正面突圍的部隊全都擁到了江邊,結果導致數萬大軍崩潰。

有些時候,來自上級的壓力也會令一些指揮員動搖決心。1942年11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突然發起反攻,一舉包圍了包括第六集團軍在內的33萬德軍。起初,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羅斯將軍本打算趁蘇軍包圍圈尚不牢固之際,突出重圍。但來自希特勒的指令是“不許輕易放棄一寸土地”。保羅斯改變決心的結果就是,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軍全軍覆沒。

毛澤東說:“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

來自正反兩方面的戰例都說明,指揮員一定要堅持決心,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決心。但這個“正確的決心”從何而來呢?對此,毛澤東的回答是“指揮員的正確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

為了形成“正確的決心”,我們看到:平型關戰役前夕,裝扮成當地農民模樣的林彪親自到戰場視察;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在“巴格拉季昂”戰役之前,也曾遍訪駐紮在普裡皮亞特沼澤地周圍的部隊,最終找到了部隊和重型裝備迅速通過沼澤地的辦法。

為了形成正確的決心,林彪等經常深入一線。

形成正確的決心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該是堅持它而不動搖。至於如何堅持,從虛構的“薑大牙”到曹操、徐向前等古今名將,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

面對部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的建議,曹操斷然下令“賊在背後,乃白!”最終,一把火燒了烏巢之後,曹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突如其來的“敵情”未能干擾徐向前的指揮決心。

1938年春季,日軍大舉進犯晉南地區。為配合友軍作戰,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決定在黎城至涉縣之間的響堂鋪對敵運輸部隊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伏擊,由於自己要到總部開會,劉師長交待,具體戰鬥由副師長徐向前負責指揮。3月31日淩晨,各參戰部隊趁著夜暗先後進入預伏陣地,靜等敵人的到來。拂曉時候,前方突然傳來緊急敵情:“日軍由東陽關出動200餘人,正向伏擊點開進,同時還有騎兵正向側後運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徐向前沒有顯示出絲毫的慌亂,迅速對“敵情”進行分析判斷:難道部隊的行動被發現了?如果這樣,情況確實很非常危險,必須放棄這次作戰,否則本軍的側後將被敵包抄;如果不是這樣,倉皇下令退出戰鬥,則意味著一次絕好的戰機被白白錯過。很快,徐向前得出了結論:倘若敵人真的發現了八路軍的行動,想搞個反包圍,那就不可能只派這麼點人來“打草驚蛇”。因此,他在下令各部隊繼續隱蔽潛伏的同時,另派出1個營掩護伏擊部隊的後方安全。此外,派師部參謀到東陽關方向偵察,一定要把情況搞清楚。情報很快被回饋回來,好一場虛驚,所謂“日軍200余步騎兵”不過是一群老百姓牽著幾頭驢在趕路。最終,侵華日軍在這次“教科書式的伏擊戰”中,付出了400多官兵死傷和180多輛汽車被毀的代價。設想,要是徐向前輕易聽信不實報告而輕易改變作戰決心,那真是太可惜了!

像唐生智那樣,指揮員輕易改變決心的後果很嚴重。

令人遺憾的是,指揮員因未能堅持決心而招致慘敗的例子也不罕見

同樣是在抗戰初期,面對淞滬會戰後的不利局面,唐生智主動要求率部死守南京。然而,當日軍發起對南京城的總攻後不久,唐又藉口已經征得蔣介石的同意,要部隊從敵人熾熱火網之下突圍而出。不僅如此,他還輕率地修改撤退計畫,使得許多本該按計劃從正面突圍的部隊全都擁到了江邊,結果導致數萬大軍崩潰。

有些時候,來自上級的壓力也會令一些指揮員動搖決心。1942年11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突然發起反攻,一舉包圍了包括第六集團軍在內的33萬德軍。起初,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羅斯將軍本打算趁蘇軍包圍圈尚不牢固之際,突出重圍。但來自希特勒的指令是“不許輕易放棄一寸土地”。保羅斯改變決心的結果就是,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軍全軍覆沒。

毛澤東說:“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

來自正反兩方面的戰例都說明,指揮員一定要堅持決心,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決心。但這個“正確的決心”從何而來呢?對此,毛澤東的回答是“指揮員的正確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

為了形成“正確的決心”,我們看到:平型關戰役前夕,裝扮成當地農民模樣的林彪親自到戰場視察;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在“巴格拉季昂”戰役之前,也曾遍訪駐紮在普裡皮亞特沼澤地周圍的部隊,最終找到了部隊和重型裝備迅速通過沼澤地的辦法。

為了形成正確的決心,林彪等經常深入一線。

形成正確的決心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該是堅持它而不動搖。至於如何堅持,從虛構的“薑大牙”到曹操、徐向前等古今名將,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