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她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斯坦福,並分享了十條育兒經給你

❶ 與其把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 不如肯定他

你把孩子跟別人比較, 不就是希望他能繼續進步嗎?但是為什麼孩子沒有按你預想的,

認清現實, 發奮圖強?因為你把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 首先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即便孩子有潛力, 他對自己沒有自信的話, 他就覺得努力不努力都一樣, 那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孩子缺乏自信以後還有一個弊端, 就是他容易欺負別的小朋友, 因為嫉妒的心態, “我比你差, 那我也看不得你比我好”。

我們回到目的本身,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斷進步呢?你反而要經常肯定孩子。 肯定孩子不是說“你是最棒的, 別人都沒你好”, 我們不是要讓孩子盲目自信。 你要給孩子客觀的肯定:

比如“你要相信自己, 你很棒”, 這是肯定孩子本身的質素, 讓他相信他不差(而不是比別人好), 比如“真好, 你今天又進步了一點點”, 這是肯定孩子的進步, 再比如“你努力下去,

一定會進步的”, 這是肯定孩子的努力。

肯定孩子, 能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 孩子有自信的話, 就會覺得努力是有意義的, 因為, 努力了真的可能成功啊!

❷ 與其用物質獎勵孩子, 不如精神獎勵他

你用物質獎勵孩子, 不就是希望他能不斷進步嗎?公司看你工作表現好也會給你員工獎金, 為什麼到了孩子這裡就沒有效果?因為學習原本是一件自發的事情, 你通過物質獎勵硬生生把它變成了一件為別人做的事情。

多少人工作不積極, “做那些多餘的幹嘛?又不發獎金”, 物質獎勵就像獎金干擾著孩子的學習動機。 哪怕孩子知道學習是為自己學, 習慣了物質獎勵這回事之後, 沒有物質獎勵, 努力的程度就會差一點,

因為他覺得原本有的東西被剝奪了, 他不開心。

把學習和物質獎勵掛鉤本來就是一個錯誤, 把這麼單純的事情搞這麼複雜, 學習本身就能得到快樂, 重點是發掘孩子的內在動機。 我們就說得難聽一點好了, 既然你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是行為操縱, 為啥不選個便宜的方式呢?物質獎勵總有一天要到頭的呀, 哪一天你給了再大的物質獎勵, 孩子都不為所動, 你怎麼辦?

重點說說怎麼做精神獎勵。 比如視頻裡談到孩子不肯洗澡的問題, 這位媽媽的建議就是, 你可以跟她說, 你假如洗好了, 你可以給媽媽化妝, 假如男孩子的話, 你就說, 你可以給爸爸化妝, 孩子肯定喜歡!

這就是一個精神獎勵, 你獎勵孩子的是一個“可以隨便搗蛋卻不會受斥責”的機會,

一個“我無論把媽媽畫成什麼樣媽媽都愛我”的機會。 一個非常好的, 拉近親子關係的機會。 這位媽媽說, 可以把獎勵做成一件有趣的是, 促進家庭的交流, 真的是很有智慧。

不過, 即便是“精神獎勵”, 也有弊端, 因為“獎勵”畢竟是一個外部的東西, 假如一個行為必須以來外部的獎勵才能進行, 那麼這個行為就很脆弱,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很難維持。

假如是成長保會更建議家長, 陪孩子洗澡時, 讓他發現洗澡的好玩之處, 比如讓他玩水, 玩肥皂, 玩肥皂泡, 洗澡的時候一起唱歌, 讓他喜歡上洗澡本身。 這樣即使沒有洗完能化妝的獎勵, 也會願意洗澡了。

❸ 與其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不如玩中學, 學中玩

你規定孩子每天必須完成一大堆的學習任務,

才能玩, 不就是希望他用自律換學習效率嗎?但是, 讓孩子接受一個別人定的時間表, 心不甘情不願地完成, 真的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嗎?

一位小學老師說, 孩子在上小學前, 應該在玩中學, 上了小學以後, 則是學中玩。 玩中學, 是在輕鬆的遊戲氛圍中吸收知識, 學中玩, 是讓孩子發現, 看似枯燥的東西其實也有有趣之處, 比如奧數題看似變態, 但誰說不能開開心心地學了?

關於玩中學, 這位元媽媽在視頻中舉了一個例子。

“正好下雨了, 我們就什麼都不做了, 出去玩, 在公園的水裡面, 我們放葉子, 看誰的葉子跑得最快這樣。 然後我說, 為什麼會下雨呢, 有沒有想過?給他們很多興趣去找答案。 他們看得到,感受得到,他們學得很快,也覺得學習不是辛苦的。”

❹ 與其給孩子報課外班,不如把這些錢存起來,帶著孩子去看看遠方

你給孩子報課外班,不就是希望孩子能提高分數嗎?但是,決定孩子分數的,究竟是什麼?是你給他上了多少課嗎?

老話說的好,孩子自己不要學,你怎麼逼他都沒用!孩子自己要學,怎麼都能學得好!

這位媽媽就堅決不讓孩子上課外班,她認為,逼孩子上課外班其實就是暗示孩子,學習的樂趣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這會破壞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的熱情,得不償失。

不如把這些錢存起來,全家一起去旅遊,增長見識,燃起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當求知欲被點燃,孩子的學習也會更有動力。當世界觀逐漸豐富,孩子也會真正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學習。

❺ 與其替孩子做選擇,不如讓孩子從選擇冰淇淋開始,鍛煉自主選擇的能力

你忍不住“包辦”孩子的生活,不就是怕孩子年少無知,自己選擇會吃虧嗎?

這位媽媽不,她從小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小時候,能做的選擇很小,比如選擇冰淇淋,但是孩子的權衡能力和自主性,在每一次的選擇中得到提高。慢慢的,孩子從最初的懵懂,慢慢變得精明而獨立。

長大以後,孩子想去美國讀高中,就讀的學校也是自己選擇的,雖然出乎父母意料,但事實證明,這個選擇非常好,非常適合孩子自己。這種欣慰,不敢放手的父母,是絕對體會不到的!

❻ 與其反對高中談戀愛,不如趁機培養責任感、和愛的能力

你反對孩子談戀愛,不就是怕影響學習,女孩子家長怕懷孕嗎?

這位媽媽很鼓勵三個兒子談戀愛,但與此同時,在他們9歲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進行性教育,尤其強調要負責任,不能有孩子。在這樣的前提下,三個兒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沒有被壓抑天性,自然而然地發展了愛和被愛的能力,而且確實遵守承諾,守住了自己的責任。

作為三個本來就愛學習的孩子,一份良好的親密關係不但沒有影響學習,而且對學習還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聰明的家長們,何必非要和孩子對著幹,直到兩敗俱傷呢?

❼ 與其打罵孩子,不如用他能理解的語言,讓他明白,遵守規則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打罵孩子,不就是為了讓他下次不要再犯嗎?但是為什麼,孩子還是屢教不改呢?

這位媽媽說,“我是不贊成打孩子罵孩子的,一打他他就說“不做了,不做了”很快的,但是,他真的懂了嗎?應該跟他說清楚。這才是最好的教孩子的方法。”

為什麼孩子不守規則?為什麼一個“人”,他會不守規則?因為他認為,規則對他沒有好處,破壞規則對他有好處,那麼他當然不守規則。

但是你假如能說清楚,遵守規則對他有什麼好處,讓孩子發自內心地願意遵守,這就事半功倍了。

❽ 與其對孩子撒謊,不如與他協商

有時候為了自己能多休息一會兒,有些也許會取消和孩子的一些重要約定。孩子會覺得,你騙我!

對孩子不誠實,會讓孩子失去對成人世界的信任。

其實欺騙不欺騙的,背後是重視不重視。捫心自問,你敢對重要客戶這樣嗎?不提工作,你到家敢對婆婆/丈母娘這樣嗎?你不敢!

你不敢拒絕這些“難搞的人”,但又確實有難處,你怎麼辦?你會去協商!

因此,當你確實遇到了難處,你也可以提前和孩子協商,孩子可比這些人好說話得多,另外,你的示範,會教會孩子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如何與人合作,如何體恤別人的難處。

你還得教會他,違約是有代價的。因此,實在要違約,請拿出誠意,乖乖地和孩子談交換條件吧。

❾ 與其因為工作忽略孩子,不如抓緊5分鐘的空閒陪伴他

很多家長都很忙,覺得工作忙就沒法陪伴孩子了,其實,這是把“陪伴”想得過於難了。

陪一天是陪,陪半天是陪,陪一小時是陪,陪半小時是陪,陪5分鐘,也是陪!

這位媽媽說:

我也是做工的媽媽,所以很多時間都見不到他們。

我的大孩子他是喜歡魚的,所以有十分鐘十五分鐘,我也跟他玩那個釣魚的遊戲。

他現在還記得,就說“媽媽你是魚,我是漁夫”。

媽媽跟小孩子的時間,2分鐘,5分鐘,對小孩子來說,是天堂,影響很大。

高品質的陪伴,即便5分鐘,也可以,每天5分鐘的時間你總有吧?沒有你當什麼父母呢?

❿ 孩子發問時,與其讓他“等一等”,不如告訴他,“問得好!”,然後一起尋找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即便在家,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是好奇心強的孩子會用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打斷你。很多人就跟孩子說:

你等一等,我等下回答你。

等啊等啊,等到最後,結果你忘了,你說孩子氣不氣?

孩子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失去了求知的熱情。這種事,這位媽媽也是絕不會做的。她有一個樂趣,就是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但是總有一些時候,有事無法脫身怎麼辦?

她分享了一個她的例子:

我在煮菜,那時候又走來問我,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

我根本答不了,可是我就是把火關了,就說,你問得真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找一個答案。

雖然也是“等一等”,但是給了孩子鼓勵,還給了孩子盼頭,事後只要認認真真地把承諾兌現,孩子也會很高興的。

他們看得到,感受得到,他們學得很快,也覺得學習不是辛苦的。”

❹ 與其給孩子報課外班,不如把這些錢存起來,帶著孩子去看看遠方

你給孩子報課外班,不就是希望孩子能提高分數嗎?但是,決定孩子分數的,究竟是什麼?是你給他上了多少課嗎?

老話說的好,孩子自己不要學,你怎麼逼他都沒用!孩子自己要學,怎麼都能學得好!

這位媽媽就堅決不讓孩子上課外班,她認為,逼孩子上課外班其實就是暗示孩子,學習的樂趣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這會破壞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的熱情,得不償失。

不如把這些錢存起來,全家一起去旅遊,增長見識,燃起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當求知欲被點燃,孩子的學習也會更有動力。當世界觀逐漸豐富,孩子也會真正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學習。

❺ 與其替孩子做選擇,不如讓孩子從選擇冰淇淋開始,鍛煉自主選擇的能力

你忍不住“包辦”孩子的生活,不就是怕孩子年少無知,自己選擇會吃虧嗎?

這位媽媽不,她從小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小時候,能做的選擇很小,比如選擇冰淇淋,但是孩子的權衡能力和自主性,在每一次的選擇中得到提高。慢慢的,孩子從最初的懵懂,慢慢變得精明而獨立。

長大以後,孩子想去美國讀高中,就讀的學校也是自己選擇的,雖然出乎父母意料,但事實證明,這個選擇非常好,非常適合孩子自己。這種欣慰,不敢放手的父母,是絕對體會不到的!

❻ 與其反對高中談戀愛,不如趁機培養責任感、和愛的能力

你反對孩子談戀愛,不就是怕影響學習,女孩子家長怕懷孕嗎?

這位媽媽很鼓勵三個兒子談戀愛,但與此同時,在他們9歲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進行性教育,尤其強調要負責任,不能有孩子。在這樣的前提下,三個兒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沒有被壓抑天性,自然而然地發展了愛和被愛的能力,而且確實遵守承諾,守住了自己的責任。

作為三個本來就愛學習的孩子,一份良好的親密關係不但沒有影響學習,而且對學習還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聰明的家長們,何必非要和孩子對著幹,直到兩敗俱傷呢?

❼ 與其打罵孩子,不如用他能理解的語言,讓他明白,遵守規則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打罵孩子,不就是為了讓他下次不要再犯嗎?但是為什麼,孩子還是屢教不改呢?

這位媽媽說,“我是不贊成打孩子罵孩子的,一打他他就說“不做了,不做了”很快的,但是,他真的懂了嗎?應該跟他說清楚。這才是最好的教孩子的方法。”

為什麼孩子不守規則?為什麼一個“人”,他會不守規則?因為他認為,規則對他沒有好處,破壞規則對他有好處,那麼他當然不守規則。

但是你假如能說清楚,遵守規則對他有什麼好處,讓孩子發自內心地願意遵守,這就事半功倍了。

❽ 與其對孩子撒謊,不如與他協商

有時候為了自己能多休息一會兒,有些也許會取消和孩子的一些重要約定。孩子會覺得,你騙我!

對孩子不誠實,會讓孩子失去對成人世界的信任。

其實欺騙不欺騙的,背後是重視不重視。捫心自問,你敢對重要客戶這樣嗎?不提工作,你到家敢對婆婆/丈母娘這樣嗎?你不敢!

你不敢拒絕這些“難搞的人”,但又確實有難處,你怎麼辦?你會去協商!

因此,當你確實遇到了難處,你也可以提前和孩子協商,孩子可比這些人好說話得多,另外,你的示範,會教會孩子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如何與人合作,如何體恤別人的難處。

你還得教會他,違約是有代價的。因此,實在要違約,請拿出誠意,乖乖地和孩子談交換條件吧。

❾ 與其因為工作忽略孩子,不如抓緊5分鐘的空閒陪伴他

很多家長都很忙,覺得工作忙就沒法陪伴孩子了,其實,這是把“陪伴”想得過於難了。

陪一天是陪,陪半天是陪,陪一小時是陪,陪半小時是陪,陪5分鐘,也是陪!

這位媽媽說:

我也是做工的媽媽,所以很多時間都見不到他們。

我的大孩子他是喜歡魚的,所以有十分鐘十五分鐘,我也跟他玩那個釣魚的遊戲。

他現在還記得,就說“媽媽你是魚,我是漁夫”。

媽媽跟小孩子的時間,2分鐘,5分鐘,對小孩子來說,是天堂,影響很大。

高品質的陪伴,即便5分鐘,也可以,每天5分鐘的時間你總有吧?沒有你當什麼父母呢?

❿ 孩子發問時,與其讓他“等一等”,不如告訴他,“問得好!”,然後一起尋找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即便在家,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是好奇心強的孩子會用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打斷你。很多人就跟孩子說:

你等一等,我等下回答你。

等啊等啊,等到最後,結果你忘了,你說孩子氣不氣?

孩子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失去了求知的熱情。這種事,這位媽媽也是絕不會做的。她有一個樂趣,就是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但是總有一些時候,有事無法脫身怎麼辦?

她分享了一個她的例子:

我在煮菜,那時候又走來問我,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

我根本答不了,可是我就是把火關了,就說,你問得真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找一個答案。

雖然也是“等一等”,但是給了孩子鼓勵,還給了孩子盼頭,事後只要認認真真地把承諾兌現,孩子也會很高興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