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太極拳如何運用好“腰”,這些都是秘傳,仔細看就好!

中國傳統武術的諺語中有“八卦掌的步, 太極拳的腰”的說法, 意思是在練習套路和技擊中, 太極拳特別強調腰的作用, 有“主宰於腰”、“以腰為軸”、“刻刻留心在腰隙”等論述。 這些都說明, 腰在練習太極拳套路和推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腰是連接上肢和下肢的中樞, 在練習太極拳套路和推手時, 是通過腰的運動把上肢和下肢的動作協調運行到一起的, 可以說, 腰是太極拳力量的一個根據地, 而四肢則是不同的分支。 腰的傳動、分配勁力的作用, 不僅在太極拳運動中佔有主導地位, 其他的武術流派也十分強調腰的這種作用, 甚至在現代所有的體育運動中, 腰在人體運動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確定練太極拳時轉腰幅度的大小呢?首先應該肯定的是, 在練習太極拳中一定要做到轉腰, 通過腰的運動來帶動肢體的運動。 只有通過腰的轉動,

才能帶動上肢和下肢的協調運動, 動作協調了, 才能產生出太極拳的整體勁力。 但是, 初學者往往沒有掌握動作要領, 在打拳時只是肩膀、上肢運動, 而不是在腰胯的帶動下進行肢體運動;或者是轉腰的幅度過大, 以至於和四肢的運動脫節, 這就是“妄動”。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轉腰和轉體首先是髖關節的轉動, 然後帶動了上下肢的運動。 這就好比是一把傘, 中間是主幹, 四周是傘骨, 如果主幹不轉動, 四周的傘骨是不會轉動的。 練太極拳也是如此。 腰的轉動, 實際是沿著縱軸在轉動, 進而帶動肢體運動。 在轉體過程中, 不僅要注意到身體縱軸的旋轉, 而且要注意到兩個肩關節和兩個髖關節的上下對應, 也就是外三合中要求的肩與胯合。

轉腰時, 一定要做到肩與髖同時協調運動, 上下相合。 如果肩與髖不相合、不相諧, 運動起來就非常彆扭。 所以說, 腰的正確運動, 起到了固定練拳者身法的作用, 能使練拳的人動作和諧, 進而產生巨大的整體力。 身法形成的主要一點是腰的旋轉運動。

太極拳的轉腰, 實際是髖關節和腰的同時轉動。 因此, 太極拳腰胯運動的要點是毋庸置疑的。

一些武術前輩總結練拳體會, 提出“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微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真動”。 其實這是武術練習到高級階段才會產生的現象,

是經過多年的練習後, 意識和動作高度協調, 身體各部位高度協調, 人的身形動作由比較大的外形動作, 逐漸練成一個比較小的外形動作。 做太極拳動作, 腰的轉動幅度比較小, 而四肢的運行幅度是相當大的, 產生的扭矩是相當大的。 所以叫“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 但這不是一個初學者能體會得到的, 是要經過長期的鍛煉進行體悟的。

還有,所謂不動,也不是真的一點都不動,而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腰不動,那麼整個太極拳的動作也就不可能做出來;如果只是四肢的運動,沒有腰胯的協調帶動,太極拳的動作肯定是支離破碎的。所謂不動之動,其實還是要動的,只不過是要懂得範圍相當小,不容易看出來,而且恰到好處。所謂太極腰,就是練腰的運動。最後達到的高級階段,就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追求的境界是不動之動。前輩所說的“無形打有形”,就是動作的幅度相當小,但是產生的力量效果卻相當大。

還有,所謂不動,也不是真的一點都不動,而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腰不動,那麼整個太極拳的動作也就不可能做出來;如果只是四肢的運動,沒有腰胯的協調帶動,太極拳的動作肯定是支離破碎的。所謂不動之動,其實還是要動的,只不過是要懂得範圍相當小,不容易看出來,而且恰到好處。所謂太極腰,就是練腰的運動。最後達到的高級階段,就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追求的境界是不動之動。前輩所說的“無形打有形”,就是動作的幅度相當小,但是產生的力量效果卻相當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