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是用別人的生命在買單!

在看了一段名為《牛仔褲的代價》的45分鐘紀錄片後, 徹底顛覆了小蜜對牛仔褲和時尚行業的認知, 每年生產2.6億條牛仔褲背後的真相簡直觸目驚心......

若論時尚界最普及的一件單品, 可能非牛仔褲莫屬。 牛仔褲已經遠遠超出了“時尚”的範疇, 成為了人們衣櫃中最常見的基本款, 它也許是唯一一款打破了階層藩籬的時尚單品。

人們盡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費能力在一線大牌、輕奢品牌、快時尚品牌店、連鎖超市、批發市場甚至是夜市路邊攤裡買到不同價位的牛仔褲。 售價一千塊的牛仔褲和售價九十九元的牛仔褲在外形看來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水洗、刀割、破洞……最流行的時尚因素它們全都有。

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無論是昂貴的還是便宜的牛仔褲, 都意味著罪惡。

帶著這些疑問, 他們從德國某知名品牌賣場裡的一條9.9歐的牛仔褲開始追溯它的歷史, 找到了這條牛仔褲出生的地方——中國·廣東·廣州·新塘。

在這個每年生產2.6億條牛仔褲的小鎮裡看到的一切, 徹底顛覆了他們對牛仔褲和時尚行業的認知。 最終, 他們將這些見聞剪輯成45分鐘的紀錄片, 名為《牛仔褲的代價》。

這部片拍得太好了, 好的以至於讓人感到害怕, 因為我們可以對自己的無知心安理得, 所以很多時候, 我們寧願沒有人叫醒我們, 讓我們看到事實的真相。

一條牛仔褲=3480升水, 一邊在浪費, 一邊在污染

圖:綠色和平 邱波

新塘鎮一家牛仔洗水廠排出的污水, 這些污水未經任何處理, 就直接排入了蜿蜒圍繞村莊的小河, 而這些河水最終流向東江。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過, 2007年美國某品牌牛仔褲對其製作的一款牛仔褲所需的資源進行了一次評估, 結果得出了一項驚人發現——

牛仔褲幾乎就是由水製成的, 從棉田到棉布再到洗衣機, 一條牛仔褲一生之中居然需要耗費3480升水, 如果按成年人每天需攝入兩升水來計算, 一條牛仔褲的耗水量足以滿足一個成年人接近五年的飲水量。

也許你會反駁說, 棉布又不僅僅用於製作牛仔褲, 如果牛仔褲如此費水, 那麼其他棉製品不也差不多嗎?

不, 你錯了, 差得多了, 因為其他棉製品衣物並不像牛仔褲這樣, 需要用很多化學原料來實現做舊水洗的效果。 如果你不懂什麼是做舊水洗, 看下面這條牛仔褲, 膝蓋附近褪色的部分, 大腿部的褶皺, 還有某些款式中磨破的部分, 都是人為刻意製造出的“做舊”效果。

丙烯酸樹脂、漂白粉, 鉀金屬、偶氮染料, 高錳酸鉀等你叫得上或者叫不上名字的重金屬原料都是讓牛仔褲變得“時尚”的必需品。

每生產一噸牛仔產品, 會污染200噸水, 更直觀點說每生產1公斤, 也就是3條牛仔褲, 就需要200升的水。 約有2500種化學物質會被使用在不同牛仔產品的染色和整理過程中。

新塘鎮的牛仔紡織服裝生意始於20世紀80年代, 大敦村是最早聚集起一批牛仔褲生產企業的村莊之一。

在衛星地圖上, 可以清楚地看到, 大敦村附近的一條河流, 在流入東江的河口處, 黑色的河水和淺色的江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村民們反映說, 排汙嚴重的時候, 這裡的河水簡直已經不是污水, 而是毒水。 味道惡臭刺激, 如果不小心接觸到, 皮膚還會發癢甚至潰爛。

為了達到出口時的品質檢測標準, 牛仔褲的生廠商會通過反復的洗滌以使遠在歐美的顧客察覺不到化學品的存在, 一條牛仔褲出廠前要經過反復20次脫水打磨, 然後磨破、漂白、重新上色。 之後這些污水基本上不經過任何處理, 就直接排入了水溝, 最終匯入大江大河。

然而這樣的洗滌不過是走走過場, 讓牛仔褲“聞”起來不是那麼刺鼻而已,

實際上對人類的傷害並沒有顯著的減少, 在皮膚出汗的時候, 這些隱藏在牛仔布料中的有毒致癌物質便會被釋放出來, 和你的肌膚直接接觸。 浪費和污染了那麼多水之後, 達到的不過是個自欺欺人的效果, 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牛仔褲背後的生產方式, 摧毀的不只是工人的健康

在生產牛仔褲的每一個環節, 都是人停機器不停的, 工人們輪流上夜班和白班。

忙碌了一整夜之後, 一名工人終於可以休息一下。 可悲的是, 牛仔褲上的藍色塵埃正無情地侵蝕著他們的肺。

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每月只能休息一天的高強度工作只是這份工作給工人帶來的最輕度的傷害了。 在穿著的時候都有可能會接觸到牛仔褲上遺留的致癌物質, 何況生產它們的工人呢?

他們不是不知道,他們只是迫于生計而無法選擇。

矽肺病就是以前說的矽肺病,矽肺是塵肺的一種,是嚴重的職業病。游離的二氧化矽粉塵通過呼吸道在人的肺泡上發生堆積,影響氣體交換,最後人的肺泡失去作用,肺組織全部纖維化。用老百姓的話說,肺變成一個土疙瘩。

目前,全世界沒有能夠治癒矽肺的特效藥,患了矽肺等於判了死刑。

這個看起來有60歲的工人胡興磊其實才剛剛40歲,他以前做的就是噴砂的工作,在他生病不斷咳嗽之後,他換到了洗衣間工作,工資比以前低了不少,而且同樣得忍受高溫和臭氣的煎熬。

還有些懵懂的年輕人,並不知道現在的勞動對他們的未來意味著什麼。下面這樣的年輕人就像是牛仔褲工廠的食料,會在幾年之後被吐出,成為體無完膚的殘骸,上面胡興磊的遭遇,就是他們的明天。

這種紫色的噴劑具有極強的腐蝕性,然而這個年輕工人在工作時不戴口罩,因為通風排氣設備不好,車間裡悶熱的嚇人,工人們不得不穿得極少,已經無暇考慮化工原料是否會粘到自己身體之上。

相比起致命的矽肺病,其他的粉塵、噪音污染,似乎都輕飄飄不值一提了。

成本價4.3歐的所謂“牛仔褲”,不是垃圾,就是有害物質

恐怕一些快時尚品牌,要為牛仔褲製造的罪惡承擔最大的責任。

它們的經營策略是用質次價低卻緊跟流行趨勢的服飾來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人們現在可以在賣場裡買到9.9歐一條的牛仔褲,就算是進城務工人員,每個月也可以毫無壓力地買上一兩條穿穿。

越來越便宜的服裝價格和越來越方便的購物方式是促使消費者過度購買的元兇,9.9歐一條的牛仔褲,就是“口紅效應”在今時今日的最好體現。

大家都知道,口紅效應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簡單地說,就是在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之下,諸如口紅、香水、牛仔褲、電影票這類“並非必須的小小奢侈之物”就會成為消費者欲望的出口被大量消費,其銷售額甚至遠遠高過於經濟向好的時期。

因為人的消費能力會被經濟大環境所影響而下降,但是人的消費欲望是不會隨著消費能力的下降而消失的。

買不起貴的,買一件便宜的也好,人就是這樣來滿足自己的。

這種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的心態,同時也適用於當下消費能力不強,但是消費欲望旺盛的90後們,快時尚品牌裡銷售的牛仔褲,就和校門外格子鋪裡十塊錢一瓶的指甲油,二十塊錢一支的口紅一樣,既能滿足他們的消費欲望,又能滿足他們走在時尚前端的幻想。

現在輿論的趨勢是嘲笑新富階層對於奢侈品牌的無腦追捧,認為他們是“人傻錢多”,花幾萬塊錢去買一件衣服一個包,真是浪費錢。

但是,當今社會真正的浪費,並非是高消費群體對手工製作的奢侈品的盲目追捧,恰恰是中低消費群體對粗製濫造的快時尚品牌的過度消費。

這就是牛仔褲市場的規則:人們想要便宜的褲子,卻不想穿太久。

因為幾乎每週快時尚品牌都會推出新的款式告訴他們這才是現在最流行的,他們要儘快買新的,所以嶄新的牛仔褲得要看上去像舊的,承受這個妄想風潮所帶來的痛苦的是這裡的人們和他們的自然環境。

快時尚品牌將牛仔褲賣得那麼便宜可不是為了做慈善事業,它們給到生產商的價格,每條牛仔褲不會高於4.3歐元。

刨除製作牛仔褲的原料、工人工資、廠租、機器損耗、各項稅費,4.3歐元裡還能剩下多少呢?

為無限降低成本的願望買單的只能是品質,你想用9.9歐買到一條牛仔褲,不要指望它是精品,它不是垃圾,就是有害物質。

其實小工廠的工廠主們也想拿出錢來給工人加薪、改善工作環境、購買處理污水的設施。可是他們發現,一旦他們做了這些,勢必會提高單條牛仔褲的造價,而訂貨商是不管你有多少正當的理由的,你只要漲價,他們就會迅速把訂單轉給其他不那麼環保和人道的廠子裡去。

孩子從一家染整廠流出的污水中走過,而他絲毫不知,他淌過的污水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危害。

他們就是要一條成本價4.3歐的牛仔褲而已,至於這條牛仔褲是怎麼來的,他們不想知道更不想管。前一秒鐘還說這種生產環境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德國廠商,後一秒鐘聽到記者問“是否可以多付一點錢,改善下工廠設備也給工人多賺點錢”的時候就暴走了:他說售價就算是相差一千倍的褲子,也是在這樣的工廠裡做出來的,而且他不認為他多給了錢,工廠主就會把錢多分給工人。

難道100歐的牛仔褲,就毫無問題了嗎?

總部設在荷蘭的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2012年公佈過一項調查結果:該組織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購買141件服裝樣品,檢測結果顯示,這些樣品中,有89件被檢測出NPE,占到總樣品數的三分之二,並幾乎涉及全部品牌。

NPE在紡織生產中廣泛用於印染和水洗環節,被排放到環境中會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強的環境激素壬基酚。另外大多數樣品上都被檢測出多種不同種類的具有潛在危害的工業化學品。

已經有很多訂貨商將自己的訂單給到了更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計畫未來在非洲設立新的工廠,這種遷徙無非是將這一切搬到別處再上演一遍。也許只有到了在非洲生產一條牛仔褲的成本也不低於100歐的時候,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

“我們不是不知道,我們只是假裝不知道。”大概所有的人,包括消費者,設計者,銷售商,中間商,委託方,都是幫兇。

我們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沉默著,代價是付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及不計其數的廉價勞動力的健康和生命。這一切的一切,為的只是獲取一條我們大概穿不到兩年就會丟棄的牛仔褲,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再看看自己身上的牛仔褲,感覺雙腿沾滿了工人肺裡的塵和咳出的血。

整個悲劇裡面誰是兇手,誰又是同謀?現在和未來誰將為它買單?不僅僅是牛仔褲們,任何一件流動的商品背後都有一個類似的悲劇。

難道,我們真的已經麻木了嗎?

何況生產它們的工人呢?

他們不是不知道,他們只是迫于生計而無法選擇。

矽肺病就是以前說的矽肺病,矽肺是塵肺的一種,是嚴重的職業病。游離的二氧化矽粉塵通過呼吸道在人的肺泡上發生堆積,影響氣體交換,最後人的肺泡失去作用,肺組織全部纖維化。用老百姓的話說,肺變成一個土疙瘩。

目前,全世界沒有能夠治癒矽肺的特效藥,患了矽肺等於判了死刑。

這個看起來有60歲的工人胡興磊其實才剛剛40歲,他以前做的就是噴砂的工作,在他生病不斷咳嗽之後,他換到了洗衣間工作,工資比以前低了不少,而且同樣得忍受高溫和臭氣的煎熬。

還有些懵懂的年輕人,並不知道現在的勞動對他們的未來意味著什麼。下面這樣的年輕人就像是牛仔褲工廠的食料,會在幾年之後被吐出,成為體無完膚的殘骸,上面胡興磊的遭遇,就是他們的明天。

這種紫色的噴劑具有極強的腐蝕性,然而這個年輕工人在工作時不戴口罩,因為通風排氣設備不好,車間裡悶熱的嚇人,工人們不得不穿得極少,已經無暇考慮化工原料是否會粘到自己身體之上。

相比起致命的矽肺病,其他的粉塵、噪音污染,似乎都輕飄飄不值一提了。

成本價4.3歐的所謂“牛仔褲”,不是垃圾,就是有害物質

恐怕一些快時尚品牌,要為牛仔褲製造的罪惡承擔最大的責任。

它們的經營策略是用質次價低卻緊跟流行趨勢的服飾來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人們現在可以在賣場裡買到9.9歐一條的牛仔褲,就算是進城務工人員,每個月也可以毫無壓力地買上一兩條穿穿。

越來越便宜的服裝價格和越來越方便的購物方式是促使消費者過度購買的元兇,9.9歐一條的牛仔褲,就是“口紅效應”在今時今日的最好體現。

大家都知道,口紅效應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簡單地說,就是在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之下,諸如口紅、香水、牛仔褲、電影票這類“並非必須的小小奢侈之物”就會成為消費者欲望的出口被大量消費,其銷售額甚至遠遠高過於經濟向好的時期。

因為人的消費能力會被經濟大環境所影響而下降,但是人的消費欲望是不會隨著消費能力的下降而消失的。

買不起貴的,買一件便宜的也好,人就是這樣來滿足自己的。

這種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的心態,同時也適用於當下消費能力不強,但是消費欲望旺盛的90後們,快時尚品牌裡銷售的牛仔褲,就和校門外格子鋪裡十塊錢一瓶的指甲油,二十塊錢一支的口紅一樣,既能滿足他們的消費欲望,又能滿足他們走在時尚前端的幻想。

現在輿論的趨勢是嘲笑新富階層對於奢侈品牌的無腦追捧,認為他們是“人傻錢多”,花幾萬塊錢去買一件衣服一個包,真是浪費錢。

但是,當今社會真正的浪費,並非是高消費群體對手工製作的奢侈品的盲目追捧,恰恰是中低消費群體對粗製濫造的快時尚品牌的過度消費。

這就是牛仔褲市場的規則:人們想要便宜的褲子,卻不想穿太久。

因為幾乎每週快時尚品牌都會推出新的款式告訴他們這才是現在最流行的,他們要儘快買新的,所以嶄新的牛仔褲得要看上去像舊的,承受這個妄想風潮所帶來的痛苦的是這裡的人們和他們的自然環境。

快時尚品牌將牛仔褲賣得那麼便宜可不是為了做慈善事業,它們給到生產商的價格,每條牛仔褲不會高於4.3歐元。

刨除製作牛仔褲的原料、工人工資、廠租、機器損耗、各項稅費,4.3歐元裡還能剩下多少呢?

為無限降低成本的願望買單的只能是品質,你想用9.9歐買到一條牛仔褲,不要指望它是精品,它不是垃圾,就是有害物質。

其實小工廠的工廠主們也想拿出錢來給工人加薪、改善工作環境、購買處理污水的設施。可是他們發現,一旦他們做了這些,勢必會提高單條牛仔褲的造價,而訂貨商是不管你有多少正當的理由的,你只要漲價,他們就會迅速把訂單轉給其他不那麼環保和人道的廠子裡去。

孩子從一家染整廠流出的污水中走過,而他絲毫不知,他淌過的污水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危害。

他們就是要一條成本價4.3歐的牛仔褲而已,至於這條牛仔褲是怎麼來的,他們不想知道更不想管。前一秒鐘還說這種生產環境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德國廠商,後一秒鐘聽到記者問“是否可以多付一點錢,改善下工廠設備也給工人多賺點錢”的時候就暴走了:他說售價就算是相差一千倍的褲子,也是在這樣的工廠裡做出來的,而且他不認為他多給了錢,工廠主就會把錢多分給工人。

難道100歐的牛仔褲,就毫無問題了嗎?

總部設在荷蘭的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2012年公佈過一項調查結果:該組織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購買141件服裝樣品,檢測結果顯示,這些樣品中,有89件被檢測出NPE,占到總樣品數的三分之二,並幾乎涉及全部品牌。

NPE在紡織生產中廣泛用於印染和水洗環節,被排放到環境中會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強的環境激素壬基酚。另外大多數樣品上都被檢測出多種不同種類的具有潛在危害的工業化學品。

已經有很多訂貨商將自己的訂單給到了更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計畫未來在非洲設立新的工廠,這種遷徙無非是將這一切搬到別處再上演一遍。也許只有到了在非洲生產一條牛仔褲的成本也不低於100歐的時候,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

“我們不是不知道,我們只是假裝不知道。”大概所有的人,包括消費者,設計者,銷售商,中間商,委託方,都是幫兇。

我們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沉默著,代價是付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及不計其數的廉價勞動力的健康和生命。這一切的一切,為的只是獲取一條我們大概穿不到兩年就會丟棄的牛仔褲,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再看看自己身上的牛仔褲,感覺雙腿沾滿了工人肺裡的塵和咳出的血。

整個悲劇裡面誰是兇手,誰又是同謀?現在和未來誰將為它買單?不僅僅是牛仔褲們,任何一件流動的商品背後都有一個類似的悲劇。

難道,我們真的已經麻木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