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全國各地名小吃有哪些不為外人所知的真相?

一、關於沙縣小吃的誤區

1、沙縣小吃沒有蒸餃

我是在上海念書, 就有上海同學為了表示好意, 對我說“沙縣小吃的蒸餃很好吃喲”, 結果得到了我一臉迷惑的回應……我一直以為蒸餃是北方食品的好嗎!至於原因, 我覺得是江浙滬比較喜歡小籠包之類的蒸類食品, 所以沙縣小吃也要入鄉隨俗, 其次蒸餃也方便賣, 所以在江浙滬地區, 沙縣小吃裡的蒸餃可能是賣最好的。

2、沙縣小吃沒有套餐飯

竟然有人問我沙縣小吃是不是就是套餐飯, 這我也無言以對……現在在外地的沙縣小吃其實並不是“販賣沙縣地區的小吃”,

而是類似名叫沙縣的小炒速食的連鎖店了, 以至於有人問我沙縣是地名不是商標嗎?

3、沙縣小吃只有扁肉沒有大餛飩小餛飩

本地小吃裡面只有扁肉一種, 也就是所謂的小餛飩吧, 具體做法和樣式下面會講到。 我小時候以為餛飩是北方的一種小吃, 大餛飩更是覺得像是煮水餃。 。 。

二、本地沙縣小吃到底有什麼?

1、拌面

拌面到處都有, 也都各有風味, 那我就講講沙縣拌面的特點吧。

首先, 沙縣的拌面大概是長這樣

沙縣拌面具體還有高砂鎮拌面、夏茂鎮拌面, 做法味道都不太相同, 這裡以城關的做法舉例。

沙縣拌面的面是怎樣的我不太懂, 因為南方人可能對面也不是太苛求, 我只知道面是在市場一塊錢一坨買的(- - 喂這樣煞風景真的好嗎)面的重點在於:花!生!醬! 沒錯沙縣拌面的靈魂就是花生醬!沒有花生醬的拌面能叫拌面嗎!面下鍋以後在碗裡加入醬油、醋、鹽、味精和花生醬, 等面熟後撈如碗中迅速拌好, 熱氣帶出花生醬的香味, 撒上蔥花, 一碗沙縣拌面就出爐啦。

因為花生醬一涼就會結塊, 所以要趁熱趕快吃完, 這種急迫感可能也是吃面的一種快樂。

2、扁肉

其實我懷疑是三明地區或者福建地區的扁肉可能都一個做法, 具體沒有調查我也不知道。 沙縣的扁肉以廟門扁肉最為出名。 肉是要以木槌錘爛, 這樣才會有勁道。 包扁肉的時候一手拿扁肉皮, 一手拿筷子挑肉, 挑出一小撮肉放入扁肉皮中, 手一捏即成一個扁肉, 順勢扔入滾開的水中, 待扁肉飄起即可。 沙縣扁肉強調皮薄, 要透明到可以看到裡面肉的紋理, 肉要Q有嚼勁, 所以外地的餛飩總會讓我覺得皮太厚。 。 。

3、燒麥

這又是一個大眾小吃, 全國都有燒麥, 那沙縣燒麥特別在哪裡呢?

沙縣燒麥皮是晶瑩剔透, 薄皮透明(怎麼和扁肉一個要求), 裡面的餡是粉絲和肉, 重點在於。 。 。 吃的時候沾豆豉油!!豆豉油是什麼?請看下一節!

至於燒麥, 長這樣

對的那碟類似醬油的調料就是沙縣人最愛調料——豆豉油

4、豆豉油

接下來就讓我們談談豆豉油。 豆豉油是什麼?怎麼做?通過自我回憶、度娘幫助、爸媽場外支持, 我都沒有得到答案。 。 。

我只知道是一種同醬油一樣的黑色調料, 但是醬油是黑紅色的, 豆豉油是純黑色的, 最大的差別是豆豉油有一股香味, 而且味道極淡, 淡到可以端起來咕嘟咕嘟喝, 但是卻是提鮮調料必備佳品!關於豆豉油的絕佳好搭檔, 請看下一個——

5、豆腐乾

關於豆腐乾的記憶,是小時候的路邊攤,坐在小板凳上眼巴巴地等老闆把豆腐乾在爐子裡烤好,等老闆瓷碗裡放著幾疊豆腐乾端來,就扯著嗓子喊:“老闆老闆我的豆豉油呢!”終於等來一小碟豆豉油,馬上忍著燙上手把豆腐乾撕開,用力地浸在豆豉油裡,然後丟進嘴裡,幸福地嚼啊嚼。這種用手吃食物的記憶,也就只有豆腐乾了。。。由於豆豉油的味道淡,因此會把豆腐乾撕得很碎,想浸得久些,但是泡久的豆腐乾會太爛缺少嚼勁,又會失去豆腐乾原本的豆香,因此怎樣泡得適中好吃,也是和食物的較量。

武漢是一個盛產吃貨的地方,武漢的小吃綜合各地特色品種繁多。武漢菜的特色是重口味,鹹、重油、有些狠辣,小吃也這樣。

武漢熱乾麵其實需要自己攪拌而不是端上來就拌好的。而且現在的堿面也不好吃,以前的做法是淩晨3、4點開始把面煮好,然後都灘在桌子上,弄個大風扇對著吹,之後淋上小麻油開始攪拌,麵條就會變得很有彈性很好吃。但是現在的人都變懶了,直接買現成的,而且貌似送貨前是冷凍的。

豆腐腦的鹹甜之爭在武漢看來其實無所謂,武漢基本都是甜的,但是也有不少店鋪有什錦豆腐腦,比如民生甜食館,裡面除了豆腐腦還有油條、糯米、醬油、蝦皮、花生米等。所以說一般的鹹豆腐腦我是不吃的,感覺太單調了。

武漢最著名的豆皮大王老通城很早就倒閉了,據說原因是因為老闆把老通城的招牌轉給別人之後自己去經營酒樓了,但是當時公款消費還不盛行,所以很快就倒閉了。豆皮面都是一樣,但是餡料有很多花樣,但是糯米、幹子、肉丁、筍丁是必備的。想找到好吃的豆皮只有靠撞大運,有不少好吃的豆皮師傅都說自己是老通城出來的。民生甜食館的豆皮味道還湊合。

1.小龍坎是個地名,重慶最有名的火鍋之一的“大龍火鍋”發源地在那裡。外地常見的那家“小龍坎火鍋”起于成都,但是用了一個重慶的地名,不知道搞哪樣。

2.情懷店純陽酒家有兩家,相距不過幾步路,梯坎底下的是老字型大小,樓上的是老闆女兒開的。

3.重慶最有名的小面都是開在老牌五星級酒店旁邊的,比如希爾頓旁邊的胖妹面莊和老JW萬豪旁邊的花市豌雜。都是以前的口頭禪“我請你吃希爾頓”一個大喘氣之後告訴你“旁邊的那家小面”。

4.重慶沒有雞公煲,發明雞公煲的人叫張重慶而已。

5.除了重慶的火鍋和小面,燒烤也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名聲不夠響亮。

6.重慶的燒烤一般默認是烤完之後統統剪碎放作料混合在一起,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多嘗幾樣菜,當然你告訴老闆不要剪碎他們也會照做。

7.最有名的燒烤“九村烤腦花”除了腦花是烤的,其他菜都是炒的,而且問店家這茬他們絲毫不覺得慚愧地告訴你“是的,就是炒的”,那你反正都要炒幹嘛串起來賣?

8.煮火鍋的時候毛肚鴨腸牛肝腰片,反正看起來是片狀的肉都是舉著筷子涮,重慶人數秒的方法是“七上八下”,每次下鍋持續1.5秒。有的店會給你在生肉上打個雞蛋,是為了讓肉更嫩,如果沒有雞蛋一般也可以單點一個。

9.油碟的標配是蒜和香油。但是加香菜末,醋,味精,鹽也被默認為老重慶的吃法。加蠔油是成都的吃法,沒有好或者不好一說,自己喜歡就夠了,希望重慶人也不要鄙視外地人的油碟。

10.江湖菜是九十年代起源于重慶的菜式,被廣義認為是下河幫川菜。菜式包括:辣子雞,尖椒雞,水煮魚,酸菜魚等。辣子雞默認歌樂山上的最正宗,花椒雞要去鐵山坪吃,江湖菜館非常分散。不過最近比較火的名店是位於洪崖洞附近的“楊記隆府”,包含了很多老派做法的江湖菜,個人認為每樣菜都在平均水準以上。“紅糖陰米”這種幾乎失傳的老菜加入藕粉之後創新很合理。可惜非常難排隊,等待時間在兩小時以上。

11.如果想領略排檔文化的話推薦住在江北區觀音橋的凱悅酒店或者希爾頓逸林,附近夜宵和酒吧都很多。如果商務辦公推薦威斯汀,位於CBD解放碑,附近有小吃街,但是都比較商業化了,很少能發現非常正宗的重慶排檔文化。不過那裡曾經是重慶最老的城區,也是排檔文化的發源地。

12.重慶少有百年老字型大小,因為大部分老字型大小都起於陪都歷史之後,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還是在解放碑,比如山城羊肉館,丘二館和小濱樓。

13.小麵館術語:乾餾=不要湯,多青=多要青菜,提黃=面硬一點,還有一些術語不常見,

14.重慶特別有名的小麵館有這麼幾家只開半天,還有幾家開24小時,一般這兩種店味道都特別好。比如馬家堡的“開半天豬耳面”和石碾盤的“哆哆面”。

15.很多人覺得重慶的清淡菜肴都是從外地傳來的,其實不然,清淡的傳統重慶菜調味也都很下功夫,比如丘二館的秘制雞湯和胖子媽的鹵菜。

16.磁器口的古鎮雞雜最老的那家是門口掛老婆婆相片的(慎得慌),貓兒面最正宗的一家就在磁器口牌坊對面,就叫“貓兒面”而不是“三姐貓兒面”。

17.陳麻花那三家店挨著,味道完全一樣,有一家生意超好,門庭若市,另外兩家從來沒生意,也不吆喝。我小時候很好奇那兩家怎麼還沒垮,後來才明白店鋪間“調貨”的道理。人最多那家據說排隊的有很多也是托兒。

18.在重慶吃飯我們一般喝“唯怡”,地位和西安的冰峰汽水,新疆的天潤奶啤一樣。

19.更多重慶美食推薦請看我之前的回答,祝你在重慶胃暖心也暖。

內蒙沒有動不動就跑去吃烤全羊的!!!沒有!!!一隻就上千好不好!!!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吃蒙餐。內蒙人吃蒙餐一般是吃手把肉、烤羊腿或者羊排、肉腸、血腸、羊頭肉、羊雜之類的,最後再來一鍋鍋茶。

在包頭吃蒙餐首先考慮去寶格特,所有包頭人公認的最好吃的蒙餐。寶格特羊肉很香,據說是錫林郭勒的烏珠穆沁羊,總之就是一個字,贊!!!

上兩張寶格特的照片

當然,去蒙古大營吃也是可以的,在賽汗塔拉草原,吃的也挺香,不算太貴(蒙餐有便宜的麼ˊ_>ˋ)。

其次,蓧面。

蓧面有窩窩、魚魚、條條、坉坉等很多種,涼拌、沾湯或者做成湯都可以。蓧面山陝冀都有,但各有不同,內蒙的蓧面出了外地人吃的涼湯之外,還可以沾羊湯吃。羊肉和山藥蛋子熬出來的,冬天吃簡直,,,

(((o(*゚▽゚*)o)))

不過蓧面雖香,卻不能多吃,很難消化。包頭人有句俗語,叫“蓧面吃個半飽飽,喝完水水正好好”,就是說蓧面只能吃半飽。

然後,焙子

焙子是呼包鄂一帶特有的早點,也是包頭人最愛的早點。焙子音同“被子”,,,每次跟人家說自己愛吃焙子,別人都用極為怪異的眼神看我,,,

蘭州沒有蘭州拉麵。

本地人和本地麵館一律叫牛肉麵,親切點兒叫牛大。

蘭州拉麵是青海化隆的同志們散佈到全國的,據說青海化隆23萬人口,21萬人搞這個。

要說區別嗎,其實面還拉的像模像樣,你要他拉個毛細(細如髮絲),二細(筷子般粗細),哪怕韭葉子(薄如春韭)都沒問題,油潑辣子也差強人意,關鍵那口湯,差的太遠了,Tnnd還不放蘿蔔,至於入口即化的酥爛牛肉,那更是沒有的。

請看下一個——

5、豆腐乾

關於豆腐乾的記憶,是小時候的路邊攤,坐在小板凳上眼巴巴地等老闆把豆腐乾在爐子裡烤好,等老闆瓷碗裡放著幾疊豆腐乾端來,就扯著嗓子喊:“老闆老闆我的豆豉油呢!”終於等來一小碟豆豉油,馬上忍著燙上手把豆腐乾撕開,用力地浸在豆豉油裡,然後丟進嘴裡,幸福地嚼啊嚼。這種用手吃食物的記憶,也就只有豆腐乾了。。。由於豆豉油的味道淡,因此會把豆腐乾撕得很碎,想浸得久些,但是泡久的豆腐乾會太爛缺少嚼勁,又會失去豆腐乾原本的豆香,因此怎樣泡得適中好吃,也是和食物的較量。

武漢是一個盛產吃貨的地方,武漢的小吃綜合各地特色品種繁多。武漢菜的特色是重口味,鹹、重油、有些狠辣,小吃也這樣。

武漢熱乾麵其實需要自己攪拌而不是端上來就拌好的。而且現在的堿面也不好吃,以前的做法是淩晨3、4點開始把面煮好,然後都灘在桌子上,弄個大風扇對著吹,之後淋上小麻油開始攪拌,麵條就會變得很有彈性很好吃。但是現在的人都變懶了,直接買現成的,而且貌似送貨前是冷凍的。

豆腐腦的鹹甜之爭在武漢看來其實無所謂,武漢基本都是甜的,但是也有不少店鋪有什錦豆腐腦,比如民生甜食館,裡面除了豆腐腦還有油條、糯米、醬油、蝦皮、花生米等。所以說一般的鹹豆腐腦我是不吃的,感覺太單調了。

武漢最著名的豆皮大王老通城很早就倒閉了,據說原因是因為老闆把老通城的招牌轉給別人之後自己去經營酒樓了,但是當時公款消費還不盛行,所以很快就倒閉了。豆皮面都是一樣,但是餡料有很多花樣,但是糯米、幹子、肉丁、筍丁是必備的。想找到好吃的豆皮只有靠撞大運,有不少好吃的豆皮師傅都說自己是老通城出來的。民生甜食館的豆皮味道還湊合。

1.小龍坎是個地名,重慶最有名的火鍋之一的“大龍火鍋”發源地在那裡。外地常見的那家“小龍坎火鍋”起于成都,但是用了一個重慶的地名,不知道搞哪樣。

2.情懷店純陽酒家有兩家,相距不過幾步路,梯坎底下的是老字型大小,樓上的是老闆女兒開的。

3.重慶最有名的小面都是開在老牌五星級酒店旁邊的,比如希爾頓旁邊的胖妹面莊和老JW萬豪旁邊的花市豌雜。都是以前的口頭禪“我請你吃希爾頓”一個大喘氣之後告訴你“旁邊的那家小面”。

4.重慶沒有雞公煲,發明雞公煲的人叫張重慶而已。

5.除了重慶的火鍋和小面,燒烤也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名聲不夠響亮。

6.重慶的燒烤一般默認是烤完之後統統剪碎放作料混合在一起,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多嘗幾樣菜,當然你告訴老闆不要剪碎他們也會照做。

7.最有名的燒烤“九村烤腦花”除了腦花是烤的,其他菜都是炒的,而且問店家這茬他們絲毫不覺得慚愧地告訴你“是的,就是炒的”,那你反正都要炒幹嘛串起來賣?

8.煮火鍋的時候毛肚鴨腸牛肝腰片,反正看起來是片狀的肉都是舉著筷子涮,重慶人數秒的方法是“七上八下”,每次下鍋持續1.5秒。有的店會給你在生肉上打個雞蛋,是為了讓肉更嫩,如果沒有雞蛋一般也可以單點一個。

9.油碟的標配是蒜和香油。但是加香菜末,醋,味精,鹽也被默認為老重慶的吃法。加蠔油是成都的吃法,沒有好或者不好一說,自己喜歡就夠了,希望重慶人也不要鄙視外地人的油碟。

10.江湖菜是九十年代起源于重慶的菜式,被廣義認為是下河幫川菜。菜式包括:辣子雞,尖椒雞,水煮魚,酸菜魚等。辣子雞默認歌樂山上的最正宗,花椒雞要去鐵山坪吃,江湖菜館非常分散。不過最近比較火的名店是位於洪崖洞附近的“楊記隆府”,包含了很多老派做法的江湖菜,個人認為每樣菜都在平均水準以上。“紅糖陰米”這種幾乎失傳的老菜加入藕粉之後創新很合理。可惜非常難排隊,等待時間在兩小時以上。

11.如果想領略排檔文化的話推薦住在江北區觀音橋的凱悅酒店或者希爾頓逸林,附近夜宵和酒吧都很多。如果商務辦公推薦威斯汀,位於CBD解放碑,附近有小吃街,但是都比較商業化了,很少能發現非常正宗的重慶排檔文化。不過那裡曾經是重慶最老的城區,也是排檔文化的發源地。

12.重慶少有百年老字型大小,因為大部分老字型大小都起於陪都歷史之後,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還是在解放碑,比如山城羊肉館,丘二館和小濱樓。

13.小麵館術語:乾餾=不要湯,多青=多要青菜,提黃=面硬一點,還有一些術語不常見,

14.重慶特別有名的小麵館有這麼幾家只開半天,還有幾家開24小時,一般這兩種店味道都特別好。比如馬家堡的“開半天豬耳面”和石碾盤的“哆哆面”。

15.很多人覺得重慶的清淡菜肴都是從外地傳來的,其實不然,清淡的傳統重慶菜調味也都很下功夫,比如丘二館的秘制雞湯和胖子媽的鹵菜。

16.磁器口的古鎮雞雜最老的那家是門口掛老婆婆相片的(慎得慌),貓兒面最正宗的一家就在磁器口牌坊對面,就叫“貓兒面”而不是“三姐貓兒面”。

17.陳麻花那三家店挨著,味道完全一樣,有一家生意超好,門庭若市,另外兩家從來沒生意,也不吆喝。我小時候很好奇那兩家怎麼還沒垮,後來才明白店鋪間“調貨”的道理。人最多那家據說排隊的有很多也是托兒。

18.在重慶吃飯我們一般喝“唯怡”,地位和西安的冰峰汽水,新疆的天潤奶啤一樣。

19.更多重慶美食推薦請看我之前的回答,祝你在重慶胃暖心也暖。

內蒙沒有動不動就跑去吃烤全羊的!!!沒有!!!一隻就上千好不好!!!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吃蒙餐。內蒙人吃蒙餐一般是吃手把肉、烤羊腿或者羊排、肉腸、血腸、羊頭肉、羊雜之類的,最後再來一鍋鍋茶。

在包頭吃蒙餐首先考慮去寶格特,所有包頭人公認的最好吃的蒙餐。寶格特羊肉很香,據說是錫林郭勒的烏珠穆沁羊,總之就是一個字,贊!!!

上兩張寶格特的照片

當然,去蒙古大營吃也是可以的,在賽汗塔拉草原,吃的也挺香,不算太貴(蒙餐有便宜的麼ˊ_>ˋ)。

其次,蓧面。

蓧面有窩窩、魚魚、條條、坉坉等很多種,涼拌、沾湯或者做成湯都可以。蓧面山陝冀都有,但各有不同,內蒙的蓧面出了外地人吃的涼湯之外,還可以沾羊湯吃。羊肉和山藥蛋子熬出來的,冬天吃簡直,,,

(((o(*゚▽゚*)o)))

不過蓧面雖香,卻不能多吃,很難消化。包頭人有句俗語,叫“蓧面吃個半飽飽,喝完水水正好好”,就是說蓧面只能吃半飽。

然後,焙子

焙子是呼包鄂一帶特有的早點,也是包頭人最愛的早點。焙子音同“被子”,,,每次跟人家說自己愛吃焙子,別人都用極為怪異的眼神看我,,,

蘭州沒有蘭州拉麵。

本地人和本地麵館一律叫牛肉麵,親切點兒叫牛大。

蘭州拉麵是青海化隆的同志們散佈到全國的,據說青海化隆23萬人口,21萬人搞這個。

要說區別嗎,其實面還拉的像模像樣,你要他拉個毛細(細如髮絲),二細(筷子般粗細),哪怕韭葉子(薄如春韭)都沒問題,油潑辣子也差強人意,關鍵那口湯,差的太遠了,Tnnd還不放蘿蔔,至於入口即化的酥爛牛肉,那更是沒有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