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1~7歲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詳細,值得收藏!

1

1-2歲

2歲前後的小壞蛋有多壞,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現包括:“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佔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 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

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 但他們不懂得表達, 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他們一點兒也不壞, 一點兒也沒有折磨媽媽、蠻不講理的意思。

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 書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 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 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生活規律: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 孩子就容易發脾氣。 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 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 採取恰當措施, 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轉移注意:這麼小的寶寶, 注意力移動得很快, 你要好好利用。 比如, 你抱孩子進餐椅吃飯,

孩子打挺不肯進去, 你就不必堅持。 拿些小胡蘿蔔丁啦小麥圈啦什麼的哄哄他, 等他吃得高興心情愉快時, 再抱進餐椅裡去。

不當觀眾:當孩子打滾撒賴時, 不當觀眾。 沒有觀眾了, 這演員也就沒趣了。 繞開硬碰硬:如果你問, “你要不要洗澡?” 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換個說法, “你想在澡盆裡玩小鴨子, 還是玩小水桶?”

放鬆你自己:當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餓時, 你也會和孩子一樣, 容易發脾氣。 就像對待孩子一樣, 在預計你自己要進入“壞情緒區”之前, 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 給自己充足電。

2

3歲

從情緒上看, 三歲的他是個快樂的年紀, 他友善, 平靜, 充滿安全感, 易於接受, 也樂於分享。

在兩歲半是吵鬧不停的孩子, 到了快三歲的時候, 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 他會經常說, 好或者要。 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 對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協。

三歲時, 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 尤其是情緒發展上, 會呈現一個穩定的狀態。 此時他已經有很好的自我意識和穩固的自我概念。 當然, 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係。

3

3.5歲

三歲是合作的年紀, 三歲半則恰恰相反。 反抗是三歲半到四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徵。

對媽媽而言, 三歲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對。 三歲半是一個內向, 焦慮, 缺乏安全感, 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有的時候, 我們難免會以為他只所以這麼固執, 是因為他太自信了。 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 而且剛好相反。

三歲半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 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 也表現是他的不安全感, 比如口吃, 常摔跤, 有時緊張的發抖。 情緒和肢體上的不安全感, 經常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 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 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天, 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

生活過的很不愉快。

他經常試著去控制外界, 以減少他的焦慮和不安。 比如他唱命令周圍的人說, 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鐘, 他才得意洋洋的發號命令。 但是只要別人稍微不注意他, 她會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 他不讓媽媽講電話, 不讓爸爸看報紙, 連爸媽互相講話都不行。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像的朋友, 這些朋友有的是人, 有的是動物。 對於父母來說, 當他到了三歲半的時候, 我們的格外小心。

期間, 因此, 我們不必擔心他沒有表現出不穩定的特徵。 如果他真的出現這些情況的話, 我們也大可放心。 因為就算脾氣再好, 孩子也會有不穩定的時候。

4

4歲

三歲的小孩有顆溫順的心,四歲的小孩的心則是活潑的。典型的四歲孩子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典型的四歲孩子動作迅捷,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興趣轉移的也很快,而且一件大事大多做一次。他沒有興趣講究完美,只有興趣繼續做下一個活動。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對什麼事情都躍躍欲試。和三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他的改變可不是不小哦。

現在他經常說話多一點,也有點愛吹牛,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自我的領域,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所以很多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最遠到樹哪裡,最遠到門那裡”這些口頭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訴他,你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矩。

平常與他一起分享和創造;不理會他的不好的行為;接納他的吹牛;全心全意和他談話;謹慎的選擇電視節目。

和他對罵。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話攻擊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對罵的遊戲。罵的的時候,要像是真的在罵他一樣:你是指被壓爛的毛毛蟲。

這類愚昧的對罵語要持續到你們笑聲取代憤怒為止。以輕聲細語取代吼叫;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導;不要在電話中閒聊,四歲的孩子都討厭媽媽電話閒聊。

5

5歲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五歲的孩子象陽光一樣,溫暖,明朗。五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

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一到兩歲是的步步緊盯;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到了五歲,終於可以讓父母松一口氣。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

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甚至對神的愛。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五歲,黃金年齡。五歲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學好,而且,通常總是表現的很成功。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他一心求好,有時甚至連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請求大人容許。甚至他所用的語言,也都是正面而積極的。他常說,當然,好啊,好可愛哦。他之所以表現的這麼好,至少有個把月的時間如此,主要原因是,在這個年紀,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

他全心想要討好媽媽,親近媽媽,他要跟媽媽說話、跟媽媽玩耍、幫媽媽做家務,跟著媽媽在屋裡團團轉。很多五歲的小孩,真的是寧可跟著媽媽呆在家裡,也不跟小朋友到戶外去玩。

五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判斷的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

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他並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覺得安全、安心。於是他不會象稍早那樣,花費很多精力去反抗別人,只為了證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6

6歲

在寫6歲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流覽一下5歲娃。5歲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光。他喜悅、安詳、友善、寬容,喜歡順從家長。

而且,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讓媽媽快樂,就是他的快樂。美好的黃金年華5歲之後,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因此對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6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

他可以在學校裡做一個模範生,回家裡當一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把筆劃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其實,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髮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6歲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讓你詫異他怎麼比過去嬌氣了好多。噩夢也因此給6歲娃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係也游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讚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讚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強。6歲娃很願意在老師面前做個好學生,自覺以老師的話為聖旨,甚至老師越嚴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課下來他身心疲憊,也很少對老師有所發洩。他會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媽媽。

因為心理衝突,孩子的健康狀況也會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麼的。

而且他的黏膜組織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嚨,甚至女孩子的私處都比其他年齡更容易出現發炎症狀。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

還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顯得笨手笨腳的,時常跌倒、碰傷;而且孩子對這些傷痛也似乎特別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個小刺都會疼得孩子哇哇叫,簡直就像是特別嬌氣似的。因此,6歲娃的家裡最好備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要多關注些,多呵護些。

還有,如果發現孩子情緒緊張(咬指甲之類),我們最好能想辦法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孩子的情緒。至於餐桌上不像樣、衣服隨地亂扔之類的事情,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多些寬容吧。這裡!重點!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還有,孩子並不總說真話。比如,他會一口否認是他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你問他,“花瓶放得那麼高,你是怎麼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7

7歲

7歲的主旋律是孤獨與退卻,儘管他也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時刻。他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卻也不那麼喜歡與人交往,而更喜歡自己獨處。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哪怕他瞪大眼睛看著你說話,他其實都並沒有注意到你說的是什麼,他可以對外界充耳不聞。他的生活充滿了感傷的基調。

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所以家裡人才會虐待他。父母除了需要表達理解外,不必將7歲娃抱怨家人虧待他看得太重。

7歲娃悶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時,提前預報、指示明確、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讚美對6歲和8歲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對7歲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請注意這一點。

如果孩子回來告訴你同學老師如何討厭他、瞧不起他,你可以簡單地當“錄放影機”:“哦,你覺得同學們討厭你了。”你也可以試試追問一句,“是怎麼回事呢?”表達你的傾聽與關注。

共情式的討論是最有幫助的。不過,注意避免過度的說法,比如說“老師是個小氣鬼”。因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覺,你應該接受他們的感覺,然後引導他們轉向積極、健康的一面”。

假如你有非常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幫忙,他卻埋怨你“你總是叫我做這做那”,你可以這麼回答:“哦,這些似乎是你份內的工作,我們是不是能計畫一下,以便做起來得心應手些?”使他不致斷然拒絕你,留下迴旋餘地和引導的機會。

孩子對你充耳不聞時,你需要前確認一下他是否注意到了你在說什麼,“你聽見媽媽說什麼了嗎?”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項規則,那麼請你一定堅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脅而不見行動。那樣等於培養你的7歲娃把你的話當耳邊風。因為7歲娃的心思總是在他自己的世界裡,因此你會覺得你的娃反應很慢,很磨磨蹭蹭。

這會很考驗我們的耐心。也很需要我們有充分的耐心。發脾氣啦,教訓啦,都不會見效,因為,並不因為你脾氣發得足夠大,孩子就能從7歲年齡的特點裡跳出來。這很違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呢,孩子要7歲了的媽媽們注意了,你最需要具備的第一條黃金律是“耐心”。

你首先需要確認你的7歲娃的確接受到了你的資訊,“去把垃圾倒了”。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完了請他重複一下。然後,你需要提醒他、再提醒他、再再提醒他。千萬別光火。假如你實在沒有耐心,那就自己去倒吧。

媽媽需要牢記的第2條黃金律,是“想得開”。這是針對孩子什麼都望壞的方面想像的特殊心理和行為。假如你家娃以為你想毒死他,算了吧,你一笑了之,別跟他上火:“你說什麼?你老媽我要毒死你?你覺得我很後媽嗎?你太傷我的心了!”

假如孩子,哦,不用假如,幾乎很肯定的了,你孩子控訴他的朋友怎麼欺負他了,他的老師怎麼專門挑他的不是了,他的腿怎麼疼得肯定得了什麼了不得的病了,之類之類,你當然不必很當真地去找朋友家長、找老師、找醫生,去說個明白。

4

4歲

三歲的小孩有顆溫順的心,四歲的小孩的心則是活潑的。典型的四歲孩子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典型的四歲孩子動作迅捷,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興趣轉移的也很快,而且一件大事大多做一次。他沒有興趣講究完美,只有興趣繼續做下一個活動。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對什麼事情都躍躍欲試。和三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他的改變可不是不小哦。

現在他經常說話多一點,也有點愛吹牛,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自我的領域,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所以很多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最遠到樹哪裡,最遠到門那裡”這些口頭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訴他,你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矩。

平常與他一起分享和創造;不理會他的不好的行為;接納他的吹牛;全心全意和他談話;謹慎的選擇電視節目。

和他對罵。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話攻擊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對罵的遊戲。罵的的時候,要像是真的在罵他一樣:你是指被壓爛的毛毛蟲。

這類愚昧的對罵語要持續到你們笑聲取代憤怒為止。以輕聲細語取代吼叫;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導;不要在電話中閒聊,四歲的孩子都討厭媽媽電話閒聊。

5

5歲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五歲的孩子象陽光一樣,溫暖,明朗。五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

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一到兩歲是的步步緊盯;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到了五歲,終於可以讓父母松一口氣。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

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甚至對神的愛。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五歲,黃金年齡。五歲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學好,而且,通常總是表現的很成功。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他一心求好,有時甚至連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請求大人容許。甚至他所用的語言,也都是正面而積極的。他常說,當然,好啊,好可愛哦。他之所以表現的這麼好,至少有個把月的時間如此,主要原因是,在這個年紀,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

他全心想要討好媽媽,親近媽媽,他要跟媽媽說話、跟媽媽玩耍、幫媽媽做家務,跟著媽媽在屋裡團團轉。很多五歲的小孩,真的是寧可跟著媽媽呆在家裡,也不跟小朋友到戶外去玩。

五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判斷的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

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他並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覺得安全、安心。於是他不會象稍早那樣,花費很多精力去反抗別人,只為了證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6

6歲

在寫6歲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流覽一下5歲娃。5歲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光。他喜悅、安詳、友善、寬容,喜歡順從家長。

而且,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讓媽媽快樂,就是他的快樂。美好的黃金年華5歲之後,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因此對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6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

他可以在學校裡做一個模範生,回家裡當一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把筆劃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其實,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髮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6歲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讓你詫異他怎麼比過去嬌氣了好多。噩夢也因此給6歲娃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係也游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讚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讚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強。6歲娃很願意在老師面前做個好學生,自覺以老師的話為聖旨,甚至老師越嚴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課下來他身心疲憊,也很少對老師有所發洩。他會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媽媽。

因為心理衝突,孩子的健康狀況也會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麼的。

而且他的黏膜組織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嚨,甚至女孩子的私處都比其他年齡更容易出現發炎症狀。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

還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顯得笨手笨腳的,時常跌倒、碰傷;而且孩子對這些傷痛也似乎特別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個小刺都會疼得孩子哇哇叫,簡直就像是特別嬌氣似的。因此,6歲娃的家裡最好備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要多關注些,多呵護些。

還有,如果發現孩子情緒緊張(咬指甲之類),我們最好能想辦法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孩子的情緒。至於餐桌上不像樣、衣服隨地亂扔之類的事情,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多些寬容吧。這裡!重點!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還有,孩子並不總說真話。比如,他會一口否認是他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你問他,“花瓶放得那麼高,你是怎麼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7

7歲

7歲的主旋律是孤獨與退卻,儘管他也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時刻。他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卻也不那麼喜歡與人交往,而更喜歡自己獨處。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哪怕他瞪大眼睛看著你說話,他其實都並沒有注意到你說的是什麼,他可以對外界充耳不聞。他的生活充滿了感傷的基調。

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所以家裡人才會虐待他。父母除了需要表達理解外,不必將7歲娃抱怨家人虧待他看得太重。

7歲娃悶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時,提前預報、指示明確、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讚美對6歲和8歲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對7歲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請注意這一點。

如果孩子回來告訴你同學老師如何討厭他、瞧不起他,你可以簡單地當“錄放影機”:“哦,你覺得同學們討厭你了。”你也可以試試追問一句,“是怎麼回事呢?”表達你的傾聽與關注。

共情式的討論是最有幫助的。不過,注意避免過度的說法,比如說“老師是個小氣鬼”。因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覺,你應該接受他們的感覺,然後引導他們轉向積極、健康的一面”。

假如你有非常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幫忙,他卻埋怨你“你總是叫我做這做那”,你可以這麼回答:“哦,這些似乎是你份內的工作,我們是不是能計畫一下,以便做起來得心應手些?”使他不致斷然拒絕你,留下迴旋餘地和引導的機會。

孩子對你充耳不聞時,你需要前確認一下他是否注意到了你在說什麼,“你聽見媽媽說什麼了嗎?”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項規則,那麼請你一定堅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脅而不見行動。那樣等於培養你的7歲娃把你的話當耳邊風。因為7歲娃的心思總是在他自己的世界裡,因此你會覺得你的娃反應很慢,很磨磨蹭蹭。

這會很考驗我們的耐心。也很需要我們有充分的耐心。發脾氣啦,教訓啦,都不會見效,因為,並不因為你脾氣發得足夠大,孩子就能從7歲年齡的特點裡跳出來。這很違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呢,孩子要7歲了的媽媽們注意了,你最需要具備的第一條黃金律是“耐心”。

你首先需要確認你的7歲娃的確接受到了你的資訊,“去把垃圾倒了”。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完了請他重複一下。然後,你需要提醒他、再提醒他、再再提醒他。千萬別光火。假如你實在沒有耐心,那就自己去倒吧。

媽媽需要牢記的第2條黃金律,是“想得開”。這是針對孩子什麼都望壞的方面想像的特殊心理和行為。假如你家娃以為你想毒死他,算了吧,你一笑了之,別跟他上火:“你說什麼?你老媽我要毒死你?你覺得我很後媽嗎?你太傷我的心了!”

假如孩子,哦,不用假如,幾乎很肯定的了,你孩子控訴他的朋友怎麼欺負他了,他的老師怎麼專門挑他的不是了,他的腿怎麼疼得肯定得了什麼了不得的病了,之類之類,你當然不必很當真地去找朋友家長、找老師、找醫生,去說個明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