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追尋兒時美味記憶 傳承晉南飲食文化 一張面餅香飄絳城

香飄絳城 散文 落筆升蝶

題記:靜靜地咀嚼, 輕輕地回味, 非比尋常的韻致在舌尖上暈開, 是兒時的記憶, 也是家鄉的味道!

楊花紛飛, 柳絮飄颺, 櫻花爭豔, 海棠吐蕊, 春天不期而至, 走在路上, 臨街的小鋪子裡飄出一股清香, 淡淡地, 若有若無, 吸引著我的嗅覺, 也使我陷入了兒時的回憶。 這種熟悉的味道來自家鄉一種獨特的美味——圪爛飥。

圪爛飥, 因是用石子烤制而成, 也叫石子餅, 是絳縣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一種麵食。 因它名字的獨特, 引起我的諸多疑問, 所以查閱了一些資料, 發現這名字取得非常形象貼切。 “圪”[gē]〔~墶, 通疙瘩〕, 是指小丘狀或塊狀的東西;爛[lán], 《說文·火部》的解釋為:“爛, 熟也, 從火, 蘭聲。 ”本義為某些固體物質用火煮熟後因組織破壞或水分增加而變軟變碎。 依據《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曲突徙薪亡恩澤, 燋頭爛額為上客耶”和《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故久而不弊,

熟而不爛, 甘而不噥”綜合可知, “爛”字既有燒灼之意, 又有食物熟透而鬆軟之意;飥[tuō], 即餅, 西漢時楊雄所著的中國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彙的重要著作《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中對它的解釋為“餅謂之飥”。 由此可知, 圪爛飥, 就是一種用火烤制而熟, 表面坑窪不平, 形如餅狀又鬆軟可口的一種面餅。

我們小時候, 基本沒什麼零食, 不像現在的孩子在琳琅滿目的超市里都挑不出什麼好吃的。 記憶裡, 媽媽做的各種餡兒的圪爛飥就是安撫我們這些小饞貓的最佳零食。 每當逢年過節, 全家團聚的時候, 媽媽就會一大早起來和麵, 為了更加鬆軟, 和麵時還會加入幾個雞蛋, 然後把面盆放在爐火邊讓它加速發酵。 接下來, 媽媽會喊我們清洗石子, 石子是我和姐姐在河灘裡精挑細選一顆顆撿回來的, 基本上都是成人的指肚那麼大, 圓潤、光滑、飽滿, 經過一遍遍清洗, 沾著泥巴的石子被洗的光溜溜, 以後還可以反復使用。 等媽媽把它們嘩啦啦的倒入平底鍋內, 我就在灶台下燃起火,

姐姐用鍋鏟不斷的翻番, 讓這些擠在一起的石子均勻受熱。 在我們燒火加熱石子的同時, 媽媽把發酵好的面, 揉至筋道, 搓成長條, 拽成大小統一的劑子, 揉好後包進各種餡料, 然後輕輕地擀成一個個面餅。 等石子被炒的熱乎乎地時候, 媽媽就用鍋鏟挖出一部分來, 然後把一個個面餅平鋪在石子上。 接著媽媽便把挖出的那一部分石子均勻倒在面餅上, 把餅全部蓋嚴, 霎時間, 鍋內蒸汽騰騰而起, 受熱的面餅也發出滋滋的響聲。 時間靜靜推移, 蒸汽漸漸散盡, 圪爛飥也就熟了, 隨之而來的是一縷縷醇香幽幽而來, 鑽進人的鼻孔中, 久久不肯離去。

圪爛飥有大有小, 有厚有薄, 厚的入口軟綿, 薄的清脆鮮香, 最常見的是添加芝麻做成的鹹味的。 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口味, 還可以做成各種餡兒的, 有豆沙的, 紅糖的, 白糖的, 還有五仁的、椒葉的……這種餅子趁熱吃醇香四溢, 放涼了吃也會讓人回味無窮, 因是發酵過的面製成, 放涼了吃, 也不會引起胃疼之類, 反而有炒麵豆一樣的功效, 常食可以起到幫助消化、柔肝和胃的作用。因為老少皆宜,涼熱均可,攜帶方便,對於孩子們,成為住校攜帶的絕佳美食;對於旅遊出差的人,成為他們的途中必備;對於遠離故土的鄉人,成為他們夢寐以求的家鄉味道。

後來,這小小的圪爛飥不僅僅成為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食,也成為娶妻嫁女、小兒慶生等喜慶日子的必備美食,通常會做成一套,一般有大小不一的九個,意在幸福美滿長長久久。現在媽媽老了,已經很少再做,但縣城裡有大大小小的鋪子現做現賣,這種極具特色的美食在絳縣已經成為一個穩定的產業,我們這些不會做也不願做的年輕人,也就有了隨時可以品嘗的福份,時常光顧這些小店追尋兒時的記憶和美味,也從內心深處感謝這些傳承飲食文化的人們。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文化習俗。雖然生活在催促我們不斷前行,但家鄉的味道卻永遠不能忘懷。圪爛飥滿身的坑窪,猶如歷經滄桑的老人,歷史的波紋起伏在這小小的面餅之上,在這小小的面餅上呈現出的,是絳縣悠久的飲食文化。隨著簡化字的推廣,“圪爛飥”這幾個字已經成為生僻字中的一員,只有我們這小小的縣城依然沒有忘記,依然用最樸實的方法保留著這種古老的飲食文化。

抬頭望去,街道右邊小鋪子上掛著的“永樂圪爛飥”的牌子映入眼簾,看上去有些破舊了,但從裡面飄出來的絲絲醇香卻讓人難以拒絕,於是,走進去買幾個帶給家人……

常食可以起到幫助消化、柔肝和胃的作用。因為老少皆宜,涼熱均可,攜帶方便,對於孩子們,成為住校攜帶的絕佳美食;對於旅遊出差的人,成為他們的途中必備;對於遠離故土的鄉人,成為他們夢寐以求的家鄉味道。

後來,這小小的圪爛飥不僅僅成為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食,也成為娶妻嫁女、小兒慶生等喜慶日子的必備美食,通常會做成一套,一般有大小不一的九個,意在幸福美滿長長久久。現在媽媽老了,已經很少再做,但縣城裡有大大小小的鋪子現做現賣,這種極具特色的美食在絳縣已經成為一個穩定的產業,我們這些不會做也不願做的年輕人,也就有了隨時可以品嘗的福份,時常光顧這些小店追尋兒時的記憶和美味,也從內心深處感謝這些傳承飲食文化的人們。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文化習俗。雖然生活在催促我們不斷前行,但家鄉的味道卻永遠不能忘懷。圪爛飥滿身的坑窪,猶如歷經滄桑的老人,歷史的波紋起伏在這小小的面餅之上,在這小小的面餅上呈現出的,是絳縣悠久的飲食文化。隨著簡化字的推廣,“圪爛飥”這幾個字已經成為生僻字中的一員,只有我們這小小的縣城依然沒有忘記,依然用最樸實的方法保留著這種古老的飲食文化。

抬頭望去,街道右邊小鋪子上掛著的“永樂圪爛飥”的牌子映入眼簾,看上去有些破舊了,但從裡面飄出來的絲絲醇香卻讓人難以拒絕,於是,走進去買幾個帶給家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