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果親王允禮,和甄嬛有何關係?

甄嬛傳是大陸近幾年口碑比較好的古裝劇了, 其劇情更是張力十足引人入勝。 甄嬛傳最後一集, 皇上快死的時候, 甄嬛說:“那年杏花微雨 你說你是果郡王, 或許一開始便都是錯的。 ”劇中雖然演繹了一段後宮妃嬪與郡王的絕世戀情, 然而歷史的真相並非如此, 四爺(雍正皇帝)對這位年幼的十七弟甚是寵愛, 許給果郡王的竟是富貴終身。 下面, 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果親王是怎樣的吧。

果親王允禮真有其人, 是康熙帝第十七子, 比雍正帝小十九歲。 雍正帝45歲即位時, 允禮26歲, 為果郡王, 管理藩院事(負責民族等事務)。 兩年後, 諭旨:“果郡王實心為國, 操守清廉, 宜給親王俸。 ”享受親王待遇, 不久晉親王。 後管戶部, 兼管戶部三庫, 是個肥缺。 雍正帝臨終前, 遺詔果親王輔政。 乾隆帝即位後, 命允禮總理事務, 賜親王雙俸, 免宴見叩拜。 果親王熟讀詩書, 擅長書法,

其後裔愛新覺羅·啟驤先生家藏果親王的一幅錄“元人句”的墨蹟:

倚杖立湖曲, 夕陽明遠嶼。 隔水見招堤, 遊興浩難阻。

輕舟蕩輕波, 魚吹浪花吐。 四望山意佳, 推蓬吟複佇。

元人句果親王寶(印)

因允禮體弱多病, 命在府邸辦公。 乾隆三年(1738年)薨, 四十二歲, 乾隆帝親臨祭奠。

允禮沒有兒子, 應十六阿哥莊親王允祿等請求, 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過繼為後, 主要為接續香火並解決郡王待遇問題。

《甄嬛傳》中把果親王允禮寫的風流倜儻, 不僅甄嬛喜歡他, 甄嬛的妹妹浣碧還要死要活的愛他, 最後浣碧因為陰差陽錯的嫁給了果親王允禮做了側福晉。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果親王允禮是不敢與甄嬛的原型熹貴妃鈕祜祿氏有過密的關係, 更不要說私情, 還有私生子這樣的事, 以雍正的多疑,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 豈能讓允禮活著, 可見故事為了效果虛構杜撰的有些離譜。 真實的果親王允禮的確娶了一位嫡福晉鈕祜祿氏, 但她不是甄嬛的原型熹貴妃的妹妹, 而是果毅公阿靈阿之女, 與熹貴妃沒有太大的關係, 側福晉是孟氏, 這還與甄嬛傳中的故事有些靠近。

在《愛新覺羅宗譜》上看到, 他在康熙生前, 幾乎沒有事做。 到六十年十一月的時候, 才得了一個“管中正殿事務”的閑差。 中正殿佛堂名, 位於紫禁城內西北隅建福宮花園南, 主供無量壽佛。

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宮大火, 殃及該殿, 今僅存遺址。 清代檔案、文獻中, 常把以中正殿為中心的一組佛堂建築(計有:中正殿、中正殿後殿、東西配殿、香雲亭、寶華殿、雨花閣、雨花閣東西配樓、梵宗樓10處)總稱為“中正殿”。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設“中正殿念經處”, 主管宮內喇嘛念經與辦造佛像等事務。

可見, 允禮就是個文史館主任一級。 而這個時候, 他已經24歲。 別人且不說, 與他的14哥允禵比, 他可就差得太遠了, 人家21歲就封了貝子。 貝子, 是皇室中的四等王。 28歲, 就是他當文史館主任的6年後, 就做了撫遠大將軍。 從這裡可以窺測出, 康熙並不欣賞他。

《甄嬛傳》中說允禮才華橫溢,這倒是正確的。和三哥允祉、五哥允祺、七哥允祜、十三哥允祥、十六哥允祿、二十一弟允禧、三十五弟允必一樣,他可以稱為藝術家或准文學藝術家。他一生工書法,善詩詞,好遊歷,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跡,留有遺蹤。著有《春和堂集》、《靜遠齋集》、《奉使紀行詩集》、《工程做法》等書。

清朝入關以來,西南邊陲的西藏,西北邊陲的準噶爾,一直是清王朝的肉中刺.由於西藏內亂,為避免七世達賴被連累,清政府將七世達賴轉移到理塘寺,後又轉至惠遠寺,加以保護.西藏內亂平定後,怕再生變故,決定讓允禮護送七世達賴回西藏.

允禮對七世達賴的護送,盡心盡責,沒有一點皇室成員的架子.為此七世達賴一行人,都很喜歡他.由於允禮自小喜歡佛法,與七世達賴相談甚歡,七世達賴還送給他很多佛典卷宗.將七世達賴送回西藏後,允禮還將這些典籍譯成滿文和蒙文.也正因為這次護送,允禮和七世達賴成了好朋友.後來,允禮去世時,七世達賴還在拉薩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超度法會.

雍正在位期間,允禮一直小心謹慎,深得雍正信任.雍正去世之前,命他輔政.乾隆即位後,允禮任總理事務.由於他生性忠直,乾隆也很賞識他.只可惜,他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在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便因病去世了,時年四十一歲.在康熙眾多兒子中,允禮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

允禮有兩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為他生下一兒一女,但都夭折了.為了延續香火,乾隆將自己最小的弟弟弘瞻過繼給允禮.允禮去世後,乾隆悲痛萬分,還親自前去弔唁,追諡號為"毅".

清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在清高宗乾隆三年病逝。

史書記載:三年正月,病篤,遣和親王弘晝往視。二月,薨,上震悼,即日親臨其喪。《清史稿 諸王列傳六》 他生前的王府在北京的草廠胡同。光緒十五年,給了端親王綿忻。現為北大工學院,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

《甄嬛傳》中說允禮才華橫溢,這倒是正確的。和三哥允祉、五哥允祺、七哥允祜、十三哥允祥、十六哥允祿、二十一弟允禧、三十五弟允必一樣,他可以稱為藝術家或准文學藝術家。他一生工書法,善詩詞,好遊歷,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跡,留有遺蹤。著有《春和堂集》、《靜遠齋集》、《奉使紀行詩集》、《工程做法》等書。

清朝入關以來,西南邊陲的西藏,西北邊陲的準噶爾,一直是清王朝的肉中刺.由於西藏內亂,為避免七世達賴被連累,清政府將七世達賴轉移到理塘寺,後又轉至惠遠寺,加以保護.西藏內亂平定後,怕再生變故,決定讓允禮護送七世達賴回西藏.

允禮對七世達賴的護送,盡心盡責,沒有一點皇室成員的架子.為此七世達賴一行人,都很喜歡他.由於允禮自小喜歡佛法,與七世達賴相談甚歡,七世達賴還送給他很多佛典卷宗.將七世達賴送回西藏後,允禮還將這些典籍譯成滿文和蒙文.也正因為這次護送,允禮和七世達賴成了好朋友.後來,允禮去世時,七世達賴還在拉薩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超度法會.

雍正在位期間,允禮一直小心謹慎,深得雍正信任.雍正去世之前,命他輔政.乾隆即位後,允禮任總理事務.由於他生性忠直,乾隆也很賞識他.只可惜,他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在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便因病去世了,時年四十一歲.在康熙眾多兒子中,允禮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

允禮有兩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為他生下一兒一女,但都夭折了.為了延續香火,乾隆將自己最小的弟弟弘瞻過繼給允禮.允禮去世後,乾隆悲痛萬分,還親自前去弔唁,追諡號為"毅".

清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在清高宗乾隆三年病逝。

史書記載:三年正月,病篤,遣和親王弘晝往視。二月,薨,上震悼,即日親臨其喪。《清史稿 諸王列傳六》 他生前的王府在北京的草廠胡同。光緒十五年,給了端親王綿忻。現為北大工學院,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