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國的國名,和中國古代韓國有何關係?他們專家怎麼說

在韓國的歷史上, 從來沒有這樣的國名。 到時中國歷史上, 曾有韓國國名, 兩者到底有什麼聯繫?

西周至春秋初期, 有個叫韓國的諸侯國, 國君為姬姓, 始封君是周武王之子, 疆域在今陝西韓城市和山西河津縣東北一帶。 前757年, 被晉國所滅。

戰國時期, 同樣有個叫韓國的諸侯國, 是戰國七雄之一, 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 國君為姬姓韓氏, 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 西元前453年, 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 瓜分晉地, 正式位列于諸侯, 韓國建立, 建都于陽翟(今河南禹縣)。 西元前375年, 韓哀侯滅鄭國, 遷都新鄭。 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 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此外, 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在西北分封的藩國, 也被稱之為韓國。

至於現在的韓國, 儘管沒有古代沒被作為國名, 也曾出現過。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 韓濊強盛, 郡縣不能制, 民多流入韓國”, 此系關於現在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

隋唐時期, 朝鮮半島進入三國時代, 之後近兩千年的時間裡, 金氏新羅、王氏高麗、李氏朝鮮先後統一朝鮮半島, 從未以韓國為號。 但“韓”仍然作為其政權的別稱, 如高麗太祖王建曾聲稱“朕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

元朝傅若金 《送幻上人還高麗》詩:“梵宇通遼海 , 僧居屬弁韓。 ”

韓國專家金庠基則認為, 根據《詩經·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的研究, 詳細描述了古韓族人的移動, 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陝西韓城遷移;第二個階段從那裡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裡朝韓半島一帶移動。

因此, 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應該是同源的, 關係較大。

東夷族中就有韓族。 在朝鮮半島有他們的土著居民韓族。 韓國的國名來源於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馬韓、弁韓等“三韓”部落。 “Han”在古韓語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 從中韓史籍中記載古朝鮮半島東南部的三韓部落, 馬韓為原住民, 辰韓、弁韓來自中國, 弁韓臣屬辰韓。

馬韓是中國周朝箕子朝鮮南遷的遺民與辰國融合而成。 後來逐漸成為土著居民。

19世紀70年代,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 鼓吹“征韓論”, 就是以武力迫使朝鮮開國, 於是用“韓”來作為朝鮮半島的簡稱, 甲午戰爭後, 中國喪失對朝鮮的宗主權,

李氏朝鮮放棄朝鮮稱號, 改國名為大韓帝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