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憲宗不立皇后的真相 防止干涉寵愛別的女人

在古代, 皇帝登基, 冊立皇后, 既是國家之大事, 亦是皇家天經地義之事。 大唐王朝的輝煌, 雖然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但皇帝冊立皇后之大事, 卻從來不曾被偏廢過。 當然, 也有為了懷念已故的賢德皇后, 而不再冊立皇后的, 如唐太宗。 可到了唐憲宗這一代, 他卻一改祖宗之慣例, 不再冊立皇后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唐憲宗不想冊立皇后的呢?還是先從唐憲宗的身世開始解謎吧!

李純出生時, 正是他的曾祖父唐代宗李豫的晚年。 他出生的第二年, 祖父唐德宗李適即位, 父親唐順宗李誦被立為太子。 還在李純幼年懵懂之時,

長安城裡就發生了“涇師之變”(即奉命參加平叛的軍隊, 到達京城後, 因未得到朝廷的犒賞而叛亂), 倉皇出逃的唐德宗沒能保護宗室子弟的安全, 致使沒有及時撤離者七十七人死於叛軍之手, 這讓唐德宗一直痛疚不已。 就在唐德宗重返長安後不久的一天, 六、七歲的李純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樂, 並笑著問他:“你是誰家的孩子, 怎麼在我的懷裡?”李純回答說:“我是第三天子。 ”這一回答讓唐德宗大為驚異, 作為當今皇帝的長孫, 能按照祖、父、子的繼承順序回答為“第三天子”, 既聞所未聞, 又很契合實際, 德宗皇帝不禁對懷裡的皇孫又增添了幾分喜愛。 貞元四年(西元788年)六月, 十一歲的李純就被冊封為廣陵郡王。

網路配圖

自幼遭遇戰亂的李純, 他自身的家庭關係也很有些混亂。 他的母親王氏, 曾是曾祖父唐代宗的才人, 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唐德宗收養為子。 李純自己的婚姻關係也有些奇特。 貞元九年(西元793年), 時為廣陵王的李純娶了郭氏為妻。

郭氏是大唐名將被唐德宗尊為“尚父”的郭子儀的孫女, 她的父親是駙馬都尉郭曖, 母親是唐代宗的四女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與郭曖駙馬之間的故事, 後來被人編成了戲劇《打金枝》, 流傳很廣。 因為郭氏的母親是唐代宗的女兒, 這樣算來, 郭氏便是唐德宗的外甥女, 是唐順宗的表妹兼兒媳, 也就是說, 郭氏長了唐憲宗一輩。 或者說, 論輩分唐憲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輩, 即郭氏是李純的嫡妻兼表姑。 其實, 在大唐王朝的後宮, 這種混亂人倫的關係, 似乎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太多的詬病。

李純和郭氏結婚以後, 當時還是太子的唐順宗李誦, 因為郭氏的母親升平公主是他的姑母, 而郭氏的父親, 特別是她的祖父又有大功于唐王室,

所以對這位兒媳非常寵愛。 而唐憲宗對自己的這位嫡妻似乎也沒有冷落, 因為, 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時, 也就是在他們結婚兩年後, 郭氏就生了兒子李宥, 也就是後來的唐穆宗。 後又生一女, 就是被稱為賢公主的岐陽莊淑公主。

元和元年(西元806年), 李純即位, 是為唐憲宗, 郭氏以太子妃的身分被冊為貴妃, 而非皇后, 她的兒子亦沒有獲封為太子。 元和四年(西元809年), 唐憲宗的庶長子鄧王李寧被冊為太子。 元和六年(西元811年), 太子李甯去世。 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李宥被立為皇太子, 改名恒。 元和八年(813年)十二月, 百官三次上奏唐憲宗, 請冊郭貴妃為皇后, 但唐憲宗以已至歲末, 來年干支陰陽犯忌諱, 需要再觀察星象為由,

婉拒了百官之請。

其實, 唐憲宗是在為不想冊立皇后找藉口, 《舊唐書·後妃傳》有這樣一段文字, 道出了唐憲宗不想冊立皇后的初衷:“帝后庭多私愛, 以後門族華盛, 慮正位之後, 不容嬖幸, 以是冊拜後時。 ”這段話的意思是, 唐憲宗之所以不想冊立皇后, 是因為後宮有很多被他寵愛著的嬪妃, 而郭氏門庭高貴,他擔心,如果立郭氏為皇后以後,皇后會干涉自己寵愛別的女人,所以就一直拖著。唐憲宗不冊立皇后的原因就這麼簡單。《新唐書.後妃下》也說:“又是時後廷多嬖豔,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

在一般人的眼裡,皇帝的身邊圍著那麼多女人,一定活得很瀟灑,很“性福”。殊不知,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比如說,皇帝寵愛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幾百上千雙眼睛瞅著且不說,光一個皇后時不時吃醋,就叫人頭疼了。這種頭疼事,幾乎每一個皇帝都碰到過,唐憲宗李純也不例外。不過,憲宗畢竟是憲宗,他不但治國有兩下子(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大唐帝國搖搖欲墜,他上臺後,平定割據藩鎮,出現元和中興),而且在處理後宮的頭疼事情上,他照樣有兩下子。是哪兩下子呢?那就是不冊立皇后。但是,兩下子畢竟只是兩下子,兩下子用完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惡性循環。不僅治國理政如此,既便嬖幸後宮亦如此。

由是從唐憲宗開始,便不冊立皇后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繼效法,原因與其類同。這一時期史書上所稱的皇后,其實都是她們的兒子當上皇帝以後加封的。

顯而易見,不冊立皇后的甜頭,唐憲宗本人以及他的子孫們都嘗到了。然而,在品嘗這種甜頭的同時,他們也吞下了致命的苦果。

為了滿足自己的“性福”欲望,唐憲宗經常吃長生不老藥以及壯陽金丹,越吃身體越虛弱,身體越虛弱越要吃,如此惡性循環。讓他的身心受到了很大傷害,他的性情變得暴躁無常,經常斥責甚至誅殺身邊的宦官,弄得身邊的親信人人自危。最後,他竟讓兩派宦官在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被一派宦官毒死了。

至於他的那兩個兒子、三個孫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禦女多多,達到快感,他們經常吃方士配的壯陽金丹。他們死時的年紀都不是很大,唐憲宗和唐敬宗是暴死的,自不待言,唐穆宗活了三十歲,唐文宗活了三十三歲,唐武宗活了三十三歲,唐宣宗也只活了五十歲。他們如此短壽,顯然是與為了縱欲,而反復吃壯陽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由此可見,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讓所做之事進入惡性循環。

而郭氏門庭高貴,他擔心,如果立郭氏為皇后以後,皇后會干涉自己寵愛別的女人,所以就一直拖著。唐憲宗不冊立皇后的原因就這麼簡單。《新唐書.後妃下》也說:“又是時後廷多嬖豔,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

在一般人的眼裡,皇帝的身邊圍著那麼多女人,一定活得很瀟灑,很“性福”。殊不知,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比如說,皇帝寵愛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幾百上千雙眼睛瞅著且不說,光一個皇后時不時吃醋,就叫人頭疼了。這種頭疼事,幾乎每一個皇帝都碰到過,唐憲宗李純也不例外。不過,憲宗畢竟是憲宗,他不但治國有兩下子(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大唐帝國搖搖欲墜,他上臺後,平定割據藩鎮,出現元和中興),而且在處理後宮的頭疼事情上,他照樣有兩下子。是哪兩下子呢?那就是不冊立皇后。但是,兩下子畢竟只是兩下子,兩下子用完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惡性循環。不僅治國理政如此,既便嬖幸後宮亦如此。

由是從唐憲宗開始,便不冊立皇后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繼效法,原因與其類同。這一時期史書上所稱的皇后,其實都是她們的兒子當上皇帝以後加封的。

顯而易見,不冊立皇后的甜頭,唐憲宗本人以及他的子孫們都嘗到了。然而,在品嘗這種甜頭的同時,他們也吞下了致命的苦果。

為了滿足自己的“性福”欲望,唐憲宗經常吃長生不老藥以及壯陽金丹,越吃身體越虛弱,身體越虛弱越要吃,如此惡性循環。讓他的身心受到了很大傷害,他的性情變得暴躁無常,經常斥責甚至誅殺身邊的宦官,弄得身邊的親信人人自危。最後,他竟讓兩派宦官在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被一派宦官毒死了。

至於他的那兩個兒子、三個孫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禦女多多,達到快感,他們經常吃方士配的壯陽金丹。他們死時的年紀都不是很大,唐憲宗和唐敬宗是暴死的,自不待言,唐穆宗活了三十歲,唐文宗活了三十三歲,唐武宗活了三十三歲,唐宣宗也只活了五十歲。他們如此短壽,顯然是與為了縱欲,而反復吃壯陽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由此可見,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讓所做之事進入惡性循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