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第一謀臣,其定國之策六百年後還被毛借用,不是劉伯溫

民間對明朝的記憶, 是非常有意思的, 裡面往往會摻雜有神話萬分。 例如,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 劉伯溫是名氣最大的一個, 民間相傳, 劉伯溫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謀臣, 料事如神, 文韜武略, 而且他還通陰陽, 甚至懂得運用超自然力量。

“神機妙算”劉伯溫

翻開真實的歷史, 劉伯溫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 他只是朱元璋隨軍參謀中的一員。 因為劉的實際功勞並不大, 所以明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大封功臣, 封公者6人, 封侯者28人, 其中並無劉伯溫, 後來他只是被封了個象徵性的“誠意伯”。

其實, 朱元璋的身邊還真有個文韜武略俱佳的謀臣, 堪稱朱元璋的第一謀臣, 以至於六百年後的毛-主席, 還借用他的治國方略, 使我國度過了一段特殊艱難時期。

朱元璋

他的名字叫朱升。

朱升(1299-1370年), 字允升, 安徽休寧(今休甯縣陳霞鄉回溪村)人, 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 明代開國謀臣, 官至翰林學士。 元末(1367年)被鄉舉薦為池州學正。 避棄官隱石門, 人稱楓林先生。

至正十七年(1357年), 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 重兵包圍徽州府城, 為免百姓受害, 朱升冒萬箭之簇, 獨立城下, 說服守城元帥福童開城歸降。

“朱升獻策”碑

龍鳳四年(1358年)十一月, 朱元璋又攻婺源, 卻“久拒不下”, 聽三軍總管、大將鄧愈說, 這裡有個隱士朱升, 是個有學問、有影響的人, 相當於諸葛亮。 朱元璋微服從連嶺出石門, 親臨其室訪問大計, 朱升一開始呈交三個計策:“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 從戰略上提出創基立國的策略, 朱元璋所以在龍鳳十年之前,

稱吳國公, 直至打敗陳友諒後, 才改稱吳王, 就是採納了朱升的建議。 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處州和鄱陽湖大戰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 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 為消滅元朝, 統一中原, 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

六百年過去了, 當時間進入了1959年時, 中國遭遇到空前絕後的艱難時期, 美蘇兩霸都揮舞核大棒, 恐嚇和威脅我國。 面對一觸即發的核戰爭, 毛又重讀《二十四史》, 他從《明史》中又受到了許多啟示。 1969年8月27日, 毛對周說:“你讀過《明史》沒有?我看朱升是個很有貢獻的人。 他為明太祖成就帝業立了頭功。 對了, 他有九字國策定江山, ‘高築牆, 廣征糧, 緩稱王’, 我也有九個字是‘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 ”

深挖洞

就這樣,在那個“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年代,毛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動,便成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國那段特定時期婦孺皆知的最高國策,中國憑藉這一國策安然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歲月。朱升也成了對新中國國策有影響的唯一的古人。

深挖洞

就這樣,在那個“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年代,毛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動,便成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國那段特定時期婦孺皆知的最高國策,中國憑藉這一國策安然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歲月。朱升也成了對新中國國策有影響的唯一的古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