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幾張老照片解析為何日本能變得強大,清朝卻是花架子

前陣子對日本幕末時期有點感覺興趣, 買了些書, 查了些資料。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與同時期的中國, 很大不同。

後來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那些日本人, 都喜歡照相。 不如就以伊藤博文作例子來說明吧。

下面這張照片, 右邊是伊藤博文, 中間是高杉晉作。 這兩個傢伙一起做過的大事, 便是於1862年12月12日夜裡, 將新建的英國公使館燒了。

當時伊藤博文21歲, 高杉晉作23歲。 兩人同於1857年入吉田松陰門下學習, 這張相片, 應該就是在這幾年之內的某個時間拍的。

下面這張照片, 左邊是伊藤博文, 右邊是井上聞多, 後來的日本外務大臣井上馨。

1863年, 伊藤博文、井上聞多等五人, 受長州藩派遣, 偷渡經中國上海前往英國留學。 這張照片, 大概也就拍攝於那個年代。

伊藤博文年輕時的照片, 還有一些, 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這些照片我們可知, 尊王攘夷踢美砸英的日本憤青, 是很喜歡照相的。

攝影技術在1830-40年代發明發展, 到60年代, 不過二十餘年, 早已在東方國家流行開來, 當時的中國, 也早就有了照相館。

那麼我的問題來了, 為何當時中國的大人物們, 照片並不多見呢?

曾國藩, 大家都很熟悉, 生於1811年, 到1860年代, 五十多歲, 卻是當時最先進的中國人,

眼界開闊, 知道要富國強兵, 必學西方。 於是搞起了洋務運動。

顯然, 在洋務運動裡, 除了機器、艦船, 新生的照相技術, 也應該是西方先進文化的代表之一。 那麼為何, 曾國藩, 僅僅有一張照片傳世呢?

在搜索框裡填入曾國藩照片, 出來的都是他那張標準畫像。 那上面的曾國藩清瘦, 三角眼, 留著鬍子。

然而, 再仔細找, 便會找到一張據說是曾國藩唯一的照片, 也是三角眼, 也是清瘦, 但鬍子是連腮的。 用網友的話來說, 帶著股匪氣——當然, 之所以有這種感覺, 是時代審美的變化——但無論如何, 看過這張照片之後, 對他的相貌的印象, 有了很大改變。

而且, 在網上找到一張收藏到曾國藩故居的畫作, 也是以這張照片為藍本畫的。 顯然, 這確實就是曾國藩。

洋務運動幹將、清王朝背鍋大俠李鴻章, 留下的照片不少, 但多是六七十歲時候的, 老態龍鍾。 大概也沒有什麼60年代40多歲時候的吧。

朋友們別覺得這很無聊,照片一事,在我看來,其實暗含著後來中日力量對比的密碼。

中國的洋務運動,都是老人們在主導。他們讀古書,考進士,是當時的成名人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走的是一種相對穩健的道路——否則,他們會被那些衛道士們扯得連腳都抬不起——至於照相這種無益身心之事,更沒多大興趣。

日本呢?主導變革的,多是像伊藤博文那樣的,貧農、下級武士出身,2、30歲,年輕。思想360度大轉彎,連刹車都不踩。今天攘夷,去燒了英國領事館,恨不得把外國人全吃了;幾個月後又求英國領事及洋行冒險送他們到英國留學,連臉都不紅一下。喜照相,好裝逼(看看第一張照片上伊藤博文一手叉腰、昂首挺胸的小樣),能得瑟,不怕失敗——反正也沒什麼好失去的。到英國留學半年,連文憑都沒混到半張,學歷就是個渣,後來卻照樣做了幾屆首相。

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國家。差不多同時起步向西方學習,二三十年後,日本成為列強一員,而清朝則被徹底打趴。

朋友們別覺得這很無聊,照片一事,在我看來,其實暗含著後來中日力量對比的密碼。

中國的洋務運動,都是老人們在主導。他們讀古書,考進士,是當時的成名人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走的是一種相對穩健的道路——否則,他們會被那些衛道士們扯得連腳都抬不起——至於照相這種無益身心之事,更沒多大興趣。

日本呢?主導變革的,多是像伊藤博文那樣的,貧農、下級武士出身,2、30歲,年輕。思想360度大轉彎,連刹車都不踩。今天攘夷,去燒了英國領事館,恨不得把外國人全吃了;幾個月後又求英國領事及洋行冒險送他們到英國留學,連臉都不紅一下。喜照相,好裝逼(看看第一張照片上伊藤博文一手叉腰、昂首挺胸的小樣),能得瑟,不怕失敗——反正也沒什麼好失去的。到英國留學半年,連文憑都沒混到半張,學歷就是個渣,後來卻照樣做了幾屆首相。

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國家。差不多同時起步向西方學習,二三十年後,日本成為列強一員,而清朝則被徹底打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