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大明擎天柱,率軍多次北伐,可惜英年早逝

文/寂寞的紅酒

明朝末年, 天下大亂, 農民義軍作亂, 滿清入寇中原。 面對外敵入侵, 國家傾覆, 無數大明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力圖挽救國家危亡。 其中有一位出身海盜之家, 卻對大明朝忠心耿耿, 為了抗清保衛大明毅然和父親決裂, 他就是大明擎天柱, 南明的最後一面旗幟—鄭成功。

鄭成功, 本名鄭森, 東南海盜頭子鄭芝龍之子, 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鎮, 出生在日本九州平戶藩, 母親為日本人, 是中日混血兒。 1628年,鄭芝龍接受大明招撫, 歸降明朝。 鄭成功因此回到中國, 深受儒家文化薰染。 1644年, 鄭森到南京國子監求學, 拜大儒錢謙益為師。 但就在鄭森到南京求學的時候, 李自成的叛軍攻破了北京, 滅亡了大明。 隨後, 遼東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清軍很快擊潰大順軍, 一路南下, 破揚州, 攻佔南京, 滅了剛剛成立的南明弘光政權。

弘光政權覆亡後, 福建巡撫張肯堂、南安伯鄭芝龍等人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建立隆武政權, 手握重兵的鄭芝龍成為隆武政權的主要依仗。 隆武帝對鄭芝龍和鄭森非常器重, 特別是對鄭森格外的寵愛。 他將自己的姓氏朱姓賜給了鄭森, 並為他改名成功, 這在當時可是極高的殊榮。

鄭成功因此被當地百姓尊稱為國姓爺。 士為知己者死, 隆武皇帝對鄭成功投之以桃, 鄭成功自然對隆武報之以李。 鄭成功多次帶兵和清軍作戰, 立下赫赫戰功, 對隆武皇帝更是死心塌地。

1646年, 清軍大舉進攻南明殘部, 明軍作戰失利,

隆武皇帝被俘。 隆武帝寧死不降, 絕食不屈而死。 隆武政權的覆滅對南明殘餘勢力的打擊非常大, 鄭芝龍因此喪失信心, 開始消極抵抗, 甚至打算降清。 忠於大明的鄭成功多次勸說未果, 鄭芝龍終究降了滿清。 羞憤的鄭成功毅然和鄭芝龍父子決裂, 領兵出走金門, 繼續抗清。

1649年, 鄭成功改奉永歷年號為正朔, 被冊封為“延平王”(郡王), 率軍屢屢進攻清軍, 多次打的清軍抱頭鼠竄。 1654年, 鄭成功接受李定國合作的建議, 約定李定國從西南反攻, 鄭成功從東南反擊, 雙方合力夾擊清廷。 但由於鄭成功的私心, 故意按兵不動, 導致李定國孤軍奮戰, 最終兵敗, 恢復大明朝的最後希望因此破滅, 此事也在鄭成功的人生中留下了污點。 李定國退回西南後, 鄭成功的勢力壓倒了李定國, 成為當時最大的一股抗清力量。 1659年, 鄭成功率領水軍會同張煌言攻入長江, 連敗清軍, 將江南清軍主力圍在了南京。 但終因鄭成功盲目自大, 決策失誤, 導致大敗, 鄭成功被迫退回東南沿海。

鄭成功在南京之戰失敗後,實力受到嚴重損傷。面對清軍的反撲,鄭成功被迫率部跨海而走,擊敗了盤踞在臺灣的荷蘭人,奪回了寶島臺灣,並以臺灣為基地不斷襲擾東南沿海,搞得滿清幾欲抓狂,以致於實施了殘忍暴虐的限海令。1662年,永曆皇帝在雲南被害,鄭成功聽聞後憂憤交加,不久含恨而終,終年三十九歲。

鄭成功在南京之戰失敗後,實力受到嚴重損傷。面對清軍的反撲,鄭成功被迫率部跨海而走,擊敗了盤踞在臺灣的荷蘭人,奪回了寶島臺灣,並以臺灣為基地不斷襲擾東南沿海,搞得滿清幾欲抓狂,以致於實施了殘忍暴虐的限海令。1662年,永曆皇帝在雲南被害,鄭成功聽聞後憂憤交加,不久含恨而終,終年三十九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