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陝西一個縣因是張良封地而得名 素有“秦漢咽喉”之稱

留壩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部, 漢中市北部。 地處秦嶺南麓, 漢江上游, “面巴蜀而背秦川”,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夏無酷暑, 冬無嚴寒。 地質地貌特徵獨具特色, 歷史悠久, 資源豐饒, 交通便利, 歷代為棧道交通要道, 素稱“秦漢咽喉”之地。

因境內紫柏山相傳為西漢時張良辟穀(絕食五穀, 靜居服病, 行氣修身)之所, 張良被封為留侯, 故把這裡的平壩叫留壩。 清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設留壩廳。 1913年改為留壩縣

留壩

秦代, 境域隸屬漢中郡。 後劃歸隴西郡, 統屬“故道縣地”。

西漢時, 境域南部屬漢中郡褒中縣地, 北部及西部屬武都郡故道、沮、河池三縣地。 東漢時期, 境域仍之。 張魯據漢中, 改漢寧郡, 本境南部屬之。

三國時期, 本境為蜀魏相爭的重要地帶。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 魏將鐘會率兵入漢中。 264年, 蜀國滅亡, 本境歸魏, 屬武都郡故道縣地。

兩晉時期, 本境歸益州, 屬武都郡河池、沮、故道三縣地。

其南部屬漢中郡褒中縣。 隋代, 大業三年(607), 廢鳳州置河池郡, 治所梁泉縣, 本境屬之;

唐代, 初期和中期, 境域均屬河池郡梁泉縣地。 乾元元年(758), 改河池郡為鳳州, 境域屬之。 南部屬山南西道興元府褒城縣。 五代時期, 境域屬鳳州梁泉縣地。

北宋時, 本境北部屬陝西路(後改為秦鳳路)鳳州梁泉縣地。 南部屬利州路興元府褒城縣地;南宋本境歸興元府(今漢中)管轄。 端平三年(1236), 蒙古兵攻克武休關, 本境歸元。 元代, 至元十六年(1279), 本境遂為興元路沔州所管。 至正二十三年(1363), 境域由興元府鳳州管轄。

明代, 洪武三年(1370), 設留壩巡檢司, 地屬鳳翔府鳳州。 清代初, 境沿用明代建置。

留壩縣

中華民國2年(西元1913年), 改留壩廳為留壩縣, 隸屬陝西省。

1949年12月2日留壩縣成立人民政府, 隸屬陝南行政公署。

1996年6月, 改漢中地區為漢中市, 留壩縣屬之

留壩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