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在華為和小米之前,這些手機品牌曾火遍全國

| 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2月27日, 巴賽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刮起一陣強勁的“中國風”。

華為、中興、魅族、oppo等來自中國的品牌手機在2000多家參展商中大放異彩,

賺足了眼球。

要知道在十幾年前, 我們的國產手機還是“山寨”的代名詞, 功能差、外觀差, 創新很奇葩。 從“山寨”到揚眉吐氣, 國產手機經歷了幾翻興衰浮沉。 有人說, 當時提到國產手機, 心中汗顏。

其實在“山寨”之前, 國產手機在功能機時代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

上世紀90年代, 中國手機市場被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洋品牌獨霸。 國內企業只是做一些簡單的代工、加工工作, 雖然也研製出完全國產化的模擬手機, 但由於技術、產品落後, 最終在市場上難覓蹤影。

直到1999年, 康佳和TCL分別推出第一款手機K3118和9910, 國產手機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經過大規模的品牌行銷, 國產手機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現在中國的大街小巷, 並進入千千萬萬消費者手中。

據華商韜略梳理資料顯示, 1999年國產手機產量僅113萬部, 到2003年則變成5496萬部, 佔據了中國手機市場55%以上的份額, 波導、TCL、康佳位列國內市場份額前五名。

至此, 洋品牌獨霸國內手機市場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 國產手機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但好景不長, 2004年後, 國產手機漸入敗局。 一方面洋品牌加大反擊力度, 推出了相機等一系列較為領先的功能。 另一方面, 國家廢除了手機牌照審批制, 山寨機合法了。

此後, 發端于國外的智慧手機上市, 國產廠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

在智慧機的生產上被甩在身後。

同時, 臺灣聯發科“萬能”晶片的出現, 又為製造山寨機降低了門檻, 只要利用這種晶片加上其他部件, 就能輕鬆組裝出一部手機, 區區百元便可擁有大屏、觸控甚至帶手寫筆的手機。 這讓國產手機進入了混亂的山寨時代。

內外夾擊下, 國產品牌被逼向絕境。 而諾基亞、三星、索尼、蘋果等洋品牌再次壟斷中國市場。

直到2011年, 一款新產品的誕生讓國產手機從陰霾中走出。

是年8月16日, 小米公司發佈了國產品牌首款雙核手機。 彼時同樣配置的國外品牌機售價需要3000元以上, 而小米的零售價僅1999元, 超高的性價比令消費者眼前一亮。

同時,小米的粉絲行銷也讓人眼前一亮,並成功在國內引發小米狂潮,消費者的注意力也漸漸轉移到國產手機品牌。而國產手機也開始將技術和用戶體驗作為核心,手機產品和品牌建設漸入佳境。

而現在,華為、中興、小米這些國產品牌已經在全球大放異彩:在美國,每8個手機用戶中有一人使用中國手機;在歐洲,每5個手機用戶中有一人使用中國手機;在印度,每3個手機用戶中有一人使用中國手機;在東南亞和非洲,每2個手機用戶中就有一人用中國手機……

就去年的手機行業出貨量報告,中國手機品牌的海外銷量已經占了品牌銷量大半江山。

------END------

同時,小米的粉絲行銷也讓人眼前一亮,並成功在國內引發小米狂潮,消費者的注意力也漸漸轉移到國產手機品牌。而國產手機也開始將技術和用戶體驗作為核心,手機產品和品牌建設漸入佳境。

而現在,華為、中興、小米這些國產品牌已經在全球大放異彩:在美國,每8個手機用戶中有一人使用中國手機;在歐洲,每5個手機用戶中有一人使用中國手機;在印度,每3個手機用戶中有一人使用中國手機;在東南亞和非洲,每2個手機用戶中就有一人用中國手機……

就去年的手機行業出貨量報告,中國手機品牌的海外銷量已經占了品牌銷量大半江山。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