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數據解讀廣馬丨廣州馬拉松 2012-2016

本文所用資料皆來自官網或相關新聞報導, 由於公開資料有限, 只在已有基礎上分析。

2012年首屆廣馬舉行, 截至2016年, 共舉辦5屆。 從名額總量上看,

2012~2014年共有20000個名額, 2015年開始大幅增長至30000個, 增幅高達50%。

需要注意的是, 廣馬2012和2013年尚未實行抽籤制, 先到先得, 額滿為止, 因此報名人數=名額總數=20000, 但該規則下的報名人數不具參考性

筆者找到了以下新聞報導——

2012廣州馬拉松賽選手報名創國內新紀錄

文丨網易新聞, 2012年9月21日

9月21日, 記者2012廣州馬拉松賽組委會瞭解到, 備受關注的2012廣州馬拉松賽自9月16日零時啟動官網報名以來, 在61個小時內, 全程報滿, 「這在國內馬拉松賽事報名工作中創造了奇跡」, 今天再看這條新聞, 確實有種「奇跡」的感覺, 這才過去四年半啊。

2013廣州馬拉松報名火爆 3000名額2小時被搶光

文丨新華網, 2013年9月24日

昨日, 2013廣州馬拉松第一階段全程、半程馬拉松報名工作結束, 兩專案各3000個報名名額均在兩小時內被搶光

短短一年過去, 上年5000個名額兩天半被報滿的「奇跡」就成了過去式, 6000個名額2小時被搶光!2013年突然爆發了, 2014年開始不得不實行抽籤制。

回到報名人數上。 總的來看, 2014年報名人數達到49813, 2015年猛增57%達到78083人, 2016年又大增38%, 報名人數首次破十萬大關,

兩年累計增幅為(1+57%)*(1+38)-1=116.66%, 相比50%的名額總數漲幅, 這必然帶來中簽率的下降。

注:首屆的「10公里」歸為「迷你馬」

迷你馬項目中簽率從2014年的29.44%降至2016年的24.37%;半馬項目從31.67%降至18.92%;全馬項目從56.67%降至28.80%。

毫不意外地, 中簽率都下降了, 尤其是半程和全程專案, 分別下降12.75%和27.87%,

全馬中簽率的降幅遠大于半馬, 說明這幾年來, 參與全馬項目的跑者比例越來越高。

細心的人可能還會發現, 2015年, 半馬和全馬的中簽率有一個小反彈, 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預期, 報名總人數顯然是在增長的, 會不會是半馬和全馬的名額供應量增幅更大?勿要猜測, 資料說話。

可以直觀地發現, 半馬和全馬的供應名額逐年增長, 多出的名額顯然從迷你馬項目而來, 這類資料看比重會更直觀, 我們畫一個各項目比重的變化趨勢圖。

一目了然。 迷你馬(包括10公里)的比重從2012年的75%降至2016年度33%, 半程和全程專案比重雙雙提升, 目前三者占比接近,皆為三分之一壁江山。

2012和2013年的廣馬以迷你馬項目為主,可以看出彼時的組委會仍處於探索測試階段,非常克制。在可預見的未來,迷你馬項目或許會逐漸退出廣馬舞臺,這是往專業馬拉松賽事發展的一個趨勢,最後可能只剩全馬項目,就如現在的北馬(北京馬拉松),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名額結構

因各年政策不同,名額結構不做趨勢比較,僅以2016年為例

30000個名額中,並不是全部拿來抽籤,組委會會預留一些免抽籤的名額給贊助商和其他情況特殊跑者。

統計發現,每年贊助商都拿了10%左右的名額,比例很穩定。廣汽作為的頂級贊助商,拿走的名額肯定是最多的,所以怕抽不上簽的人,趁現在先結識幾個廣汽的員工吧(誤)。另外是4.71%的忠實跑者和2.51%的精英跑者,最終實際抽籤的比例只有82.44%。

廣馬忠實跑者:連續四年(2012-2015年)參加廣州馬拉松賽的跑者(不論項目)如報名參賽,免抽籤直接獲得參賽資格

廣馬精英跑者:參加歷屆廣馬(2012-2015年任何一屆廣馬),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成績達到以下要求的跑者,如報名參賽,免抽籤直接獲得參賽資格。

成績要求:男子馬拉松3:30:00(含)以內、女子馬拉松3:50:00(含)以內、男子半程1:30:00(含)以內以及女子半程1:50:00(含)以內

再具體看每一個專案的情況。

10000個迷你馬名額中,抽籤名額84.61%,佔據大頭。其餘為15%的贊助商及推廣名額,及0.39%的忠實跑者。

連續四年參加廣馬,屬於老司機級別了,在項目任選的前提下,竟然有39位老司機選擇5公里的迷你馬,這也非常克制。我估計是年紀偏大或陪跑或只想來個怡情跑。

9000個半馬名額中,抽籤名額占86.24%,贊助商及名額8.89%,忠實跑者3.87%,精英跑者1.00%。

全馬項目共11000個名額,抽籤比例77.36%,贊助商名額7.72%,忠實跑者9.33%,精英跑者6.04%。

與半馬相比,全馬項目的忠實跑者與精英跑者比例顯然高出一大截,說明老司機們更熱衷於全程專案。6.04%(664人)的精英跑者比例顯然偏高,遍地都是「精英」,每100個參加全馬的跑者中就有6人!

反觀半馬,達到精英標準的人僅有1%,這是一個更為合理的比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或許是,業餘高手更喜歡將全馬作為挑戰項目,這導致了半馬項目業餘高手數量的不足。

中國馬拉松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達到精英標準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假設2017精英標準不變(男子:3小時30分,女子:3小時50分),我們看一下2016年廣馬的全程專案有多少人跑進精英門檻。

男子女子

從完賽淨成績看,2016年達到精英標準的,男子777人,女子60人,共837人。事實上這比我預計的少,我預計2016年跑進精英門檻的數量破千,基於如下理由:

① 2016年的參賽者中精英選手高達664人,這部分人有極大概率再次跑進精英門檻

② 2015年成績在(330,400)區間的跑者,經過一年的磨練,也有較高的概率跑進精英門檻,對於馬拉松成績4小時的業餘選手而言,一年提高半小時不算特別難。這個區間的准精英跑者有一千來人,數量不少,假設有一半准精英跑者跑進精英門檻,再考慮到全馬項目28.8%的中簽率,約150~200人

③ 廣馬影響力提高,會湧進一批首次來廣參賽的外地精英跑者

④ 國內馬拉松熱升溫,跑者基數提高,其中會出現小部分具有長跑天賦或訓練較為系統的馬拉松新手

分男女看,精英跑者中男女比例接近13:1,全馬項目男性參賽者數量更多固然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但經過估算,參賽者男女比例也只有5:1,這說明業餘女子選手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間。

(注:5:1根據「男性完賽者數量/女性完賽者數量」估算而出,假設男女完賽率相同。官方僅提供總體的男女比例,約1.86:1,但該資料不適用於單個專案的分析)

儘管2016年837名精英選手的數量沒有達到筆者的預期,但較2015年相比,仍有7.72%的增長,業餘跑者總體成績在進步是不爭的事實。這會帶來一個結果:精英選手的門檻必將提高。若想獲得免抽籤的精英名額,只壓著線目前的精英線存在一定的風險,說不定今年跑進330,明年依舊要抽籤。

分析選手完賽成績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將全程組所有男子選手的完賽成績分組,從兩小時開始,組距為1分鐘。

作圖後發現整體呈正態分佈,4小時到5小時這個區間完賽人數最為密集。還發現有一條「鶴立雞群」的線,這說明,在那一分鐘內完賽的選手特別多,觀察後發現,該區間為(359,400】,共有117人。

也就是說,男子組所有全馬參賽者中,完賽成績在3小時59分到4小時內的有117人,遙遙領先其他時間段。而這個成績,剛好就是跑友常說的「進四」。

觀察後上圖還會發現,在每個整小時和半小時附近,完賽人數都會出現一個小峰值。這一現象,說明大多數跑者有一個「要在 X小時/X個半小時 內完賽」的小目標。

為了證實這一結論,我用相同方法作圖,資料來源為女子全程組的成績。

特徵沒有男子組明顯,但小峰值依舊會在整小時和半小時附近。

女子組完賽成績最密集的三個區間是(453,454】、(551,552】、(552,553】,完賽人數分別為27、24、22;男子組最密集的三個區間則是(359,400】、(428,429】、(429,430】,完賽人數分別為117、95、94。

順便提一下,男子組排名第九的完賽區間為(400,401】,72人,差一點點就破四小時大關了,就差那麼一點點,心疼一分鐘。

為了對比,我把全程組所有成績放在一個圖裡,藍色為男性跑者,粉紅為女性跑者。

明顯看出,在全馬項目人數總量上,男性跑者遙遙領先。這是因為更多的女性選擇了迷你或半馬項目。

總結

總結是一道送分題,留給你們當作業。

目前三者占比接近,皆為三分之一壁江山。

2012和2013年的廣馬以迷你馬項目為主,可以看出彼時的組委會仍處於探索測試階段,非常克制。在可預見的未來,迷你馬項目或許會逐漸退出廣馬舞臺,這是往專業馬拉松賽事發展的一個趨勢,最後可能只剩全馬項目,就如現在的北馬(北京馬拉松),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名額結構

因各年政策不同,名額結構不做趨勢比較,僅以2016年為例

30000個名額中,並不是全部拿來抽籤,組委會會預留一些免抽籤的名額給贊助商和其他情況特殊跑者。

統計發現,每年贊助商都拿了10%左右的名額,比例很穩定。廣汽作為的頂級贊助商,拿走的名額肯定是最多的,所以怕抽不上簽的人,趁現在先結識幾個廣汽的員工吧(誤)。另外是4.71%的忠實跑者和2.51%的精英跑者,最終實際抽籤的比例只有82.44%。

廣馬忠實跑者:連續四年(2012-2015年)參加廣州馬拉松賽的跑者(不論項目)如報名參賽,免抽籤直接獲得參賽資格

廣馬精英跑者:參加歷屆廣馬(2012-2015年任何一屆廣馬),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成績達到以下要求的跑者,如報名參賽,免抽籤直接獲得參賽資格。

成績要求:男子馬拉松3:30:00(含)以內、女子馬拉松3:50:00(含)以內、男子半程1:30:00(含)以內以及女子半程1:50:00(含)以內

再具體看每一個專案的情況。

10000個迷你馬名額中,抽籤名額84.61%,佔據大頭。其餘為15%的贊助商及推廣名額,及0.39%的忠實跑者。

連續四年參加廣馬,屬於老司機級別了,在項目任選的前提下,竟然有39位老司機選擇5公里的迷你馬,這也非常克制。我估計是年紀偏大或陪跑或只想來個怡情跑。

9000個半馬名額中,抽籤名額占86.24%,贊助商及名額8.89%,忠實跑者3.87%,精英跑者1.00%。

全馬項目共11000個名額,抽籤比例77.36%,贊助商名額7.72%,忠實跑者9.33%,精英跑者6.04%。

與半馬相比,全馬項目的忠實跑者與精英跑者比例顯然高出一大截,說明老司機們更熱衷於全程專案。6.04%(664人)的精英跑者比例顯然偏高,遍地都是「精英」,每100個參加全馬的跑者中就有6人!

反觀半馬,達到精英標準的人僅有1%,這是一個更為合理的比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或許是,業餘高手更喜歡將全馬作為挑戰項目,這導致了半馬項目業餘高手數量的不足。

中國馬拉松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達到精英標準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假設2017精英標準不變(男子:3小時30分,女子:3小時50分),我們看一下2016年廣馬的全程專案有多少人跑進精英門檻。

男子女子

從完賽淨成績看,2016年達到精英標準的,男子777人,女子60人,共837人。事實上這比我預計的少,我預計2016年跑進精英門檻的數量破千,基於如下理由:

① 2016年的參賽者中精英選手高達664人,這部分人有極大概率再次跑進精英門檻

② 2015年成績在(330,400)區間的跑者,經過一年的磨練,也有較高的概率跑進精英門檻,對於馬拉松成績4小時的業餘選手而言,一年提高半小時不算特別難。這個區間的准精英跑者有一千來人,數量不少,假設有一半准精英跑者跑進精英門檻,再考慮到全馬項目28.8%的中簽率,約150~200人

③ 廣馬影響力提高,會湧進一批首次來廣參賽的外地精英跑者

④ 國內馬拉松熱升溫,跑者基數提高,其中會出現小部分具有長跑天賦或訓練較為系統的馬拉松新手

分男女看,精英跑者中男女比例接近13:1,全馬項目男性參賽者數量更多固然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但經過估算,參賽者男女比例也只有5:1,這說明業餘女子選手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間。

(注:5:1根據「男性完賽者數量/女性完賽者數量」估算而出,假設男女完賽率相同。官方僅提供總體的男女比例,約1.86:1,但該資料不適用於單個專案的分析)

儘管2016年837名精英選手的數量沒有達到筆者的預期,但較2015年相比,仍有7.72%的增長,業餘跑者總體成績在進步是不爭的事實。這會帶來一個結果:精英選手的門檻必將提高。若想獲得免抽籤的精英名額,只壓著線目前的精英線存在一定的風險,說不定今年跑進330,明年依舊要抽籤。

分析選手完賽成績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將全程組所有男子選手的完賽成績分組,從兩小時開始,組距為1分鐘。

作圖後發現整體呈正態分佈,4小時到5小時這個區間完賽人數最為密集。還發現有一條「鶴立雞群」的線,這說明,在那一分鐘內完賽的選手特別多,觀察後發現,該區間為(359,400】,共有117人。

也就是說,男子組所有全馬參賽者中,完賽成績在3小時59分到4小時內的有117人,遙遙領先其他時間段。而這個成績,剛好就是跑友常說的「進四」。

觀察後上圖還會發現,在每個整小時和半小時附近,完賽人數都會出現一個小峰值。這一現象,說明大多數跑者有一個「要在 X小時/X個半小時 內完賽」的小目標。

為了證實這一結論,我用相同方法作圖,資料來源為女子全程組的成績。

特徵沒有男子組明顯,但小峰值依舊會在整小時和半小時附近。

女子組完賽成績最密集的三個區間是(453,454】、(551,552】、(552,553】,完賽人數分別為27、24、22;男子組最密集的三個區間則是(359,400】、(428,429】、(429,430】,完賽人數分別為117、95、94。

順便提一下,男子組排名第九的完賽區間為(400,401】,72人,差一點點就破四小時大關了,就差那麼一點點,心疼一分鐘。

為了對比,我把全程組所有成績放在一個圖裡,藍色為男性跑者,粉紅為女性跑者。

明顯看出,在全馬項目人數總量上,男性跑者遙遙領先。這是因為更多的女性選擇了迷你或半馬項目。

總結

總結是一道送分題,留給你們當作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