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4K性能”一眼看SSD固態硬碟的性能好壞

我們在測試SSD時經常用到AS SSD Benchmark這個軟體。 通過這個軟體大致瞭解到一些SSD的讀寫情況。 但是一些高逼格的朋友, 竟然可以通過這個軟體測試出來的4K讀寫性能, 來判定SSD的性能好壞。

今天我們就要來瞭解一下AS SSD Benchmark這個軟體和所謂的“4K性能”。

光威戰將讀寫性能還不錯吧?

AS SSD Benchmark是我們許多人常用的測SSD速度的軟體。 但是我們很多人只是看測試資料, 卻不瞭解它的每個測試項目的意義何在, 更不瞭解SSD的讀寫方式, 應用方式等所以造成了一些誤解。

我們先來瞭解AS SSD Benchmark的幾個測試項目的具體含義:

1、Seq(連續讀寫):AS SSD會先以16MB的尺寸為單位, 持續向受測分區寫入, 生成1個達到1GB大小的檔, 然後再以同樣的單位尺寸讀取這個檔, 最後計算出平均成績, 給出結果。 測試完畢會立刻刪除測試檔。

2、4K(4k單佇列深度):即隨機單佇列深度測試, 測試軟體以512KB的單位尺寸, 生成1GB大小的測試檔, 然後在其地址範圍(LBA)內進行隨機4KB單位尺寸進行寫入和讀取測試,

直到跑遍這個範圍為止, 最後計算平均成績給出結果。 由於有生成步驟, 本測試對硬碟會產生一共2GB的資料寫入量, 測試完畢之後檔會暫時保留;

3、4K-64Thrd(4k 64佇列深度):即隨機64佇列深度測試, 軟體會生成64個16MB大小的測試檔(共計1GB), 然後同時以4KB的單位尺寸, 同時在這64個檔中進行寫入和讀取, 最後以平均成績為結果, 產生2GB的資料寫入量。 測試完畢之後會立刻刪除測試的檔;

4、Acc.time(存取時間):即資料存取時間測試, 以4KB為單位尺寸隨機讀取全盤地址範圍(LBA), 以512B為寫入單位尺寸, 隨機寫入保留的1GB地址範圍內, 最後以平均成績給出測試結果。

5、Score(得分):略。 沒什麼好講的。

大多數小白在測試時看持續讀寫速度這一項。

而逼格較高的小白則是看4K和4K-64Thrd這裡, 看所謂的“4K性能”來判斷SSD的好壞。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4K是什麼。

鬥地主時4K是炸彈。 SSD裡, 4K是SSD最小的讀寫單位。 例如我們需要寫入1個2K的資料, 其實得寫入4K;如果我們需要寫入13K的資料, 我們就要寫入16K大小的資料(這裡未考慮寫入放大因素)。 由此看來我們寫入的資料都是由無數個4K組成的。 4K性能包括4K隨機和連續讀寫性能。 4K性能的好壞也表現了SSD讀寫性能的好壞。 所以對4K性能的測試是必要的。

但是我們常常說的“4K性能”其來源是AS SSD Benchmark, 是狹義的, 其實是4K隨機讀寫性能, 它代表了硬碟的資料吞吐能力(單位為iops), 和連續讀寫性能相對。 那什麼又是連續讀寫性能和隨機讀寫性能呢?連續讀寫性能是按順序依次讀寫的性能,

而隨機讀寫性能是在一個範圍內隨機讀取的性能。 隨機讀寫, 範圍大, 且分散。 而我們的SSD在初次使用, 它也是依次寫入的, 但是隨著使用的時間越長, 容量越大, 它的寫入也會變得比較分散。 所以測試4K隨機讀寫性能, 有助於我們瞭解SSD的讀寫性能好壞, 和性能的穩定性等。

在日常應用中網頁緩存的寫入、系統檔更新, 包括程式、遊戲的載入、回應等等都與隨機4K讀寫性能息息相關, 可以說, 4K讀寫的快慢決定了系統的操作體驗。

所以4K性能是非常重要。

但是, 上面我們說了, AS SSD Benchmark測到的“4K性能”為單佇列和64佇列深度的隨機讀寫性能。 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式, 都不可能只進行單純的單佇列深度下的隨機讀寫, 也不可能一直達到32、64佇列深度(這種深度一般在伺服器上使用會很多),

在家用和小型辦公環境下, 一般都是以4-16佇列深度的隨機讀寫為主。 所以ASS SSD測得的兩個隨機4K性能(單佇列和64佇列)在普通家用環境下意義不大的。 AS SSD Benchmark測到的4K隨機讀寫性能太片面了。

另外SSD的性能包括, 讀寫性能和安全性能。 SSD的讀寫性能包括, 連續讀寫性能, 和隨機讀寫性能。 所以單憑一個隨機讀寫性能就來判斷一個SSD的讀寫性能好壞, 甚至來判斷一個SSD性能的好壞都是片面的, 狹隘的。

總的來說4K性能重要, 但是AS SSD Benchmark測出的狹義的“4K性能”不太重要, 僅供參考。 所以單憑AS SSD Benchmark測出來的所謂“4K性能”來看SSD的性能好壞, 是不靠譜的!

得出了這個結論, 那麼有的唯4K論患者說“組RAID0, 4K隨機性能沒增加, 所以硬碟陣列的讀寫性能沒增加, 組RAID0沒用” 這個問題也有了答案。

為什麼組了RAID0後連續讀寫性能會很大提升,而4K隨機會下降?SSD組成RAID陣列硬碟後,相當於SSD變大了,當SSD變大了,通道多了,那麼隨機的範圍也大了,分散了,所以組RAID0後4K隨機讀寫不升反降。而連續讀寫性能大大提升是因為,SSD本身就是一個NAND陣列,而SSD組成的RAID0陣列相當於一個新的更大容量的多通道的SSD。在使用中保持RAID0 硬碟有足夠的可用容量,就如使用SSD一樣,有利於連續讀寫性能的發揮,也有利於保持硬碟的高讀寫性能。

簡單的解釋了為什麼組RIAD0後硬碟4K隨機讀寫性能不升反降,也簡單的解釋組RAID0到底對讀寫速度提升有沒有用。沒辦法太複雜了,畢竟我不是專業工程師。也沒必要太複雜,因為用SSD組RAID0雖然提升速度,但是成本太高啦。

阿斯加特最近發佈了一款NVMe SSD,AN Series M.2 SSD,採用3D NAND,SMI2260主控,入門級,國內第一便宜。它的性能超過英特爾600P。它的讀寫性能分別為1850M/S、850M/S。它比價格更貴的600P差不多快1倍,比幾乎同價的SSD銷量冠軍三星850EVO快2倍。而且這款在使用溫度的控制上格外用心,甚至連主控都帶散熱片,溫度大概和600P差不多。(有些人說散熱片來幹嘛的,包起來烤鴨嗎?懶搭理。下次聊聊散熱片的問題。)至於價格自己去某東看唄。

阿斯加特(Asgard) AN系列 256G M.2介面(NVMe協定) SSD固態硬碟 ¥699 購買

有了阿斯加特AN Series M.2 SSD,用SSD組RAID0,用HDD組RAID0,用RST技術加速等等,那些煞費苦心,都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太多風雨,SSD市場也一樣,一群外國品牌搞風搞雨,把SSD價格被推波助瀾,搞得一浪高過一浪。但是人生還要繼續。《讓子彈飛》裡面葛優說“麻匪一定要剿,不剿不行”。SSD也一樣,作為電腦速度的瓶頸,SSD一定要有,而且不升級NVMe SSD不行。有阿斯加特AN Series M.2 SSD咱就不著急,讓電腦飛一會兒。

NVMe SSD讀寫性能遠勝SATA SSD。可以說阿斯加特超高性價比的AN Series M.2 SSD的出現讓SATA SSD無路可走。

看以阿斯加特AN Series M.2 SSD為代表的入門級NVMe SSD和主流SATA SSD的主流之爭。看SSD界的《讓子彈飛》。

反正SATA SSD都那麼貴,咱打算直接上NVMe SSD。對於SATA SSD,

“弄死”“算球”......

組RAID0沒用” 這個問題也有了答案。

為什麼組了RAID0後連續讀寫性能會很大提升,而4K隨機會下降?SSD組成RAID陣列硬碟後,相當於SSD變大了,當SSD變大了,通道多了,那麼隨機的範圍也大了,分散了,所以組RAID0後4K隨機讀寫不升反降。而連續讀寫性能大大提升是因為,SSD本身就是一個NAND陣列,而SSD組成的RAID0陣列相當於一個新的更大容量的多通道的SSD。在使用中保持RAID0 硬碟有足夠的可用容量,就如使用SSD一樣,有利於連續讀寫性能的發揮,也有利於保持硬碟的高讀寫性能。

簡單的解釋了為什麼組RIAD0後硬碟4K隨機讀寫性能不升反降,也簡單的解釋組RAID0到底對讀寫速度提升有沒有用。沒辦法太複雜了,畢竟我不是專業工程師。也沒必要太複雜,因為用SSD組RAID0雖然提升速度,但是成本太高啦。

阿斯加特最近發佈了一款NVMe SSD,AN Series M.2 SSD,採用3D NAND,SMI2260主控,入門級,國內第一便宜。它的性能超過英特爾600P。它的讀寫性能分別為1850M/S、850M/S。它比價格更貴的600P差不多快1倍,比幾乎同價的SSD銷量冠軍三星850EVO快2倍。而且這款在使用溫度的控制上格外用心,甚至連主控都帶散熱片,溫度大概和600P差不多。(有些人說散熱片來幹嘛的,包起來烤鴨嗎?懶搭理。下次聊聊散熱片的問題。)至於價格自己去某東看唄。

阿斯加特(Asgard) AN系列 256G M.2介面(NVMe協定) SSD固態硬碟 ¥699 購買

有了阿斯加特AN Series M.2 SSD,用SSD組RAID0,用HDD組RAID0,用RST技術加速等等,那些煞費苦心,都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太多風雨,SSD市場也一樣,一群外國品牌搞風搞雨,把SSD價格被推波助瀾,搞得一浪高過一浪。但是人生還要繼續。《讓子彈飛》裡面葛優說“麻匪一定要剿,不剿不行”。SSD也一樣,作為電腦速度的瓶頸,SSD一定要有,而且不升級NVMe SSD不行。有阿斯加特AN Series M.2 SSD咱就不著急,讓電腦飛一會兒。

NVMe SSD讀寫性能遠勝SATA SSD。可以說阿斯加特超高性價比的AN Series M.2 SSD的出現讓SATA SSD無路可走。

看以阿斯加特AN Series M.2 SSD為代表的入門級NVMe SSD和主流SATA SSD的主流之爭。看SSD界的《讓子彈飛》。

反正SATA SSD都那麼貴,咱打算直接上NVMe SSD。對於SATA SSD,

“弄死”“算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