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日韓三國英雄,劉邦、豐臣秀吉、金庚信大比較

比較各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我們會發現他們之間有很多差異。 在中國、日本、韓國的眾多英雄人物中, 我選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劉邦、豐臣秀吉和金庚信。 通過對他們的比較研究, 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成為英雄的背景。

漢高祖劉邦是從秦朝手中奪取天下的英雄。 他平民出身, 是個沒有指揮戰爭才能的“無能人”。 但是劉邦對國難卻有著堅強的意志, 並且具有巨大的包容力, 所以他具有極大的魅力。

他的對手楚霸王項羽在謀略和武功等方面占上風, 但卻被劉邦打敗, 最後在四面楚歌中自殺身死。 劉邦獲勝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善於用人, 在他的手下, 韓信、張良、蕭何和陳平等人都能人盡其才, 對劉邦極盡忠誠。 這充分顯示了劉邦作為一個領導人的無窮魅力。

劉邦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英雄, 他在奪取天下之前有智有勇, 是能夠得到人們信賴的優秀領袖, 但一旦國家大權在握時, 不管是豐臣秀吉還是其他日本史上的傑出人物, 他們就變得極其平庸, 和一介鄉下的飯桶老頭相差無幾。

我們比較一下劉邦和豐臣秀吉在將死之時的遺言, 就能發現他們的差距。 一世英雄的豐臣秀吉已經變得女人氣十足,

他把家康和利家叫到病床前, 指著自己年幼的兒子老淚縱橫, 他要自己的臣下發誓效忠, 然後才瞑目而去。

劉邦死前皇后跟他商議天下大事,

“現在的大臣蕭何死後, 誰可為後任?”

“曹參可也。 ”

“其後若何?”

“王陵可, 若得陳平助之最善, 王陵不賢, 有陳平佐之足矣。 緊急之時, 周勃可用, 切切記之。 ”

也就是說, 劉邦對自己死後的朝廷, 制定了一百年的計畫, 對於將來的大事成竹在胸, 尤其對大臣的長處短處瞭若指掌。 這和豐臣秀吉縱淚托孤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金庚信, 是使朝鮮半島上的三個國家得到統一的大英雄, 他身為貴族後裔, 文武兼備, 有自知之明,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可以不擇手段。 他先把自己的胞妹貢獻給新羅王族金春秋, 以過人的謀略使其成為正室。 他知道, 要實現三國統一的夢想, 沒有大唐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因為本民族弱小, 就不得不求助於外部勢力。 這是韓國地政學上的宿命, 也是韓國英雄的界限。 金庚信在同一天下後, 也像豐臣秀吉一樣,

滿足於現狀, 以開國功臣“護國神”自居, 平平庸庸的度過了晚年。

看古今三國豪傑, 我們一下子就會發現, 中國的人物有雄心壯志, 不滿足於現狀, 不安於享樂, 總有向上追求的意願。 而島國和半島上的領袖, 一旦身居高位, 就安心於天下在握, 不求進取, 不僅國土的規模小, 人的心胸也到了極限。 這是自然環境培育出來的體質使然, 但也有些無可奈何。

金庚信

金庚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